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2025年03月06日19:30:22 歷史 9357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初春的清晨,山間薄霧未散,空氣中滿是泥土的清甜氣息。

在貴州省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盧丹套上一雙沾滿泥土的膠鞋,徑直走向果園。她的身影與晨光融為一體,像一株紮根山野的果樹。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左)與村民在致富村包裝蜂糖李。一筐筐金黃的果實被裝入印有“鎮寧蜂糖李”地理標誌的禮盒。(2024年6月26日攝)

“以前村裡人守着幾畝山地種玉米,一年到頭掙不到2000塊。現在家家種蜂糖李,一畝地能賺兩萬多元。”村民盧成敏邊說邊麻利地封箱,額角的汗珠在陽光下閃爍。

蜂糖李的“甜蜜事業”始於盧丹2018年的一次調研。她發現,六馬鎮的氣候與土壤條件特別適合種植蜂糖李,但村民缺乏種植技術,果樹產量低、產品銷路窄。她請來農業專家,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帶頭成立合作社,規範品牌包裝和擴大銷售渠道。十年間,致富村的蜂糖李種植面積從幾十畝擴展到近萬畝,村民人均年收入從不足2000元躍升至2.2萬元。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20日,盧丹(左)與村民劉發志查看芒果樹生長情況。枝頭初綻的淡黃色花簇,預示着又一個豐收年。

除了最有名的蜂糖李,芒果也是村民致富的一大“法寶”。

“起初大伙兒怕風險,盧書記就在自家的芒果林里做實驗,主動承擔風險。”村民劉發志撫摸着樹榦上的嫁接痕迹回憶道。

盧丹成功探索總結出“套袋防護”法,並親自指導村民推廣,實現全村芒果產業產值翻倍。如今,芒果產業已成為致富村的第二張名片,年產值超千萬元。

在盧丹的辦公室里,貼着一張密密麻麻的“果樹生長周期表”。從花期防凍到果期防蟲,每個環節都標註着專家建議和村民經驗。

“農業不能靠天吃飯,得用科技和耐心‘養’出好果子。”她說。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的碼頭邊留影(2025年2月20日攝)。

閑暇時光,盧丹總是喜歡到村裡打邦河邊的碼頭眺望。以前交通不便,盧丹和村民們經常需要通過水路銷售蜂糖李。如今,隨着交通條件改善,除了運送貨物,碼頭也成了鄉村旅遊打卡點。花開時節,遊客乘船觀賞兩岸李花如雪,村民在岸邊擺起農家樂,笑聲與濤聲交織成曲。

在盧丹的手機里有她收集的老照片:泥濘的村道、低矮的木屋……與如今硬化路通到家門口、三層小樓林立的新村貌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照片提醒我們,奮鬥的每一步都算數。”盧丹說。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左)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與村民交流果樹種植情況(2025年2月20日攝)。

3月5日,盧丹出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會。她說,作為一個農村的孩子,能夠“帶着泥土”走進人民的殿堂,感覺十分激動和榮幸。“更重要的是,把基層群眾的呼聲帶到全國兩會上,也會努力把最新的精神在基層落實。”

談起未來產業的發展,這位“甜書記”表示,希望能夠優化種植技術、提升水果品質,進一步精細化加工,在產業發展的同時挖掘鄉村旅遊資源,通過農旅融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3月5日,盧丹(右二)和代表們一起走向人民大會堂。

在致富村的日夜,我常想起盧丹的一句話:“鄉村振興不是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得像養蜂糖李一樣,耐得住寂寞,經得起風雨。”

透過鏡頭,我看到的不僅是果實的甜蜜,更是一個共產黨員在山野寫下的初心。那些沾滿泥土的膠鞋、長滿老繭的雙手、深夜亮着的村委會燈光,終將匯成新時代山鄉巨變最生動的註腳。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3月5日,盧丹(中)在貴州代表團全體會議上認真聽會。當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各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 攝

在致富村的採訪結束時,盧丹遞給我一片芒果乾:“這是我們試研發的芒果深加工產品,下次再來,村裡還會有更多驚喜。”

她的眼神篤定,彷彿已看見更遠的未來——那裡有智慧果園的無人機巡護,有橫跨打邦河的大橋,有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熱潮……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盧丹在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六馬鎮致富村村委會內工作(2025年2月20日攝)。

我在現場·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從蜂糖李果林到人民殿堂——“90後”“甜書記”盧丹的履職故事 - 天天要聞

記者:劉續、呂帥

編輯:徐金泉、劉金海、程婷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民國時期的銀圓哪幾種價值高?其中一種竟然拍賣達2599萬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的銀圓哪幾種價值高?其中一種竟然拍賣達2599萬

民國銀元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貨幣見證,部分珍稀版本在近年拍賣市場中價格斐然,極具收藏價值。下面為你介紹 5 種拍出高價的民國銀元。民國十五年張作霖戎裝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銀幣樣幣:2021 年北京誠軒秋拍,此幣以 2599 萬元的高價成交。
一種創新的新疆銀圓——喀什民國餉銀五錢 - 天天要聞

一種創新的新疆銀圓——喀什民國餉銀五錢

民國二年(1913年)至民國五年(1916年),喀什銀元局用土法機具打造有一種特殊的銀元,就是喀什民國餉銀銀元,面額只有五錢一種,鑄額甚多,版式龐雜。此種餉銀銀元是民國二年停鑄前清的喀什背龍餉銀五錢後接着開始改鑄的。銀元正背面圖文均系創新。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俄羅斯將在5月9日迎來“衛國戰爭勝利日”這一全俄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因這場勝利的背後是軍民的巨大犧牲,所以這個節日在俄羅斯地位特殊、意義重大。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無論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全面動員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這一重大節慶活動中。七座城市勝利日當天將恢復舊稱近期,俄羅斯多地的地方議會作出...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