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外國的歷史總覺得輕鬆,而讀中國史則大多是沉重的感覺?

2023年07月12日19:34:10 歷史 1780

外國歷史記載了什麼呢?他們的歷史記載甚至沒有記載北美幾千萬印第安人是怎麼沒有的!沒有記載如何屠殺澳洲土著的,更沒有記載如何壓迫奴役非洲的,再過幾年,你可能會發現他們的歷史記錄里,二戰里德國是美國人打敗的了。

翻開他們的歷史一看,除了謊言,幾乎一無所有!你見過醜惡的醜陋的謊言嗎?你見過沒有任何修飾的謊言嗎?是謊言讓人悅耳還是實話讓人難受?

目前看,西方,尤其是歐美說“謊言”有點過了。按西方人自己的說法,歷史不過是“傳奇”罷了。
在西方人眼裡,“歷史”根本就不是一門科學,而是“傳奇”的堆積。或者說,人們一代代,越吹越響的牛逼大集合。西方人考古才是科學,歷史完全不是,當然,他們考古造假也格外嚴重,咱們
中國人是不一樣的,考古和科學實際上是同一門科學。這得感謝幾千年來,用生命和鮮血捍衛真實的華夏史家,所秉筆直書的真實歷史。

為什麼讀外國的歷史總覺得輕鬆,而讀中國史則大多是沉重的感覺? - 天天要聞

歐美的歷史學家——注意是歷史學家,而不是考古學家——咱們中國與之對標的,從來都不應該是咱們的歷史學家,而應該是羅貫中施耐庵二月河……乃至查良鏞這種歷史小說作家。
咱們的歷史學家,實際上是按照歐美的考古學家進行學術規範要求的正經科學工作者,和歐美的“歷史學家”相提並論,是非常不公平的。

以前看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里評價過中國歷史記載,他認為中國的歷史記載缺乏傳奇性和作者的主觀看法。
這個歷史學家算是說對了,因為大部分中國的歷史記錄者,都是追求以客觀的文筆記錄歷史,最大程度的減少作者本人的觀點,所以史記算是正史中比較另類的存在。“功過留給後人評”,這才是大部分歷史記錄者的態度。
而西方的歷史記錄者更注重傳奇性和自身的觀點,他們會在歷史記錄中留下長長的論述。
所以,也就不奇怪東西方對歷史態度的差別啦,這東西是一以貫之的。

為什麼讀外國的歷史總覺得輕鬆,而讀中國史則大多是沉重的感覺? - 天天要聞

中國古代,史官會因為記錄統治者醜陋的行為而被連續屠殺三代人。這種硬骨頭,在歐美歷史上有嗎?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這句話可有文言版本?中國只有成王敗寇是最接近這句話的,但司馬遷在寫項羽劉邦的時候,還是根據事實,將項羽寫成了失敗的英雄,將就把你寫成了成功的流氓。幾千年,劉邦的形象沒有人替他翻案。
西方人則說,歷史是無知的小姑娘,任由人們打扮。
兩個世界對待歷史的態度不一樣。
中國人喜歡以史為鑒,從失敗中找原因,然後走向成熟,推崇經驗主義。西方人則喜歡推翻歷史,當然,他們也沒什麼光榮的歷史,雖然他們總在說創新,但事實是,西方人西方政治從來都沒有成熟過。全是一拍腦子就自由發揮了。所以,世界在西方秩序的統治下,一片混亂。

為什麼讀外國的歷史總覺得輕鬆,而讀中國史則大多是沉重的感覺? - 天天要聞

國外人的道德水平真的沒法和儒家比,他們真的睜眼說瞎話,一點都不臉紅。中國古代史家就是砍頭也不說瞎話,力所能及客觀的記錄歷史,功是功,過是過,翻看中國歷史幾乎找不到一個完美的君王。看看歐洲史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敢那麼吹的?

中國人的歷史是給後人作警戒的,告訴你錯誤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以史為鑒避開那些前人試過的錯,所以中國人才一步步走來幾千年連綿不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如果這是天水事件真相,那太可怕了! - 天天要聞

如果這是天水事件真相,那太可怕了!

在這裡,我誠懇向所有讀者(觀眾)道歉,上次講“天水事件疑點重重”的文章犯了一個嚴重錯誤,我必須更正,茲事體大,必須用更大的聲量發出!上次我質疑檢測報告中的鉛含量數據不正常,假如是 1340 毫克/公斤的鉛含量,會讓做出來的饅頭“硌牙”,再結合園方動機,我嚴重懷疑添加工業顏料的說法不可信。我承認,當時寫這篇...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 天天要聞

中共首個理工科大學舊址展館開放 展示科技對打敗日寇的貢獻

這是位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舊址(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新華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白旭、婁琛、張斌)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的舊址展館80多年後於10日在延安對公眾開放,展示了當時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和服務根據地經濟發展應用的各種科技。 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是北京理工大學前身。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叫“建國”的英國人獲蘭花獎,在中國18年他做了什麼?

7月10日,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獎,其中,5人和美國費城交響樂團獲友好使者獎,3人獲傑出成就獎,1人獲終身成就獎。第二屆蘭花獎頒獎典禮。蘭花獎秘書處供圖蘭花獎頒獎典禮由中國外文局主辦。該獎旨在表彰獎勵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 天天要聞

三大宗教來華都成了“心靈雞湯”,中國是所有宗教傳播的終點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它們的發源地,無不是嚴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義碰撞。可一旦漂洋過海,走到中國,全都變了口氣。佛教講空性,基督教講仁愛,伊斯蘭教講忠孝,宗教原來的“邊界感”在這裡變成了“隨和感”。中國沒有強壓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 天天要聞

聊聊三國(99):曹叡去世之後,曹爽為什麼能迅速執掌大權?

在給曹叡辦完葬禮之後,接下來,魏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鎮後宮,司馬懿和曹爽共同輔政的時代。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司馬懿能夠在曹叡臨終之前,第二次當上輔政大臣,這其實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如果沒有孫資、劉放的神助攻,以曹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