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2024年03月25日18:45:03 歷史 1515

為了給您帶來更好的互動體驗,麻煩您在閱讀此文後,點擊"關 注、點 贊"互動!

您的"點 贊、關 注"是對小編莫大的支持與鼓勵,更多精彩內容將持續更新...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文| 王亦

編輯| 觀山


早在1959年,玉麥鄉的鄉長桑傑曲巴便帶着兩個女兒駐守在玉麥。

當時玉麥鄉剛剛成立,條件極其惡劣,還會有邊境衝突,一家人時常受到騷擾。

不少人勸他們換地方住,但都被桑傑曲巴拒絕,他說:“這是國家的土地,我們得守着。只有人在,家才能看好。”

“如果我們搬走的話,祖國的領土就沒辦法保證了,會被別人搶走的。”

自那以後,他便和兩個女兒守在這裡,守着這個中國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邊境鄉,一守便是60年。

桑傑曲巴用一生踐行了自己身為鄉長的職責和使命,在他死後,兩個女兒繼續守邊,用實際行動完成了他的遺命……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戰亂來襲 堅定不移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國家尚未繁榮富強,新中國成立不久邊境地區也是動亂不堪。

玉麥鄉作為中國和印度的交界地帶時常受到土匪的侵擾和一些印度士兵的追逐。

為此,黨和政府的工作組不止一次的去到玉麥鄉關切慰問。

1960年,政府決定為玉麥鄉找到一名鄉長,桑傑曲巴作為土生土長的玉麥人加上受過教育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玉麥鄉的第一任鄉長。

當時的他還並不明白鄉長所要擔負的職責。工作組的人便告訴他,鄉長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因為玉麥鄉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他還有一個重大而艱巨的任務那就是守衛土地。

桑傑曲巴將這個任務牢牢地記在了心上,並用了他的一輩子完成這個使命。

玉麥鄉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整個村子被兩座海拔5千米以上的雪山緊緊的包圍住,交通非常不便,要想走出去可真的應了那句翻山越嶺了。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再加上受到印度洋暖濕氣候的影響,那裡一年四季只有兩個季節,不是在下雪就是在下雨。

下雨的時候道路變得泥濘不堪,人一走腿都會被陷在土裡,下雪的時候交通環境就更加艱難了,大雪封山時常發生。

每到雪季,玉麥鄉的人完全就會被隔絕在內,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之下,糧食作物也很難成活,就算是生命力頑強的青稞也很難在玉麥鄉的土地上結出種子來。

生活在那裡的人們衣食全部要靠每半年一次的採購,有的時候到了採購的時間路卻走不了,他們就只能啃樹皮吃野菜

玉麥鄉原本的常住人口也不過300餘人,他們既要忍受物質生活上的困難還要時刻警惕有外敵入侵,在雙重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搬離村子。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村民們想要追求更好更方便的生活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桑傑曲巴從未阻攔過,在他們搬家的時候他還會親自送他們出山。

一戶接着一戶……

直到1963年,玉麥鄉只剩下了桑傑曲巴一家。

鄉里的人都沒了,他這個鄉長也只是徒有空名。妻子不止一次的勸誡他早點離開,但桑傑曲巴始終都是一副強硬的態度。

“如果這片土地上連一個中國人都沒有了,那這裡還算是中國國土嗎?”

幾經噩耗 女兒承襲

玉麥鄉的條件清苦,桑傑曲巴一家還是駐守在那裡。

一家人在那裡生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女兒卓嘎、央宗都非常埋怨父親。

1978年,桑傑曲巴的妻子生了一場重病,連續拉肚子拉了一個多月也不見好轉。

在一天深夜,她陷入了昏迷狀態,眼看着妻子呼吸的越來越微弱,桑傑曲巴也只能不顧大雪封山的危險將她放到氂牛背上外出求醫。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遺憾的是,路程還未走過半,妻子就沒了呼吸。

母親的離世已經讓卓嘎和央宗倍感哀痛,可就在這之後沒幾年她們的小妹妹在山上放牛時也遭受了意外。

天黑後妹妹還未歸家,一家人出動去找她。

大雪紛飛,寒風瑟瑟,直到天明時分他們才在雪堆里發現了妹妹早已僵硬的屍體。

花一般的年紀走的是那麼無聲無息,她連玉麥鄉都還沒有出過呢。

妹妹死後卓嘎和央宗對父親的怨恨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她們決定不再和父親說話。

卓嘎、央宗原以為她們的態度會讓父親改變不再那麼固執,誰知道桑傑曲巴不僅沒說離開玉麥鄉的這種話,還將唯一的兒子送出去學藏醫,三令五申的要求他學成後回到家中。

這番對峙,桑傑曲巴贏了,而卓嘎和央宗也開始思考留在玉麥鄉的意義。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在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卓嘎和央宗總是能見到父親風雨無阻的外出巡山。

他說,“只有堅持放牧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我們腳下的土地,只有將中國紅旗插到每一個角落才能讓外國軍隊看到,他們只有看到了這裡有國旗,這裡有人生活,才不敢隨意冒犯我國邊境,在軍隊還沒來這裡駐紮之前,這就是我的任務。”

當時並沒有人給桑傑曲巴發放國旗,他就只能自己做。

卓嘎、央宗在後來的採訪中還說道,父親第一次買布回家的時候,她們還以為是要給她們做衣服呢,盼了好多天見到的還是一塊布,那也是她們第一次見到五星紅旗。

父親總是把它掛在最顯眼的地方,紅彤彤的隨風飄揚好看極了,有的時候她們在山裡迷路就靠着找國旗才能回家。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桑傑曲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深入玉麥鄉的原始森林裡面去。

在走之前,他總會十分嚴肅的和姐妹二人說:“如果三天過後我還沒有回來那一定是出了什麼意外,你們一定要沿着山的北邊走,馬上去跟政府報告邊境有情況。”

桑傑曲巴的話無異於是遺囑,卓嘎、央宗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離別和等待中懂得了父親堅定的信仰,她們很難不被這種無懼生死、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染。

漸漸的,卓嘎、央宗接下了父親身上的擔子。

她們剛開始是和父親一起放牧,後來也能獨當一面的輪流工作了,玉麥鄉的每一條小路,每一條河流甚至於每一片樹林她們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戍邊隊伍壯大 精神傳承

1987年,年邁體弱的桑傑曲巴徹底退休,大女兒卓嘎接替了他的職位正式成為鄉長,二女兒央宗也當上了副鄉長兼婦女主任。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1996年,有兩戶人家破天荒的又從外地遷回到了玉麥,玉麥鄉再也不是曾經的“三人鄉”了。

因為人口的增長,上級政府又為玉麥鄉派遣了兩名幹部。

1997年,玉麥鄉受到了媒體的關注,桑傑曲巴一家堅定不移的愛國之心和實際行動讓無數人感動不已。

卓嘎、央宗為了戍邊一直沒有結婚,她們說“如果嫁出去了,還怎麼每天放牧巡山呢,不會有人為了娶她們留在玉麥鄉的。”

為民族利益犧牲小我幸福放眼當下也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麼好的姑娘被人認識了解根本不愁嫁。

那一年單單是卓嘎一人就收到了七麻袋來自天南海北的情書。

一位名叫巴桑的青年甚至為了卓嘎去到玉麥生活,一副非她不娶的模樣,最終巴桑還是抱得美人歸。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這個時候的卓嘎已經35歲了,對於偏遠地區的女性來說這可是晚婚中的晚婚。

隨着國家經濟形勢的穩步增長,政府對偏遠農村地區的幫扶力度也越來越大。

國家決定在玉麥鄉修建一條路便利出行,2001年9月,在幾年的規劃建設下玉麥鄉修好了第一條通往山外的公路。

在通路典禮上,桑傑曲巴給第一輛上路的汽車獻上了哈達,那一刻,他激動的熱淚盈眶,這麼多年的堅持守望終於迎來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或許是夙願達成後了無牽掛,桑傑曲巴在這一年的冬天結束了他的生命,時年77歲。

這條公路徹底讓玉麥人擺脫了與世隔絕的生存狀態。

“要想富,先修路。”雖然一條公路還不足以讓玉麥人過上富裕的生活,但這是一個新的開始。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在之後的時間裡,玉麥鄉的人口變得越來越多,那裡也建成了學校,電站,衛生院等多個基礎設施。

截止到2018年底,玉麥鄉的村民們全部都搬進了政府為他們出資建設的“農家別墅”。

他們不僅每戶都能領到國家給予邊民的生活補貼,還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家家戶戶的小日子過得別提有多滋潤了。

2018年,卓嘎、央宗兩姐妹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的稱號,2021年6月29日卓嘎又榮獲了“七一勳章”。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在大學畢業之後也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玉麥鄉為家鄉做貢獻,這就是一種傳承。

結語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這是桑傑曲巴臨終之時對卓嘎、央宗說的話。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西藏姐妹守邊數十年,用行動感動國人! - 天天要聞

如果不是他們一家人誓要守衛祖國邊疆的決心和不畏困苦的實際行動,玉麥鄉哪裡能有今天這樣一片祥和歡樂的景象呢?

她們姐妹二人用自己的青春踐行了守邊人的職責,所以卓嘎、央宗不管獲得什麼榮譽都是當之無愧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唐朝十大名臣 - 天天要聞

唐朝十大名臣

房玄齡:房玄齡是唐朝初期的傑出政治家,與杜如晦並稱為“房杜”。他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並在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期間擔任重要官職,負責綜合處理朝政,並參與了《晉書》的編纂工作。房玄齡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謀遠慮,為貞觀之治的開創做出了巨大貢獻。
岡比亞總統賈梅:自吹橫掃歐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國 - 天天要聞

岡比亞總統賈梅:自吹橫掃歐洲吊打北美,2000人遏制中國

1994年7月22日,葉海亞·賈梅中尉率部發動武裝政變,殺進班珠爾佔領總統府建立了軍政府,岡比亞從此進入了比離譜更離譜的“賈梅時代”。拋開立場談人生,賈梅也絕對算得上是個成功人士,畢竟29歲就能當上國家元首的年輕人真的不多。賈梅出生於196
悄悄創下歷史新高後,海底撈換帥了 - 天天要聞

悄悄創下歷史新高後,海底撈換帥了

作者:泰羅,編輯:小市妹 6月21日,海底撈發布公告,自今年7月1日起,楊利娟將正式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和CEO的職位。在海底撈工作24年的苟軼群將接替楊利娟成為海底撈新CEO。 同....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 天天要聞

西遊記:被誤解最深的十大人物特點

由於影視劇影響深遠,加之洪荒網文的廣為流傳,使得很多朋友對《西遊記》原著中的一些人物設定存在認知偏差,論及此類,愚以為當以下列十大人物為最。10:白骨精白骨精大概是最被電影神化的人物,一度被塑造成碾壓取經團隊的強悍存在。
【深度】是什麼把寧德時代逼上了“896” - 天天要聞

【深度】是什麼把寧德時代逼上了“896”

界面新聞記者 | 庄鍵界面新聞編輯 | 張慧晚上9點,位於寧德市蕉城區漳港路2號的寧德時代(300750.SZ)科技大樓,依舊燈火通明。9點過後,才有員工開始從大門處陸續走出。數輛晚班通勤班車停在路邊,用於接送員工從辦公區返回寧德市中心的住處。印有“奮鬥者班車”的藍底白字標牌,掛在班車前的擋風玻璃上,格外醒目。這家全球...
痛悼!南通籍醫學大家逝世 - 天天要聞

痛悼!南通籍醫學大家逝世

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眼科公共衛生學奠基人,眼科教育家,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原主任趙家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3日10時44分逝世,享年79歲。
明查|這是中國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證據?假 - 天天要聞

明查|這是中國古代酷刑“骸骨斑斑”的證據?假

點擊進入澎湃新聞全球事實核查中心速覽-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使用所謂顯示“中國古代酷刑下骸骨斑斑”的圖片,實際是西周晚期一輛青銅輪牙馬車遺迹及4匹成年公馬的遺骸,並非人類骨骼。考古證據表明,這輛馬車是西周貴族的儀仗用車,而非作戰用的戰車。-  報道中引用的生物考古學研究通過分析兩例東周時期下肢被截肢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