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2024年03月23日14:15:05 歷史 1556

|憑欄望史

編輯|憑欄望史

前言

在通訊如此發達的現代,人們想要與親朋好友聯繫,只需要打個電話,或者發個短信,對方很快就會收到自己的消息。

即便是距離很遠,也很久沒有見面的家人朋友,也能夠坐高鐵、坐飛機或者自己駕車前去相見。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總之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即便相隔千里,也不會斷了聯繫,見面是一件非常輕鬆的事情。

但是在古代,交通工具極不發達,也沒有能夠隨時通訊的手機,想要和遠方的親人見一面是很難的。

但是,古代的通訊手段卻很多,想要在千里之外傳遞信息,也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家書抵萬金

都說科技改變未來,這句話確實沒錯,看看古人在沒有科技的情況下,生活中做什麼事情都不方便。

但是,古人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也能夠做到很多難以做到的事情,傳遞書信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在古代,很多女子遠嫁之後,幾乎就難以再與自己的父母見上一面,想要回家,路途遙遠,很多時候,得坐馬車三四個月,才能夠回到家中。

即便是走水路,也不是三兩日能夠到達的,對於古人來說,這中間所耗費的人力物力是很大的,因此,普通人家很少會花費資金,用在趕路之上。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正因如此,書信就成了古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古代的運輸系統其實是很強大的。

比如唐玄宗為了討好楊貴妃,就不惜斥巨資從萬里之外,將荔枝送到楊貴妃手中。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古代的驛站,就是為了傳遞信息而建造的,驛站分為陸驛、水驛、水路三種,可以選擇靠驛馬、驛驢或者靠驛船來傳遞消息。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驛站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因為戰爭的關係,驛站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當時為了在軍事上儘快獲得最新消息,取得主動權,各地都建立了完善的通訊系統,方便信息的傳遞。

到了秦朝秦始皇不僅統一了貨幣,也將當時的通訊方式做了規整,在經過一系列改革之後,驛站有了統一的稱呼叫做“郵”。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為了將通訊系統做更多的完善,讓信息傳遞得更快,中間不出什麼岔子,古代皇帝還設立了亭長這個職位,專門處理當地的治安和行政管理。

唐朝時期,驛站的數量增加了很多,這在傳遞信息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唐朝還專門制定了文書的傳遞制度,時間、路線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規定,確保文書能夠安全又快速的到達對方手中。

宋代時期,還出現了“遞鋪”,需要加急傳遞的消息或物品,都可以通過遞鋪傳遞出去。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但不論是一開始的驛站,還是後面越來越完善的驛站,大多數都是服務於有錢人家或者王公貴族的,普通老百姓想要傳遞書信,只能另闢蹊徑。

古代商業貿易發達,走南闖北、四處奔波的商隊也有很多,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拜託這些商隊為自己傳遞書信。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雖然時間上可能會長一些,但是對古人來說,能夠將信完好無損的帶給對方,已經是很難得了。

有時候,那些進京趕考的學子也能夠幫助老百姓帶一些信,一般情況下,老百姓也會給他們一些報酬,讓對方多上點心。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但是很多加急的消息,尤其是軍事上的消息,必須要加急送到對方的手中,“八百里加急”就是如此。

所以為了效率,信使們會日夜兼程、快馬加鞭的在路上奔波,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即便是遇到暴雨或者暴雪等惡劣的天氣,他們都不能停下,有時候馬都跑得沒了力氣,所以信使也不是誰都能幹的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比較有效的通訊手段,烽火通訊就是其中之一。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烽火狼煙

在古代打仗的時候,信息傳遞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戰事緊急時,拼的就是第一手資料

若是邊境有敵情,最有效的通知信號,就是在烽火台點煙,這樣消息就能很快傳到中央,比快馬加鞭的傳信更快。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但是烽火台並不是什麼信息都能傳遞的,只有遇到非常緊急的情況,才能去點燃烽火台。

曾經周幽王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隨意點燃烽火台欺騙諸侯,最終當真正的危險到來時,也沒人再相信他,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狼煙”也並不是隨隨便便的燃料,它是狼糞、硫磺等極易燃燒且含煙量極大的燃料,只有這種燃料才能燃燒濃厚的煙霧,被人們發現。

不過若是遇到環境惡劣的天氣,即便是點燃烽火台,也有可能沒辦法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出去。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除此之外,飛鴿傳書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傳信手段,尤其是在戰場上,飛鴿擁有更輕便的身體和靈巧的身姿。

它們可以穿梭在天地之間,即便是戰場上也能夠快速的隱蔽,比信使還要安全快捷,在軍事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但是這樣的信鴿也是很難訓練出來的,需要經過專人的培訓,教會信鴿飛往設定好的路線,還要找到指定的送信地點,這其中的方方面面都很難訓練出來。

但是飛鴿傳書最大的好處,就是敵方難以截獲發現,也因此,有了更高的安全性,但這並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

古代人沒有手機,是如何聯繫的呢?古人的通訊方式多到讓你想不到 - 天天要聞

萬一飛鴿被截獲,消息就會泄露出去,所以有時候,信中的內容是只有雙方才知道的密語。

除此之外,風箏通信、竹筒傳書等,都是古代常見的通訊方式,在這方面,古人的智慧顯露無疑,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END---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 天天要聞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自由與歷史學家本文選自《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Ⅰ我已經講述了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論的興衰,然而,像我講得這樣簡要明顯是種危險,也許我誤導而不是特別闡明了一些原則,而這是我作為歷史學家的史學實踐所依賴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 天天要聞

第三黨:美國政治史上的“失蹤者”

當地時間5日,馬斯克兌現了此前的承諾,宣布成立一個獨立於民主和共和兩黨的新政黨——“美國黨”,並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爭取通過選舉在國會中佔得一席之地。美國憲法並沒有規定兩黨執政,但自1854年共和黨正式成立以來,民主黨與共和黨對峙形成了相對牢固的兩黨體制。在這套政治設計中,第三黨的成立...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着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