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剛剛在隴海線取得勝利不久的劉鄧大軍,在菏澤城郊休整待命。這一戰,劉鄧大軍的減員很大,多達5000餘人,兵力降至5萬左右。但此戰勝利取得的戰果也很豐厚,真正打痛了蔣介石,也打怒了蔣介石。
為了報一箭之仇,蔣介石的反應激烈又快速,調集了整整30萬重兵,向劉鄧大軍所在的區域圍了過去,不打算給劉鄧大軍喘息之機。
敵軍來襲
蔣介石親自點將劉峙、陳誠、白崇禧,負責此次戰事。從這樣的人員安排來看,蔣介石此次調兵確實是下了狠心的,不僅派出了兩位嫡系國民黨高級將領,還叫上了和他不是很合拍的白崇禧,求勝之心可見一斑。
劉峙和陳誠是蔣介石嫡系,替蔣介石分憂沒什麼好說的。但白崇禧可是桂系,與胡宗南是一條船上的人,很多時候都在跟蔣介石對着干,蔣介石為什麼要找白崇禧來給兩位嫡系將領添亂呢?
其實,蔣介石找白崇禧來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希望白崇禧能夠為劉峙和陳誠出謀劃策。從這樣的安排來看,蔣介石自己心裡也清楚,劉峙和陳誠的能力一般,他們二人即便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恐怕仍然不是劉鄧的對手。
所以,蔣介石才讓白崇禧加入進來,給這兩個人當軍師。白崇禧與劉峙和陳誠相比,是有幾分小聰明的,無論是戰略和戰術層面,都要比他們二人強。蔣介石利用白崇禧當“大腦”,但不給他兵權的情況,這不是最後一次,後來在東北戰局時,也整過這樣一出鬧劇。
30萬大軍在白崇禧的策划下,兵分兩路,一路由三個整編師組成,另外一路則由一個軍和兩個整編師組成,以鉗形態勢向劉鄧大軍所在地圍了過去。
客觀來講,國民黨軍的兵力是劉鄧大軍整整六倍,這招迂迴包圍的策略,對當時剛剛打完仗,還沒來得及補給和休整的劉鄧大軍來說,確實存在着較大的威脅。
但陳誠卻有不同觀點,他認為劉鄧大軍擅長打運動戰,對穿插迂迴包圍的戰術很熟悉,這樣打很容易被劉鄧大軍反包圍,不如利用絕對的優勢兵力,步步為營,向前推進,逐步壓縮劉鄧大軍的活動空間,不給劉鄧大軍分割殲滅的機會。
陳誠此舉看似穩妥,但其實是愚蠢至極的辦法,白崇禧對此也無可奈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白崇禧的這個迂迴包抄的策略,屬於一擁而上,多點開花。劉鄧大軍是疲憊之師,兵力又有限,無論分兵對抗,還是單獨攻打其中一路,都會遭到敵人的包圍。
但陳誠改變策略以後,雖然兵力仍然佔優,但步步為營有穩妥的優勢,也有機動性不足,無法快速形成優勢兵力的缺點。只要有一路兵馬露出破綻,就容易被逐個擊破,援軍趕來時只能亡羊補牢。
用劉伯承的話來說,白崇禧的戰術相當於飯館吃飯時,吃完一桌接着給你上一桌,讓你一直吃,撐死你。而陳誠將戰術改變之後,就成了早上吃完一桌後,等到中午才上另外一桌,剛好讓人吃得好,吃得飽。
主動請戰
劉鄧發現國民黨軍戰術的變化以後,頓時有了反擊的計劃,在戰前會議上,劉伯承慷慨激昂的問道:“這一戰,誰來打頭陣?”話音落下,眾將一陣沉默,即便是國民黨軍改變戰術後,戰場形勢稍微好轉,但畢竟還是5萬打30萬,稍有閃失,恐怕就要陷入絕境了。
眾將的心裡都清楚,這第一仗不好打,所以誰都沒敢輕易表態。就在場面陷入僵局時,突然有一個人站起來,底氣十足的大喝了一聲:“我去”。眾人循聲望去,站起身的人是時任六縱司令員的王近山。
為了打一個開門紅,劉鄧有意將第一仗的目標避開了敵軍五大主力部隊,準備打敵整編第三師。這個師雖然不是五大主力部隊,兵力卻已接近一萬五千人,裝備了一部美械,機動性很高,不僅在中原突圍時給我軍造成過大麻煩,還在滇緬公路與日軍交過手,實力不容小覷。
王近山不是衝動之人,他決定打頭陣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倒不是因為他有必勝的把握,而是因為他有拚死一搏的決心。當時,王近山是這樣說的,“我們六縱是年輕的縱隊,打光了也不要緊,只要主力縱隊還在,晉冀魯豫解放區就在。”
說完這番話,王近山又當眾表態,願意立下軍令狀,不打敗趙錫田就不回來了。王近山的話,震撼了所有人的心,就連劉鄧二人也激動起來,當場表示全力支持王近山。
另一邊,趙錫田也沒閑着,在電話里囂張地向劉峙表態,半個月之內就將劉鄧大軍趕回太行山。趙錫田的傲慢話語,不僅沒有令劉峙惱怒,反而讓他對趙錫田信心倍增。原本的計劃是趙錫田與敵第47師攻打定陶,聽到這番話以後,劉峙直接安排趙錫田去攻菏澤。
劉峙的這個安排,讓劉鄧大軍的計劃更加容易實施了,此前還要顧忌第47師,現在不僅不用考慮這個問題了,而且趙錫田還主動送上門來,省下了許多的麻煩。就這樣,趙錫田的整三師,像一隻無頭蒼蠅一般,一頭就撞進了劉伯承在大楊湖地區布置的口袋陣中。
敵整編三師進入我軍的包圍圈以後,老天似乎也要助我軍一臂之力,一場瓢潑大雨適時的下來,此前堅硬的泥土地頓時成為一片爛泥地,令敵軍的機械化部隊再也無法跑起來,如同陷入沼澤的老牛一般,只能艱難的緩慢前行。
敵整編三師的坦克和裝甲車成了活靶子,對我軍的威脅極大降低,劉伯承看準時機,下令收緊口袋,向包圍圈內的敵人發起總攻。這邊命令一下,王近山率領六縱一馬當先,直奔敵軍猛撲過去,打響了殲滅敵整編三師的槍聲。
王近山率領的六縱,雖然是年輕的縱隊,但在衝鋒陷陣時不畏犧牲,面對收縮在村莊的敵人猛打猛衝,很快就將敵整編三師的防禦陣型撕開了一道口子。其餘縱隊趁機沖了進去,如同風捲殘雲一般,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僅半天時間就全殲敵整編三師,活捉了趙錫田!
整編三師被全殲,令國民黨軍的計劃再也無法實施,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狼狽撤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