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2023年01月02日20:06:02 歷史 1595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董旻站在郿塢城樓上,看到皇甫嵩的軍隊攻打塢堡時,不知是否想起了,曾被他殺死的何進之弟何苗

就隔三年的時間,作為董卓的弟弟,現在他也和當年的何苗一樣,體會到了牆倒眾人推的背叛和絕望。

曾經風光無限的自己和整個家族,如今命如草芥。

生於潁川,長於隴西

董家祖籍是涼州隴西郡臨洮縣人。(《三國志·董卓傳》)

漢末臨洮並非現在的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而是在現在的定西市岷縣,位於當時隴西郡的南端。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漢末臨洮位於隴西南端)

(董)卓父(董)君雅,由微官為潁川綸氏尉。有三子:長子(董)擢,字孟高,早卒;次即(董)卓;卓弟(董)旻字叔穎。--裴注《三國志·董卓傳》引《英雄記

董卓的父親董君雅,從小官做到豫州潁川郡的綸氏縣尉。

從後兩個兒子的字都帶有“潁”字來看,在這裡他生下了次子董卓,和老三董旻。

《三國志·董卓傳》說董卓“少嘗游羌中,盡與豪帥相結”可知,董君雅後來帶一家人回到了隴西。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董卓少年時期常去羌人聚集區)

董旻與哥哥們一起在這裡長大成人。

征為禁軍

西漢延續秦朝徵兵制,所有男子到了規定的年齡都要服兵役。

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期門,以材力為官,名將多出焉。--《漢書·地理志下》

“六郡良家子”有被徵到朝廷為羽林禁軍、護衛禁軍的慣例,而且很多名將出自身這個途徑,比如李廣趙充國等。

東漢光武帝劉秀罷兵,郡國不再設那麼多常備軍,改為募兵制,即當國家需要時才臨時招兵。

東漢仍在一些郡國保留了徵兵制,“六郡”便保留了其傳統。

漢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為羽林郎--《三國志·董卓傳》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六郡位置圖)

“六郡”指涼州的隴西、漢陽(曾名天水)、安定、北地四郡,及并州的西河、上郡。(《漢書·地理志下》)

這一帶位於邊疆,百姓常受羌、氐,匈奴鮮卑之苦,民風彪悍善騎、射,無疑這裡的兵源是非常優秀的。

“良家子”指非工、商、巫、醫等在市井間進行交易,頭腦過於精明的家庭子弟,而選擇那些根正苗紅、忠於大漢的家庭的子弟。

父親董君雅做過官,隴西董家無疑就是這樣的“良家”。

由於“徵兵制”帶有一定的強迫性,每個適齡良家子弟都有義務參加,何況這又是個有前途的晉陞途徑,還有哥哥董卓的照應,董旻也同時被徵兵。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羽林軍負責宮廷宿衛)

但因董卓之前有做過吏掾的經歷(裴注《三國志·董卓傳》引《吳書》),經過這次徵兵直接做了羽林郎,是個官。

而董旻應該只是普通羽林或者護衛禁軍士兵,從他後來擔任的奉車都尉的路數看,更可能是被徵到“期門”護衛禁軍序列。

擔任奉車都尉

董卓於167就跟隨張奐平定并州(《三國志·董卓傳》),然後為朝廷一路征戰,到189年何進死之前已做到前將軍,拜并州牧不去。

而此時在洛陽的董旻也做到了二千石的奉車校尉。

奉車校尉本職工作是管理皇帝乘坐的馬車,霍去病之子、霍光都曾擔任過此職務,竇固更是以此職位出征過匈奴。

到了東漢,這個職位淪為了勛職,隸屬於光祿勛手下,沒有了實權,但特許參加朝會,地位還是不低的。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董旻被特許參加朝會)

董卓常年領兵在外,兵權太重,而且他的人品朝廷很多人都不喜歡。如果朝內的董旻也掌握實權,一旦發生勾結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對於董旻來說,這無疑是躺槍。我是我,哥哥是哥哥,你們怎麼能因為顧忌我哥哥,就斷送了我一個大好青年的前途呢?

既然努力沒用,就看有沒有機會的眷顧吧!

殺車騎將軍何苗

189年四月,何進召董卓、丁原、王匡等兵馬到洛陽,後來反悔,讓諫議大夫種劭前往勸返董卓,結果趕都趕不走,最後直接兵馬直接來到洛陽城下。

最後總算又在種劭的極力勸說下,董卓才後退到離洛陽二十里的夕陽亭。(《後漢書·張王種陳列傳》)

此時洛陽城內的董旻,肯定是又怕又喜的。怕的是何進、董卓擦槍走火,拿自己祭旗;喜的是二哥現在準備干大事了,董家和自己翻身的機會來了。

這種心情下,他肯定會做些應變的準備。

八月二十五日黃昏,十常侍殺何進於南宮嘉德殿前(《後漢書·竇何列傳》),洛陽城內的各路何進人馬殺向皇宮為其報仇,董旻也混在了其中。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嘉德殿和朱雀闕位置圖)

(何)苗、(袁)紹乃引兵屯朱雀闕下,捕得趙忠等,斬之。--《後漢書·竇何列傳》

何苗雖然和何進在殺十常侍的問題上意見不同,但見何進被殺,明顯和袁紹等何進手下站在一邊的。並在北宮的南門朱雀闕下,殺了十常侍兩個領頭的其中一個趙忠。

可是兵痞的見識是有限的。

何進的部將吳匡,是後來蜀漢驃騎將軍吳班的父親,吳懿吳皇后的叔父。

朱雀闕下,吳匡見到何苗。他一直都向何進埋怨何苗不和他兄弟同心,就懷疑今天殺何進的事是何苗勾結十常侍乾的,於是對在場將士喊道:

“殺大將軍的就是車騎將軍,大伙兒願為大將軍報仇嗎?”

何進別看做事猶豫不決,但對將士非常厚待的。在場的將士都流淚道:“願以死報仇!”(《後漢書·竇何列傳》)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門闕)

於是吳匡就和這幫報仇心切的將士殺向了何苗,其中就有董旻。

董旻此刻的心裡別提多高興,何進死了城內就你車騎將軍何苗權勢最大,管你委屈不委屈,冤枉不冤枉,殺了你就為我二哥除掉一個最大的對手。

牆倒眾人推,特別是裡面還有別有用心的傢伙,沒了何進的何苗命如草芥,被殺死後棄屍於皇宮後花園內。(《後漢書·竇何列傳》)

車騎將軍何苗死後,洛陽城中再也沒有比董卓更強大的軍隊,董卓由此開始專權。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何苗冤死)

董旻趁亂殺何苗,對其兄董卓來說,貢獻極其重大。

掌控長安

遷都長安前,在洛陽董卓還算低調,並沒對董旻等親戚特別怎樣。

但袁紹等關東聯軍群起,董卓192年離開洛陽抵達長安後,這些親戚的春天就來了。

(董)卓弟(董)旻為左將軍,封鄠侯;兄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典兵;宗族內外並列朝廷。--(《三國志·董卓傳》)

左將軍在漢代不常設,金印紫綬,位僅次於上卿,職務要麼是負責京師兵衛,要麼屯兵邊境。(頭條百科)

董卓肯定不需要董旻去打仗,這個左將軍明顯是掌握長安城內的兵權;侄子董璜掌管小皇帝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安全宿衛全;女婿牛輔西涼軍負責長安外的安全防務。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董卓統治的三層架構)

董卓的內親、外戚很多都在朝廷擔任了官職。

還在侍妾懷裡抱着的二兒子都封了侯,授予金印紫綬。孫女董白還不滿十五歲,封為渭陽君,為她舉辦了盛大的授封儀式。(裴注《三國志·董卓傳》引《英雄記》)

這些親戚中最被重用的還是董旻、董璜、牛輔,而地位最高的正是董旻。

董旻被封為鄠侯,封地鄠縣位於右扶風東端,離長安很近。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董旻的封地鄠縣位置圖)

命喪郿塢

董卓在封地郿縣建了座郿塢,高與長安城一樣,塢里存儲了可供守軍三十年吃的穀物。

他曾說,如果大業可成,就雄霸天下;如果不成,可以堅守郿塢一輩子。(《三國志·董卓傳》)

然而最堅固的堡壘,總是先從內部攻破的。

(董)卓既死,當時日月清凈,微風不起。(董)旻、(董)璜等及宗族老弱悉在郿(塢),皆還,為其群下所斫射。--裴注《三國志·董卓傳》引《英雄記》

192年四月的這天,董旻、董璜都遠在郿塢,沒在長安,董卓被王允呂布刺殺。

(王允)使皇甫嵩攻(董)卓弟(董)旻於郿塢,殺得母妻男女,盡滅其族。--《後漢書·董卓列傳》

興於兵變亡於兵變,董卓之弟董旻陷入的命運怪圈 - 天天要聞

(郿塢城牆與長安一樣高)

朝廷派皇甫嵩統兵來攻打郿塢,失去二哥董卓這個依靠,董旻現在承擔起了守護全族的使命。

就像三年前,失去何進後,肩負着何家命運的何苗。

命運就是這麼可笑,彷彿是個輪迴怪圈。牆倒眾人推,郿塢里的守軍背叛了董家,董家全族被這些叛軍和皇甫嵩軍,砍死的砍死,射死的射死,全族被滅。

董旻和何苗都落得了同樣的下場。

總結

董旻、何苗終究是自己能力太有限,都在作為家族頂樑柱的兄長突然被殺後,無法接着挑起家族的大梁,迅速敗死。

而董家相對與何家,更失人心,最後下場也更慘。

董旻殺何苗,再到自己被殺,是不是他的歷史使命就是現身說法,給我們講一個因果的循環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孫飛還在死扛,李人駿包庇柳韻,王彧被滅口

雖然孫飛被捕,鄭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龍集團和萬海案的關係,但專案組的調查卻沒什麼實質性進展。首先,想敲開孫飛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難得多。因為孫飛只收美金,贓款都轉移出去了不像姜紅軍他們都藏在家裡,所以他篤定洪亮他們暫時查不出證據,就有恃無恐。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 天天要聞

美媒感嘆:讓台灣干這件事,代價巨大!

當地時間 7 月 7 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關於台灣能否與大陸在經濟上脫鉤的文章。該文章認為,儘管台灣的民進黨當局想推進這件事,但這對台灣意味着巨大的代價。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 天天要聞

北京第一大廠翻盤路:2年前虧損近10億,現在年入150億

文/王丹&秋秋現在聊《無盡冬日》有多成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單中,《無盡冬日》升至第二位,僅次於《王者榮耀》;點點互動(下稱點點)因此實現了約150億元的年收入,成為全球收入前十的遊戲廠商——放眼整個北京圈來看,2024年收入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估計也就點點一家。不止如此...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 天天要聞

謊稱失蹤的兵、假意談判的日軍:七七那天,誰在演?誰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彌生子在報紙上寫下對和平的祈求。她希望這一年沒有戰爭,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們卻越來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軍開始在北平周邊頻繁鬧事,為全面戰爭做準備。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突然響起槍炮聲。日本軍隊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