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2023年09月04日07:56:03 歷史 1149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你是否聽說過,世界上最深、最古老、最神秘的湖泊——貝加爾湖,其實藏着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就是,貝加爾湖底埋着1600噸黃金,價值高達1萬億美元!

這個消息是不是讓你心動不已,想要去打撈這些黃金呢?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黃金並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造成的。而且,這些黃金並不是那麼容易打撈的,甚至有專家說,根本不能撈。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些黃金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無人去打撈呢?又為什麼不能撈呢?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貝加爾湖底黃金是怎麼來的?原來是蘇聯時期的核試驗

要說起貝加爾湖底黃金的來歷,我們就要回到上個世紀60年代,蘇聯時期。當時,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核武器的優勢,進行了大量的核試驗。

其中有一次,蘇聯在貝加爾湖附近的楚斯基島上進行了一次地下核爆炸試驗。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這次爆炸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波和熱量,將島上的土壤和岩石融化成了液態,並將其中的金屬元素如鐵、銅、銀、金等溶解在其中。

這些液態的物質隨着爆炸形成的裂縫流入了貝加爾湖中,並在湖底凝固成了塊狀或顆粒狀。據估計,這些物質中含有約1600噸黃金,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約合1萬億美元。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為什麼無人去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原因有三

既然貝加爾湖底有這麼多黃金,為什麼沒有人去打撈呢?原因有三:

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非常困難和危險。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平均水深744米,最大水深1642米。而且,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原因,貝加爾湖每年有5個月左右被冰層覆蓋。這些因素都給打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和風險。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非常昂貴和浪費。根據專家的分析,要想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非常敏感和複雜。貝加爾湖不僅是一個自然奇觀和世界遺產,也是一個涉及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問題。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目前,貝加爾湖主要位於俄羅斯境內,但也與蒙古、中國等國家有一定的接壤。而且,由於歷史原因,貝加爾湖周邊地區也存在一些民族和宗教問題。

因此,如果有人試圖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可能會引起各方的爭議和反對,甚至引發國際糾紛和衝突。而且,在國際法上,貝加爾湖底黃金的歸屬權也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不同的國家和組織可能有不同的主張和訴求。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貝加爾湖底黃金根本不能撈?專家這樣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是一個非常困難、昂貴、敏感、複雜的問題,幾乎沒有人能夠或願意去做。

那麼,這是否意味着貝加爾湖底黃金根本不能撈呢?對此,有些專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們認為: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從技術上講,貝加爾湖底黃金根本不能撈。因為這些黃金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其他物質混合在一起的。這些物質包括岩石、土壤、沙礫、泥漿等,形成了一種類似於混凝土的硬塊或顆粒。

要想將黃金從這些物質中分離出來,需要使用高溫、高壓、高強度的方法,如熔化、粉碎、溶解等。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但是,在水下這些方法都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的廢物和污染。而且,這些方法也不能保證完全提取出黃金,可能會造成黃金的損失和浪費。因此,從技術上講,貝加爾湖底黃金根本不能撈。

從法律上講,貝加爾湖底黃金根本不能撈。因為這些黃金並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組織,而是屬於國際公共財產。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任何國家或組織都不能對國際水域或水底的資源進行單方面的開發或利用,而必須經過國際社會的同意和監督。

而且,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任何國家或組織都不能對水下文化遺產進行破壞或侵佔,而必須尊重其歷史和文化價值。因此,從法律上講,貝加爾湖底黃金根本不能撈。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結語: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這是一個讓人好奇和震驚的問題。但是,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並不是因為沒有人想去打撈,而是因為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非常困難、昂貴、敏感、複雜、危險、非法、不道德。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這些原因都讓打撈貝加爾湖底黃金成為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許,我們應該放棄對這些黃金的貪婪和幻想,而應該珍惜和保護貝加爾湖這個自然奇蹟和世界遺產,讓它保持原始和純凈的狀態。

貝加爾湖底1600噸黃金,為何無人去打撈?專家:根本不能撈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着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