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神人大混戰的時代,煙霧瀰漫,群星閃耀。
商鞅、蘇秦、孫臏、張儀、龐涓、田忌、孟子,紛紛粉墨登場。
把這一卷看完了,您就無敵了!
故事還得從周顯王說起!
這位大周的“長工CEO”,苟了整整48年。
成了諸侯們茶餘飯後的背景板。說他是CEO吧,可哪有當老闆的這麼苦呢?
在位多年,看盡了諸侯們的冷臉,硬是被架成了一個擺設。
我們這一卷,就得聊聊他在位那些年的江湖冷暖。
從顯王一登基,諸侯們就沒消停過,紛紛開始搞事。
這是個不打仗就渾身難受的時代,一個戰國亂世。
顯王元年(公元前368年)
齊國像個猛男上來就給魏國一拳,把魏國打得連連後退。
魏國的大夫王錯一看,這架勢不對啊,眼瞅着魏國要翻車,他立馬果斷跳槽,跑去了韓國。
趙國那邊一看,也不甘示弱,趕緊去找齊國“練練肌肉”,別讓齊國獨佔風頭。
但別忘了,大周也不是完全消停,自己家裡也沒少折騰。
韓趙兩國合夥打魏國,結果一不小心打了個大敗仗,自己把自己坑了進去。
這時候您可能會問,大秦呢?
秦國那會兒日子也不好過,活得也挺拼的。
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八個字:亂世之中找存在感,東拼西殺求生存。
秦國雖然野心勃勃。
但當時的局勢對它也並不友好,只能在各國的縫隙中求生,抓住每一個能翻盤的機會。
這一卷就是大秦“起飛”史。
靜靜欣賞吧。
01 大秦的心病
顯王七年
秦國的“老闆”秦獻公掛了。
21歲的孝公正式登台接手這個“家族企業”。
那時,秦國面臨的職場格局可不簡單——河山以東有六大強企(齊、楚、燕、趙、魏、韓),淮泗之間還有十多個小企業夾縫求生。
最頭疼的是,秦國直接和楚、魏這兩個大佬接壤,形勢相當緊張。
魏國為了鞏固自己的市場份額,居然修了一道“防火牆”——長城,硬是想把秦國擋在外頭。
而楚國呢,也在不斷擴展業務。
幾乎把秦國的出路全給封死了,就是不讓秦國踏進中原市場一步。
面對這樣的局面,孝公能忍嗎?
年輕氣盛的他可不打算就這麼窩在家裡看別人風光。
他拍着胸脯說:“年輕人不氣盛,還叫年輕人嗎?”
孝公一心想着,要讓秦國在這亂世職場中崛起。
讓那些看不起秦國的老牌企業全都刮目相看。
於是,他立下誓言,要帶領秦國走向強大。
無論前方有多少“防火牆”,多少對手擋路。
他都要把秦國的名字寫在中原的版圖上!
孝公的這股勁、註定會在接下來的歲月里掀起一場職場風暴,把秦國推向戰國的風口浪尖。
顯王八年,(公元前361年)
02 商鞅來了
孝公發了一封全員郵件,語氣嚴肅。
孝公說:
我們公司在穆公時代,曾是市場的霸主。
東平晉亂,西霸戎翟,市場份額擴大了千里,諸侯都來道賀。
然而,近些年來,我們的幾任CEO不太給力,導致內憂外患。
三晉(魏趙韓)公司趁機奪走了我們的核心市場,真是恥辱。
現在,我要復興公司,重現穆公的輝煌。
誰能給我出奇策,讓大秦重新崛起,我就給他升職加薪,分紅股份!
這一封郵件發出去,整個市場震動。
尤其是衛國的年輕有為的“市場精英”衛鞅(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商鞅)。
聽到這個消息後,二話不說,馬上動身前往秦國。
說起衛鞅,這小夥子早年可是跟着魏國的公叔痤混飯吃的。
公叔痤這人眼光毒。
早就看出衛鞅有才華,正打算提拔他時,自己卻病倒了。
有一天,魏惠王去探病,關心地問:“公叔啊,要是你真不行了,國家怎麼辦?”
公叔痤眼珠一轉,說:“我手下有個衛鞅,雖然年輕,但絕對是個人才,希望您全權任用他。”
魏惠王聽完,沉默不語。
公叔痤見狀又補了一刀,來了個以退為進:“如果您不打算用他,那就趕緊殺了他,千萬別放他跑了。”
這話說得挺嚇人,甚至有點激進,但你得承認,公叔痤是真為國家着想。
他轉過背去,還悄悄對衛鞅說:“我是先為國家着想才提醒你,趕緊跑吧!”可衛鞅這小子心真大,淡定地回道:“如果國君不用我,又怎麼會來殺我呢?”
於是他決定繼續留在魏國。
你瞧瞧,這就是逆向思維的高手,心理素質杠杠的。
這種人,邏輯清晰,擅長舉一反三,真的很難被忽悠。
果不其然,魏惠王最後認為公叔痤病糊塗了,根本沒把衛鞅當回事兒。
衛鞅見在魏國發展無望,於是乾脆跑路,去了秦國。
到了秦國後,他通過寵臣景監搭上了孝公這條線。
衛鞅一開口,就給孝公講了一通富國強兵的道理,孝公聽得眼睛發光,馬上決定要跟他討論國家大事。
與此同時,魏國那邊也不閑着。
公司總部從安邑搬到了大梁,顯然是想在戰略上做出調整。
而另一邊,越國卻突然發生了一場政變,王子搜被逼繼位。
看官們,這可是暴風雨的前奏…
03 商鞅變法
顯王十年
這不,秦國的天也要變了!
衛鞅要在大秦搞改革的消息一出,公司里頓時炸了鍋。
員工們怨聲載道,紛紛抱怨這新官上任就要燒“大火”。
衛鞅倒是胸有成竹地對孝公說:“老闆,員工一開始可能不理解,但最後他們會感謝我的。要想強國,就得革新!”
孝公一聽,覺得衛鞅有道理,決定放手一搏,於是任命他為左庶長,開始推行改革。
衛鞅的改革可不是一般的“整頓”,一上來就打出幾記重拳,
看官們且看:舉報奸詐行為的獎勵跟斬敵首級一樣豐厚。
隱瞞奸詐行為的懲罰則跟投降敵人一樣慘烈。
家裡有兩個以上兒子還不分家的,稅賦加倍。
有軍功的按功勞受爵位,參與私鬥的按輕重受刑。
努力耕織、增產的免除賦稅,追求末業(比如經商)和懶惰貧窮的,直接沒收財產。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在開玩笑。
衛鞅還在公司大門口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懸賞十金,誰能把木頭搬到另一邊就拿走賞金。
結果,大家都覺得他瘋了,沒人敢動。
這時,衛鞅果斷把賞金提高到五十金,終於有個膽大的員工把木頭搬了過去。
大家看得目瞪口呆:這老闆還真給錢!從此,大家才開始認真對待這位新來的“左庶長”。
新法令執行了一年,員工們的抱怨聲依舊不斷。
特別是在某些高層那裡,這不,太子犯法了!
按理說,太子犯法,按律是要懲處的。
但衛鞅卻沒有直接處罰太子,而是把太子的老師公子虔和師傅公孫賈給罰了。
這下子,大秦的老師們全都瑟瑟發抖。
大家心裡都在琢磨:這教學工作也太高風險了,動不動就得背鍋,搞不好命都不保啊!
員工們表面上心知肚明,但都選擇裝聾作啞。
衛鞅這一手,擺明了是試探誰敢出來反對。
但大家都明哲保身,誰也不敢做那出頭鳥。
這種替罪羊的現象在公司里很常見,領導犯了錯。
背鍋的卻是基層的“老黃牛”;高管的兒子惹了禍,倒霉的卻是部門經理。
歸根結底,那些背靠大樹的人總能安然無恙。
而那些兢兢業業幹活的普通員工,往往才是命運捉弄的對象。
衛鞅這種“殺雞儆猴”的手法,讓所有人心驚膽戰。
大家都明白新規矩對所有人都適用,誰也不能例外,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不過,既然有改革,自然就有人反對。
這時候,有幾個出來吶喊反對新法的員工被衛鞅一個個找了出來。
衛鞅板著臉對眾人說:“這些人都是破壞法令的!按律發配到邊疆去,別再影響其他員工的士氣。”
衛鞅這招真是絕了。
他把那些總是抱怨新政策的員工外派到邊緣部門,讓他們遠離核心圈子。
如此一來,衛鞅就牢牢佔據了輿論的高地,“發展”的阻力也自然減弱了!
整個職場瞬間變成了衛鞅的“個人秀場”。
他用鐵腕手段讓所有人明白,誰不聽話,誰就得挨刀。
這不僅讓員工們對他心生敬畏,也讓那些習慣於打混的員工無所適從。
沒人敢再輕視這位新來的左庶長,衛鞅的改革也開始初見成效。
顯王十一年
秦國在西山成功“揍”了韓國。
這場勝利不僅讓秦國的員工士氣大漲,也讓其他公司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崛起的新銳。
顯王十二年,公元前357年
現在讓我們把鏡頭轉向齊國。
一個大人物要登場了!
這年!齊桓公去世,兒子威王即位。
公司換了CEO。
整個管理層都要重新洗牌,各路人馬蠢蠢欲動,準備在新的領導下搶佔有利位置。
04 神人齊威王
顯王十三年
齊威王是一個明白人,他的管理智慧很有看頭。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說:“你管理即墨以來,聽到的全是批評聲。但我派人去考察,田地開墾得很好,百姓過得挺滋潤,公司運轉也正常。
這說明你沒賄賂我身邊的人來捧你。”
於是,齊威王賞了他一萬戶封地。
然後,齊威王召見阿大夫,說:“你管理阿以來,聽到的全是讚美聲。但我派人去考察,田地荒蕪,百姓貧困。趙國攻打鄄城時你沒去救援,衛國奪取薛陵時你毫無反應。這說明你賄賂了我身邊的人來捧你。”當天,齊威王就把阿大夫和那些曾經捧他的人,全送去見了閻王。
這一舉動讓所有官員都戰戰兢兢,不敢再搞虛假宣傳。
齊國因此大治,成為戰國最強的國家之一。
齊威王牛啊!
即墨大夫專註實幹,用實力征服眾人。
連拍馬屁的功夫都省了;反觀阿大夫,靠關係混得風生水起,每天忙着練習“高級舔功”,結果成了公司毒瘤。
再看現代職場。
這劇情還在反覆重播:一些人靠關係飛黃騰達,實際能力卻像紙糊的;而真正有才的員工,因為不懂“人情世故奉承藝術”,反倒成了隱形人。
齊威王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命運靠實力,不靠嘴皮子。
要是所有公司領導都像齊威王這麼“火眼金睛”,那些拍馬屁的“職場達人”只能改行去“拍黃瓜”了。
廢話不多說。
咱們還是把鏡頭對準齊威王。
顯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
這一年。
趙、齊、宋在魏國的平陸舉行高層峰會。魯國、衛國、宋國、韓國的君主們也前往魏國朝拜。
大家商討合作、競爭、策略,爭取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佔據一席之地。
會後,齊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見面。
魏惠王得意洋洋地說:“我們公司雖然小,但有十顆大珍珠,可以照亮前後十二輛車。你們公司這麼大,有什麼寶貝嗎?”
齊威王微微一笑,說:“我們的寶貝和你們的不一樣。我有個檀子,守南城,讓楚國不敢造次,十二個諸侯都來打卡;還有盻(pǎn)子,守高唐,趙國的捕魚隊連黃河邊都不敢靠;黔(qián)夫守徐州,把燕國和趙國的百姓全吸引過來,七千多戶人家都跑到我齊國;種首,負責治安,路上掉個針都沒人敢撿。這四個人的價值可以照耀千里,不只是十二輛車那麼簡單。”
魏惠王聽完,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色。
齊威王真有點意思!
他根本不跟你玩花活兒,直接把公司的“人力資源”擺在檯面上說事兒。
他的四個大將。
各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實幹家,齊威王就靠他們穩住了整個市場。
齊威王的管理風格讓人不禁聯想到那些真正懂得用人之道的現代企業家。
不是那些掛着大名頭、吹着牛皮的空殼,那些閃閃發光的氣派擺設都是浮雲,真正讓公司牛氣衝天的,是那些實幹的員工。他們才是寶貝!
魏惠王沒領悟到這一點。等到他真正明白過來時,恐怕也只能懊惱地拍大腿了。
這不!快把自己得瑟完了!
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
這一年,秦孝公和魏惠王在杜平會了面。
這是兩家公司高層的又一次交鋒,討論未來的合作和競爭策略,會議桌上的氛圍相當緊張。
結果顯而易見,沒談攏! 同年,秦國在元里大敗魏軍,斬首七千,拿下少梁。
這場勝利讓秦國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整個公司都在慶祝。
魏惠王在秦國丟的面子,打算從趙國撿回來。
他圍攻邯鄲。
楚國看不下去!
這不是典型的欺軟怕硬嗎!
於是出面救援趙國。
齊國也看不下去了!
這老小子皮是真癢了,不撓他個皮開肉綻,他是要上天了!
終於,兩個神人上場了!
05 神人孫臏、龐涓
顯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
注意看!
孫臏和龐涓同窗學兵法,但龐涓心眼比針眼還小。
自知不如孫臏,就設了個“請君入甕”的局。
孫臏一到魏國,就被龐涓斷了雙腳,還被刺了臉,活生生成了魏國的“受刑模特”。
但孫臏心裡咆哮:我們走着瞧!
齊國的使者偷偷接走了孫臏。
田忌一見孫臏,感覺自己撿了個“兵法大神”。
馬上奉若上賓,直接打包送給了齊威王。
威王一聽孫臏的兵法課,立刻決定:有才,這哥們兒我要了!
當時趙國被魏國打得嗷嗷叫,威王想派孫臏當將軍。
孫臏一看自己的“斷足殘軀”,擺擺手說:“我這‘特殊形象’,還是幕後吧。”
於是田忌做將軍,孫臏在輜車裡出謀劃策。
田忌要去救趙國,孫臏攔住他說:“哥們兒,你得腦子清醒點,救火不能直接撲,我們得學會‘攻心為上’。
魏國精銳在外打仗,老弱留在家裡“刷抖音”。
咱們直接偷襲魏都。
佔據他們的要道,逼他們自救,這樣既解了趙國之圍,又能削弱魏國。”
田忌聽完點頭稱是,果斷出兵。
冬十月,邯鄲被魏國攻破。魏軍急忙撤退,與齊軍在桂陵開戰,結果被齊軍打得落花流水。
齊威王得意地想:有孫臏在,這魏國就別想翻身了。
可魏國說,你小子別太得意, 我還能在挺挺。
06 神人韓昭侯
顯王十七年,公元前352年
魏國聯手韓國在襄陵大勝。
齊國被打怕了,只好派楚國的景舍來求和。
魏惠王也沒閑着,趕緊和齊國、宋國開了個高層會議,商量怎麼穩固市場地位。
會議氣氛那叫一個緊張,每個人都想着怎麼保住自己的椅子。
同年,衛鞅帶人偷襲魏國,圍攻安邑,最終成功降服。
這讓秦國市場版圖擴大不少,衛鞅又立奇功 。
現在讓我們關注一則不必要卻又不得不說的消息。同年,魯國的共公去世,兒子康公毛繼位。
現在我們把焦點繼續聚焦在秦國。
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
衛鞅繼續發威,圍攻魏國的固陽,成功降服,企業擴張步步為營。
魏國慫了!
歸還了趙國的邯鄲,並與趙國在漳水上盟誓,簽訂了一份合作協議,標誌着兩家公司之間的戰略聯盟。
韓國這邊,昭侯任命申不害為相。
申不害原本是鄭國的一個低級官員。
學了黃老和刑名之術後,成功在韓國找到好工作。
昭侯一看,這人有本事,果斷任用他為相,內修政教,外應諸侯,用了十五年,讓韓國國泰民安,兵強馬壯。
申不害當上相國後,有一次他請求昭侯任用他的堂兄,但昭侯拒絕了。
申不害臉上立馬露出不高興的神色。
昭侯直接開懟:“我讓你學的是治國之術,不是讓你走後門的。你要我聽你的私情廢了你的學問,還是行你的學問廢了你的私情?” 申不害聽完,羞愧地退出去請罪:“您真是明君啊。”
還有一次,昭侯命人把一條舊褲子好好保存起來。
侍者不解問:“君王,這舊褲子為何這麼重要?”昭侯解釋道:“明君愛惜每一個細節,這條褲子可是有功之人的獎賞,我一定要留給有功之人。”侍者心裡納悶,這褲子和功勞有什麼關係?
各位看官,這有什麼關係呢?
昭侯的故事其實是職場里領導者如何平衡能力和關係的經典案例。
申不害想走後門安排堂兄,這種職場中常見的裙帶關係,總是讓人頭疼。
然而昭侯一眼看穿,並且毫不猶豫地拒絕,這體現了他在用人上的公正和智慧。
至於那條舊褲子,昭侯特意保存起來,準備獎賞有功之人。
看似荒誕,其實蘊含深意。
在職場中,獎賞不一定要奢華,但一定要具有象徵意義,讓員工感受到被重視和認可。
這條褲子的故事更是昭侯管理哲學的體現:細節決定成敗,公正才能贏得人心。
在職場上,領導者得練就“鐵面無私”的本領,不能被私人情感牽着鼻子走。
員工呢,也得隨時保持“理智上線”,別因為私人恩怨誤了大局。
昭侯的操作簡直是“職場範本”,讓我們見識到什麼叫領導者的智慧和風範。
現在我們的鏡頭終於又要回到秦國了!
商鞅又在搞大事了。
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
他決定在咸陽修建新總部,還把都城搬了過去。
這一大動作徹底改變了公司的運作方式。
為了提高效率,他要求所有員工必須按新規矩來工作,統一辦公,防止親屬關係影響工作。
他還把一些小部門合併成大部門,一共設立了三十一縣,並統一了度量衡。
這些改革措施讓整個公司運作更加高效,但也讓不少員工叫苦不迭。
商鞅用鐵腕改革告訴所有員工,只有不斷適應新規則,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不適應的員工,只能被淘汰或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
與此同時,秦國和魏國聯手了!
他們在彤地舉行了一次高層會晤,商量如何在市場上繼續合作。
而另一邊,趙國的成侯去世,公子諜和太子為爭奪CEO位置鬧得不可開交。
公子諜失敗後跳槽到韓國,太子繼位成為肅侯。權力鬥爭激烈,勝者為王,敗者只能另謀高就。
顯王二十一年到二十六年期間。
商鞅在秦國又有了新動作,開始實施賦稅制度,員工們開始交“業績提成”,推動公司財務改革。
齊威王來給周天子捧場,搞得諸侯們一臉懵圈;趙公子范不信邪,襲擊邯鄲結果自己掛了;齊國忙着清理門戶。
魯國的康公去世,兒子景公偃繼位,內部權力交接順利完成。
衛國被降格,改稱侯國,服從三晉管轄。就像某個子公司業績不佳,被總部降級,重新分配管理。
周天子把盟主之位授予秦國,諸侯們紛紛前來祝賀,總裁被推舉為行業領袖,同行們都來捧場。
秦孝公忙了這麼多年,終於離夢想越來越近了。
商鞅也走向了人生巔峰!
現在能與秦國抗衡的,一個是魏國,一個齊國。
接下來的市場拉鋸戰,玩的就兩字,計謀!
07 馬陵之戰
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
魏國的龐涓決心“大幹一場”,大舉進攻韓國,韓國嚇得立刻向齊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們開了個“救不救”的緊急會議。“早救還是晚救?”
成侯鄒忌不屑地說:“不如不救。”田忌急得直拍桌子:“不救的話,韓國就要被魏國吞了,不如早救。”
孫臏悠悠地說:“韓魏兩國現在正打得熱火朝天,我們去救只會替韓國擋槍,還得聽他們的。等魏國把韓國打趴下了,他們自然會來求我們,到時候我們既能撈好處,又能揚美名。”齊威王聽得眉開眼笑:“好,就按你說的辦!”
於是,齊國表面上答應救援韓國,但實際上一兵不動。
韓國以為有靠山,結果五戰全敗,只好把國家託付給齊國。
齊國這才姍姍來遲出兵,由田忌、田嬰、田盻帶隊。
孫臏當軍師,直奔魏都。龐涓聽到消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連忙撤軍回防。
魏國不甘示弱,派太子申率軍迎戰齊軍。
孫臏對田忌說:“魏軍一向瞧不起我們,這次我們就利用他們的驕傲。”
於是,齊軍在魏地設了十萬灶,第二天變成五萬,再第三天變成兩萬。
龐涓看到後大喜:“我早就知道齊軍膽小,三天內士兵跑了一半!”於是拋下步軍,帶輕騎拚命追趕。
孫臏早就看透了龐涓的小心思。
在馬陵狹道設伏,並在大樹上刻字:“龐涓死於此樹下!”
夜幕降臨,龐涓果然趕到,點火讀字,結果萬箭齊發,魏軍大亂。
龐涓看到這場面,知道自己被孫臏玩死了,只能自刎:“竟讓這小子成了名!”
齊軍乘勝追擊,大敗魏軍,俘虜了太子申。
與此同時,齊國內鬥也熱鬧非凡。
成侯鄒忌對田忌心懷不滿,想了個陰謀。
他派人拿十金到市集占卜,假借田忌的名義大喊:“我是田忌的人,三戰三勝,名揚天下,能不能自立為王?”占卜者剛說完,鄒忌就派人把他抓起來。
田忌無處申冤,只能帶人攻打臨淄,找成侯算賬。結果沒打贏,只好灰溜溜地逃到楚國。
現在讓我們復盤一下這場職場大戰。
總結起來就是:魏國龐涓自以為搞了個大事情,結果被孫臏玩得團團轉
孫臏通過精心布局和對對手心理的精準把握。
讓魏軍自食其果,而龐涓的急功近利和輕敵冒進最終害了自己。
再看田忌,表面上是被鄒忌的陰謀套路了,實際上卻是輸在齊威王對他的猜忌上。齊威王最怕什麼?功高震主!再怕什麼?結黨營私!而田忌,完美地撞上了這兩顆雷!
你看,孫臏這位神人是誰帶進公司的?
田忌!孫臏的那些作戰計劃是誰拍板的?田忌!
這麼一來,誰是領導還說得清楚嗎?公司二把手這麼拽,還把老大放在眼裡嗎?
於是,鄒忌這一招正中齊威王下懷,完美利用了齊威王的心理。這時齊威王不免心想:你田忌,是真準備反了吧?
職場如江湖,哪怕你是戰功赫赫的二把手。
也得小心那高處不勝寒的職場風頭,更要注意不踩到領導的“紅線”。
否則,哪怕你打了再漂亮的仗,最後也可能是“落得個孤身流亡”的結局。
至於田忌最後的結局,我們讓子彈再飛一會。
現在場上的情況是!
魏國,元氣大傷!
08 商鞅起飛
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
衛鞅,這位秦國的頂級策略師,敏銳的察覺到了這一點,他決定趁“魏病”要他命!
他遞交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分析報告給秦孝公:“老闆,我們現在和魏國是在競爭,這可不是請客吃飯!魏國佔據地理優勢,平時擴張,遇到困難就收縮。
現在,他們剛被齊國揍了一頓,諸侯們都在看笑話,這是我們下手的好時機啊!
如果我們能打敗魏國,他們肯定得跑路。
我們就能控制整個市場,稱霸行業,這可是帝王的事業啊!”
秦孝公聽了,非常贊同,立即派衛鞅帶兵伐魏。
魏國派公子卬領兵抵禦。衛鞅心想,得想個巧妙的辦法。
於是他給公子卬寫了一封信:“老兄,我們原本是朋友,現在各為其主,不忍心互相攻打。不如我們見面盟誓,喝酒慶祝,罷兵休戰,讓秦魏兩國的員工都安居樂業。”公子卬一聽,這不是談業務的好機會嗎,立馬同意了。
現在戰場上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
衛鞅和公子卬準備休戰和解,雙方將領見面,舉杯言和。這看起來是和平的開端,但觀眾們,這可是衛鞅的計謀!”
在雙方盟誓、飲酒的過程中,衛鞅暗中安排伏兵,突然襲擊,俘虜了公子卬,隨後大破魏軍。這一手就像職場中,領導請你喝咖啡,結果你剛把咖啡喝完,回到辦公室發現自己被降職了。
對手的蜜語,暗藏劍鋒。
魏惠王聽到消息。
嚇得趕緊派使者獻出河西之地求和,感嘆道:“我真後悔沒有聽公叔的建議!” 魏惠王哭也來不及了。
秦國則封衛鞅於十五邑,號稱商君。衛鞅至此成了商鞅。
同年,齊國和趙國看魏國傷的這麼重、笑的合不攏嘴。
於是他們在博望會合,聯合攻打魏國。
魏國還能撐多久呢?這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現在我們必須關注另一則重要消息!
楚國那邊,宣王去世,兒子威王商繼位。
09 商鞅隕落
顯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
這一年,秦孝公一命嗚呼,風雲突變,職場天翻地覆。
新任“老闆”惠文王登基,商鞅的好日子戛然而止。
那些被商鞅整治得苦不堪言的公子虔和他的一票同事們立刻出手,告發商君圖謀造反,一道通緝令立刻發出。
商鞅急忙逃亡魏國,可魏國直接給了他閉門羹:“不好意思,不收!”商鞅無奈,只能被抓回秦國,最後落得個車裂的慘烈下場,連他的家人都沒能倖免。
不少人唏噓不已,說商鞅當初在秦國搞改革,法令嚴苛,渭水邊審訊犯人的血都把水給染紅了,弄得秦國的老百姓怨聲載道。還記得當時有個叫趙良的來見商鞅,商鞅問他:“你覺得我治理秦國,和五羖大夫比怎麼樣?”
許多人都說,商君先前在秦國搞改革,法令嚴苛,曾經在渭水邊審訊犯人,搞得渭水都染紅了,員工怨聲載道。
當時有個叫趙良的來見商君,商君問他:“你覺得我治理秦國,和五羖大夫相比如何?”
趙良淡定地回答:“千人拍馬屁,不如一個忠言逆耳。我直言不諱,你能接受嗎?”商君說:“可以。”
於是,趙良開始吐槽:
五羖大夫,荊州來的草根。
被穆公提拔到高位,秦國人都敬仰他。
他當了六七年相,東伐鄭,三次安置晉君,一次救援荊國。
他任相期間,不坐車,不張傘,行走在國中。
不帶兵器。五羖大夫死後,秦國男女都哭泣,連孩子們都停止了唱歌,磨坊的舂米聲都停了。
而你呢,靠寵臣景監上位,上來後對公族橫加欺凌,老百姓被你整得苦不堪言。
公子虔閉門不出八年,你還殺了祝歡,給公孫賈施了黥刑。
《詩經》說:‘得人心者興,失人心者崩。’你這樣可是得不到人心的。你外出時,後車載着甲胄,身邊跟着一群猛男,如果少了一個,你就不敢出門。
《尚書》說:‘依靠德行者昌盛,依靠武力者滅亡。’你這一套可不是依靠德行啊。你現在的處境危如朝露,卻還貪圖富貴玩弄權術積攢百姓的怨恨。等哪天秦王發飆,你就完蛋了。”
商君聽完,不以為然。
結果,五個月後,他的職場生涯果然迎來了“大地震”。
商君這一路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一旦風向變了,他就成了隨時被拋棄的對象。
他對趙良的忠告置之不理,結果就是聽不進去忠言逆耳,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在職場上,別以為有點權力就能橫着走,老闆一換,“錦繡前程”也許就成了“昨日黃花”。職場如戰場,充滿了驚喜與意外。
這年頭讓人意外的事,不止一件兩件。
10 神人孟子
這不顯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
韓國的申不害去世了。
這位曾在職場上呼風喚雨的人物,最終也落下帷幕。
到了,顯王三十三年(公元前336年)
宋國太丘縣的祭祀神壇倒塌。這事搞的宋國人心惶惶,輿論不妙。
而另一位“神人”,終於上場了!
他出現在了魏國。
他就是,孟子!
魏惠王見到孟子就問:“老人家,不遠千里來見我,是有啥好處給我國嗎??”孟子笑了笑,反問道:“君王何必說利?仁義才是根本。您如果總想着利益,大臣們就會想着如何讓家族得利,普通人就會想着如何讓自己得利。上下都在爭利,國家就危險了。沒有仁愛的人,不會關心親人;沒有義的人,不會忠誠於君主。”魏惠王聽了,點頭稱讚:“說得好。” 孟子的這番話,像是職場中的一位老員工在新人面前語重心長地說:“別老想着績效獎金,先把本分工作做好。”
在一個公司里,如果老闆總是強調KPI和業績。
員工們自然也會只關注自己的利益,最後大家各自為政,團隊缺乏凝聚力和共同目標。
相反,強調團隊精神和共同價值觀,才能讓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為公司的發展努力。
其實,孟子的忠告不僅僅是對魏惠王的提醒。
也是對所有職場中人的警示: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要有長遠的眼光和道德的底線,這樣才能在職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想一想,有時候在職場上看到那些爭名逐利的人。
表面風光無限,背後卻是各種明爭暗鬥。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誰還不明白這裡面的道理呢?
可偏偏就有人看不透,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被利益驅使,失去了朋友,失去了信任,才恍然大悟,原來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老話:仁義為先,利在其後。
那麼,魏國還能走多遠呢?
讓子彈再飛一會,接下來咱們欣賞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戰國英雄。
顯王三十四年,公元前335年
秦國又出手了,這次他們攻打韓國,拿下了宜陽。
而齊國這邊,亂了!
且看,齊國的田嬰是個職場老手。
齊王把彭城封給了田嬰。田嬰對齊王說:“老闆啊,公司的大事必須天天聽彙報,經常過目。”齊王覺得很有道理,他把田嬰當心腹、剛開始還挺認真,但沒過多久就煩了,乾脆全都交給田嬰打理。
老闆一偷懶,手下人就趁機上位。
齊國要敗了!
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
咱們再把鏡頭轉向韓國這邊,韓昭侯也是作呀。
他居然想修個豪華高門、顯示韓國氣派。
屈宜臼一看就說:“大王啊,這門您怕是沒機會出去了。為啥呢?因為這門修得不合時宜啊!我說的‘時’不是指日期,而是指適不適合。咱們去年打仗,今年大旱,您不顧民生疾苦,還搞奢華建設,這不是找不自在嘛!”
看官朋友們!屈宜臼大才呀!他說的對呀。
想一想。
這就像老闆一邊說公司效益不好,要降低員工工資,一邊自己美女在懷,歌照唱、舞照跳,爽了自己,苦了別人。員工們能不怨聲載道嗎?
這個暫且不提!
鏡頭轉向越國,奇葩的來了!
話說越王無疆欲攻打齊國。
齊王一聽,趕緊派人去忽悠:“大王啊,打我們齊國不如打楚國更划算!”越王一拍腦門,覺得有道理,立馬調頭去打楚國。結果,越軍被楚軍打得落花流水,楚國趁機追打,一直打到浙江,把吳國的地全都收了。越國被打得七零八落,高層各自為政,有的另起爐灶,有的投靠別家公司,最終公司一盤散沙,徹底崩潰。
韓昭侯的高門和越王的戰略失誤都是前車之鑒:別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搞奢侈,也別在關鍵時刻聽信外人的挑唆。
話分兩頭!
此時的楚國風光無限!
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
楚王伐齊,打得齊國軍隊節節敗退,圍困徐州,還派人追捕田嬰。
田嬰派出了能言善辯的張丑去說服楚王。結果張丑一開口,楚王竟然停手了。
這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嘴巴比物理攻擊管用!
韓昭侯這邊,豪華高門還是建了起來。
但還沒來得及享受,就撒手人寰了、他兒子宣惠王繼位。
一個新的神人要登場了!
大聲喊出他的名字:蘇秦!
他帶着他的“天下合縱”大計來了!
而跟在他後面還有個神人呢?
11 張議來了
他是誰?張儀呀!
他拜別鬼谷子下了山。
咱們先看,蘇秦,這位洛陽來的銷售高手。
先跑去見秦王,兜售他的統治天下計劃。
話說蘇秦,這位洛陽來的銷售奇才。
跑去秦國兜售他的“統一天下”方案。秦王一聽,心裡冷笑:“這小子想幹嘛?咱秦國這麼強,還需要什麼合併?”於是,一口回絕。蘇秦臉上不顯,但心裡暗想:“這客戶太難啃了,得換一個目標。”
於是,蘇秦打包行李,奔向燕國。
到了燕國,他找到燕文公。
開始他的精彩提案:“大王啊,您就像咱們公司總部,有了趙國這個南邊的‘分公司’擋着,我們才不用每天擔心被敵對公司‘入侵’。如果不和趙國搞好關係,哪天敵對公司進攻我們,我們連個防火牆都沒有啊!”
燕文公一拍大腿,心想:“這小子真是個人才、防火牆真重要,咱們不能光顧着自己,得找個靠山。”於是他撥了經費,給蘇秦配了豪車豪馬,讓他去趙國搞定趙肅侯。
蘇秦風風火火來到趙國,見到了趙肅侯。
他說:“大王,您就是市場上的‘獨角獸企業’,各國對您那是既羨慕又怕。
可是,秦國不敢直接對付您,因為擔心韓魏兩國會在後面捅刀子。如果韓魏被秦國吞併,那咱們趙國可就成了下一個目標。咱們六國聯合起來,就能把秦國徹底打趴下!”
趙肅侯聽完,心裡樂開了花:“這戰略不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聯合起來,才能保住我們的市場。”於是,他對蘇秦表示熱烈歡迎,還加了各種“福利待遇”。
就在此時,秦國對魏國發動了一次大規模“惡意收購”,魏國損失慘重。蘇秦看形勢不妙,立馬想到一個更加犀利的競爭對手——張儀。
這位張儀,曾是蘇秦的同門師兄弟,一起跟鬼谷子學藝。蘇秦給張儀製造了一頓“職場羞辱”,激起了他的鬥志。張儀一怒之下,跳槽去了秦國,成了秦王的座上賓。
蘇秦背後偷偷給張儀提供了“創業基金”,助他一臂之力。張儀成功上位後,才明白這是蘇秦的計謀,心裡不禁感嘆:“我怎麼就沒想到呢!蘇秦這老狐狸,還真是高明啊!”
接下來,蘇秦繼續他的“業務拓展”之旅。他來到韓國,見到韓宣惠王,說:“大王,您這公司地盤不小,員工也不少,咱們韓軍可是市場上的頂級‘保鏢’。可是秦國胃口太大了,他們一次要地,以後還要。您總不能一直給吧?咱們得聯合起來,把秦國這惡霸趕出去。”
韓宣惠王一聽,覺得有道理:“是啊,這秦國真是個無底洞,咱們得聯合起來對付他。”
然後,蘇秦又跑到魏國,對魏王說:“大王,您這公司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員工眾多。要是聽那些小人的話去當秦國的附庸,咱們這公司豈不是白白被吞併了?”
魏王點點頭:“不錯,咱們得保住自己,聯合其他國家,才是正道。”
接着,蘇秦去了齊國,對齊王說:“大王,咱們齊國資源豐厚,人才濟濟。秦國要打韓魏,風險太大,不如聯合抗秦,保住咱們的地盤。”
齊王拍手稱快:“對啊,聯合抗秦,才能保住咱們的利益。”
最後,蘇秦奔赴楚國,對楚威王說:“大王,楚國可是個大公司,資源多,兵力強。
秦國最怕的就是楚國,咱們聯手搞個‘反壟斷聯盟’,把秦國這家獨大的公司給摁住。”
楚威王聽得眼睛一亮:“好,這就干!”
蘇秦這一路遊說。
成功地把六國搞成了一個“聯合企業”
他成了這“聯盟”的CEO,風光無限,帶着車隊巡遊各國,彷彿一位王者。
這不僅是因為他有卓越的演講能力。
更因為他深諳各國國君的利益訴求,能提出雙贏甚至多贏的方案,燕國要趙國當“防火牆”,趙國怕被秦國“單挑”
韓國不想一直被“打劫”,魏國不甘心當“附庸”,齊國怕資源被“薅光”,楚國最恨秦國“獨大”,結果蘇秦這一路遊說。
成功地把六國搞成了一個“聯合企業”,他成了這“聯盟”的CEO,風光無限,帶着車隊巡遊各國,彷彿一位王者。
這世上有人風光。就有人落寞。
齊王終於緩過神,發現是鄒忌把田忌給陰了,馬上把田忌召回公司重新上崗。
接下來,燕國這邊,文公去世了,他兒子易王接班,登上了公司的CEO寶座。
衛國也沒閑着,成侯一命嗚呼,他兒子平侯繼位,成了新任CEO。
這幾家公司的人事變動,預示着一場大雨,要來了!
各位看官,蘇秦能不能笑到最後呢?
要知道,秦國那邊可不好惹!
顯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32年)
秦惠王派犀首這個“職業說客”
去齊國和魏國搞了個“雙簧”,忽悠他們聯合起來攻擊趙國,打算瓦解聯盟。結果,趙肅侯怪罪到蘇秦頭上。
蘇秦一看,這鍋不能背啊,趕緊請示調任到燕國,還保證一定會找齊國算賬。
蘇秦一走,聯盟就解散了。
趙國這邊,乾脆放大招,決堤放水,直接把齊、魏的軍隊給淹了個透心涼,齊魏兩國的軍隊只好狼狽撤退。
魏國為了跟秦國“修復關係”
把陰晉這塊地當作“和解禮物”送給了秦國,讓秦國在華陰實質控制。
齊王則有點“剛愎自用”,跑去打了燕國,拿下十座城池。
但過後又大方地把城池還了回去。
齊王這波操作,不知道是擺譜還是真心想做好鄰居。
看官們!
秦國一枝獨秀的時代很快要來了!
接下來我們就靜靜地欣賞,秦國一路升級吧!
顯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
秦國這個“行業巨鱷”對魏國發起新一輪“併購”,圍攻焦和曲沃兩座城。
魏國為了止損,只好把少梁和河西的地盤“割肉”給了秦國。
顯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
秦國又對魏國發起“惡意收購”,這次順手拿下了汾陰、皮氏和焦城。
楚國老總威王剛去世,魏國趁機對楚國“趁火打劫”,搶了陘山。
與此同時,宋國上演了“兄弟鬩牆”的大戲:宋公剔成被弟弟偃“內部政變”成功,剔成只好跑到齊國避難,偃則自立為君。
顯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
秦國又展開了新一輪的“戰略進攻”。
這次由秦公子華和張儀帶隊,圍攻魏國的蒲陽,成功佔領。
張儀隨後建議秦王,把蒲陽還給魏國,但要求魏國派公子繇來秦國做人質。接着,張儀對魏王說:“秦國對魏國可是厚待有加,魏國可不能對秦國無禮。”
魏王一聽,秒懂張儀話里的潛台詞:“趕緊識相點,不然有你好看。”於是嚇得趕緊把上郡的十五個縣全都送給秦國,作為賠禮道歉。
這就像職場上,一個小公司被大企業盯上。
大企業先來一波“惡意收購”
然後派談判專家來暗示:“我們可是很照顧你們,別不識抬舉啊。”小公司老闆一聽,馬上乖乖獻上資源,求個心安。這就是魏國面對秦國這個大鱷的無奈處境。
顯王四十二年,甲午(公元前327年)
秦國再下一城,把義渠這塊“難啃的骨頭”變成了自家的“分公司”。
義渠的君主直接降職為“部門經理”。隨後,秦國還把焦和曲沃歸還給魏國,可能是為了打打感情牌,維持一下表面的和諧。
顯王四十三年,乙未(公元前326年)
趙國這邊也有大事發生,趙肅侯去世了。
他的兒子武靈王雍接任CEO。
武靈王一上任就搞了個“智囊團”,聘請了三位博聞師和左右司過,讓他們幫助管理國家事務,並特別優待前任貴臣肥義,給他加薪升職。
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
這年夏天,四月戊午,秦國升級為“超級企業”,稱王昭告天下。
顯王四十五年
秦國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職場“併購”,這次是由張儀帶領團隊攻打魏國,成功拿下了陝城。
與此同時,蘇秦要翻車了!
自古英雄難熬沒人關!
這不!
蘇秦和燕文公的夫人有些“親密接觸”。
結果被燕國新老闆易王知道了。
蘇秦一看,不得了!
怎麼辦他靈機一動?你看他是怎麼向易王怎麼保證的!
接下來,大家只看見,蘇秦連夜去齊國避難了。
齊國的宣王對蘇秦頗為賞識,把他當成貴賓。
蘇秦到了齊國,立馬展開“新戰略”,建議齊王修建高大的宮殿和寬廣的圍牆,以顯示齊國的威嚴。
其實,這一招是為了消耗齊國的資源,為燕國謀利。
蘇秦這一手。
完美演繹了職場上的“雙面間諜”:表面上為齊國出謀劃策,實際上卻在為燕國鋪路。簡直就是職場上的神操作——玩兩面,吃兩家,還能讓老闆滿意。宣王還以為撿了個寶,殊不知蘇秦是在給齊國挖坑。
時間很快來到,顯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
這一年,秦國的張儀組織了一場高層“峰會”。
召集了齊國和楚國的相國在嚙桑開會,討論聯盟事務。各方代表齊聚一堂,商討利益分配和合作策略。
與此同時,韓國和燕國也都“升格”為“王國”,各自的老闆紛紛自封為王。
然而,趙國的武靈王卻堅持不跟風,他說:“沒有實打實的實力,我怎麼敢稱王呢?”於是,他讓公司全體員工還是稱呼他為“君”,體現了他務實的態度。
同年,魯國的景公走了,他的兒子平公旅繼位,成為新任CEO。
顯王四十七年,己亥(公元前322年)
這年,秦國的張儀從嚙桑峰會回來,就被免了職務!
真夠衰的!
但他立馬跳槽到魏國,繼續他的職場冒險。
他去見魏王,極力推薦魏國先向秦國“表忠心”,這樣其他“公司”也會跟風。
然而,魏王一聽,立馬打了個“哈哈”,不當回事。
結果,秦王一怒之下,發動了一場“惡意收購”,吞併了曲沃和平周兩地。
儘管如此,秦王對張儀的信任反而更深了,暗中給他更多的“資源”。
很明顯張儀是特務啊!
同年夏天四月,齊王封田嬰為薛地的“區域經理”,號稱靖郭君。
田嬰一上任,就跑去找齊王,說:“大王,公司的日常決策,您得親自過目啊!”
齊王開始覺得有道理,但後來覺得煩了,乾脆把所有事務全權交給靖郭君打理。靖郭君於是成了齊國的實際掌權者。
田嬰打算在薛地建座大城,結果被手下的顧問勸住了。
顧問說:“老闆,您聽說過大海里的大魚嗎?用網和鉤都抓不住它,可一旦離開水,連螞蟻都能制住它。齊國就是您的大海,只要您掌握了齊國,薛地那點地盤又算啥?如果失去了齊國,再高的城牆也沒用。”靖郭君一聽,點頭稱是,放棄了建城的計劃。
田嬰有四十多個兒子,其中一個妾生的兒子田文特別聰明,有謀略。
田文勸田嬰散財養士,田嬰就讓田文負責招待賓客。
賓客們紛紛誇田文,最後都請求田嬰立田文為繼承人。
這年,田嬰一撒手走了,田文接管了薛地,號稱孟嘗君。這哥們兒一上任,直接把職場玩出了花兒。
首先,孟嘗君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力量再強,也頂不過一群人。
於是他廣招天下賢士。
不論你是高考落榜的學霸,還是街頭賣藝的高手,只要有才,都來吧。
就這樣,他的“團隊”瞬間壯大,成了職場上的“超級團隊”
每天家裡賓客如雲,就像免費開放的大食堂。
其次,孟嘗君對人才那叫一個好,吃喝全包,還時不時送個小禮物,這讓食客們一個個忠心耿耿,干起活來比加班狗還賣力。
現代職場那套“員工關懷”在他這兒早就玩得滾瓜爛熟。
最牛的是,孟嘗君特別會“做品牌”。
他廣納賢士,厚待他們的親友,搞得大家都覺得跟着他有前途。
於是名聲傳遍天下,成了職場上的“頂流”。這就是“品牌建設”,簡直是企業家的楷模。
他那套招賢納士、厚待人才、靈活應變和品牌建設的組合拳,打得漂亮!
現代職場要有這麼一位“經理人”,肯定是人人搶着投簡歷的頂級公司!
那麼接下來又會怎樣呢?
12 孟嘗君來了
顯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
這一年,秦王駕崩,他的兒子慎靚王定繼位,成了新的“公司老闆”。
燕國這邊,易王去世,他的兒子噲上台,接任了“CEO”的位置。
與此同時,孟嘗君也有一場頗具戲劇性的經歷。
他去楚國做“商務訪問”,楚王送給他一張價值連城的象床。
孟嘗君的助手登徒直見狀,心裡那個緊張啊,心想:“這象床值一千金,要是磕了碰了,我賣了老婆孩子也賠不起啊!”
他不想讓孟嘗君收下象床,於是找到了孟嘗君的門人公孫戌,說:“兄弟,你要是能勸孟嘗君別收這象床,我把家傳的寶劍送給你。”
公孫戌一聽,立即答應。
他進見孟嘗君。
說:“小國之所以都願意奉上相印給您,是因為您能幫扶貧困,救助危難,大家都敬重您的義氣,仰慕您的廉潔。現在您剛到楚國就收了象床,其他國家以後還會怎麼看待您呢?”孟嘗君聽了點頭稱是,說:“說得好。”於是決定不接受這份厚禮。
公孫戌一轉身準備離開,還沒走出內室,孟嘗君又叫住他,問:“你剛才那番話,是不是有什麼私心?”公孫戌老實交代了和登徒直的對話。
孟嘗君於是命人在門上掛了一塊牌子,上書:“凡能傳播孟嘗君的美名,糾正孟嘗君的過錯,並能帶回外面獲得的寶物者,速來勸諫!”
看啊,孟嘗君不僅腦子好使,還特別會看風向,簡直是職場中的頂級“公關經理”。他知道,自己的聲譽比那張象床值錢多了。
通過這場“小插曲”,他不僅展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還把高尚品德這塊招牌擦得鋥亮,閃得周圍人眼睛都睜不開了。
這個暫且不提,咱們再看這卷最後一個故事。
韓宣惠王有個奇思妙想,想同時任命公仲和公叔來共同執政。
於是,他找來繆留,問他怎麼看。
繆留一聽,差點沒笑噴了。
馬上一本正經地回答:“大王啊,您這主意簡直是在給公司挖坑啊。晉國當年搞六個副總,結果公司差點被分拆成六塊;齊國的簡公用兩個總監,結果被這倆聯合起來反了;魏國用犀首和張儀,外地市場全丟了。您現在要是搞兩個經理同時上位,那個強勢的肯定在公司里拉幫結派,那個弱勢的就會到外面找靠山。員工們一邊在公司里搞小圈子,一邊到外面勾結客戶,這公司還能不亂套嗎?”
看官朋友,這便是資治通鑒第二卷全部內容!
看完。是想睡了嗎?
想睡挺好。
這一卷對我最大的啟發就是。
不管你是大王還是小王,活得久才是硬道理。看看周顯王,任職48年,硬是熬死了一大批想當霸王的。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只有兩個字:健康!所以,別管別人怎麼折騰,你就負責好好活着,畢竟最後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