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2023年02月18日17:38:13 歷史 1336

現如今,離退休的老幹部們都是金山銀山,都是子女的搖錢樹,此言一點不虛,鮮活例子比比皆是!
實事求是的講,有些人的養老金真的太高了,高點應該但不應該和老百姓差別太大!

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 天天要聞

同事父親是1930年出生,1946參加工作,從一開始的區里通訊員後來的糧管所 糧食局,是離休。在90年代的時候,醫療費就已經是實報實銷。就是在99年去世了,現在和他同年出生,也是從糧食系統離休的他那個老同事,現在的工作是1.50萬/月,幾乎有半年時間是醫院保養 療養,有他已退休的兒子來伺候,老頭不光是費用全報銷,而且他兒子的伺候還有陪床費。只要老頭活着就給他兒子能掙23萬左右,國家花的醫療費大約也在這個數。

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 天天要聞

身邊兩個例子,本村的解放前老教師,每年發13個月工資,具體每月多少錢不知道,但他兒子就從沒掙過錢,兒媳專門伺候他老倆,兩個孫子都是他給蓋的房子娶的親。我父親的大姑父是老地下黨幹部,據說工資過萬,兒子一家也是全靠他工資養着。
我們這邊也有一些老幹部,有抗日戰爭的,解放戰爭的和抗美援朝的,都是家裡的搖錢樹,最後都是得腎功能衰竭去世,他們是離休幹部,工資都有一萬,看病一分錢不要,還有補助,有點小病就住院。有一個老幹部去世了,他兒子在葬禮上當眾痛哭,他說:爸爸呀你不死的話,你的工資又用不完還可以給我們用呀。

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 天天要聞

同學媽媽就是這樣的情況,她是本地的軍醫有軍銜的那種,現在80多歲了,退休工資20000多,單位一共分給她4——5套房子,去世後還可再拿100多萬撫恤金和一套房。就是家裡的孩子為財產爭的不可開交,小兒子夫妻離婚,孫子讀書也受到了影響。
退休越晚退休金越高。退休早的退休金普遍都低。因為退休金的增長大概是年增5%左右。要遠遠低於在職人員的漲幅。說實話還跑不過每年的通貨膨脹。離休幹部和退休人員待遇完全不同。基本是跟着在職人員一起上調工資。(這個政策是在國企任職的離退休人員)。

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 天天要聞

如果是參加革命早的,出生入死的,高工資可以理解,其他的沒有必要高工資,當然大科學家也應該退休高工資。
離休幹部都是解放前參加工作的,為革命出生入死,現在都已近百歲了,待遇優厚正常。離休的老幹部已經不多了,退休的應不算離休之倒,四九年之前的老幹部叫離休。

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 天天要聞

離退休人員的最高工資應該封頂,夠平時支出就差不多了,該漲多一點的應該是低層大眾,而不是無休止的按比例漲,這不公平呀。
養老金不夠發是有原因的,一個老人一個月一萬多的養老金,並且還在每年百分之五增長,他們用的完嗎?養的閑人太多了。

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 天天要聞

我們農村這有一位退休老幹部據說參加過越戰,一個月3萬多工資而且醫院費用全報包括子女的陪床費和工資,住了一年多院二個子女也在院陪了一年多,節前得了新冠去逝一家人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人家還說沒有侍護夠。
我單位一同事,老爸老媽是部隊醫院退下來的,師級,月工資2萬左右,兩個人加一起4萬塊,住院全部免費。


離退休老幹部既是金山銀山又是搖錢樹,無數鮮活例子都能證明!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俄羅斯將在5月9日迎來“衛國戰爭勝利日”這一全俄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因這場勝利的背後是軍民的巨大犧牲,所以這個節日在俄羅斯地位特殊、意義重大。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無論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全面動員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這一重大節慶活動中。七座城市勝利日當天將恢復舊稱近期,俄羅斯多地的地方議會作出...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着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着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着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