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2023年01月02日19:14:03 歷史 1270

2010年6月,南京牛首山南麓,施工隊在施工建設幼兒園時,突然挖出一塊塊規格相同的青磚,一座典型的明代古墓正式出土。在當地,這裡是流傳已久的鄭和墓,並且在南邊不到1千米的地方,就坐落着一個全村姓鄭的守墓村。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所以在施工隊上報南京文物保護組織的同時,守墓村的村民也急忙聯繫,南京城中的鄭和後人一起護墓。最終,經過雙方交涉,文物保護人員耐心科普《文物法》:我國所有早於清代之前的文物,由於年代久遠都歸國家管理,任何個人、包括後人都無權阻止文物的發掘、保護。

為了自證身份,年過八旬的鄭和第十八代世孫鄭流洪先生,親自帶着家中族譜來做調解。並對專家解釋道,鄭和十代後人之後,族譜排輩分用的是四句詩“太尚存忠孝,季厚流自寬。繁衍更萬代,家道泰而昌”!他是流字輩,是18代傳人,目前南京城鄭和後人中最小已經傳到了寬字輩。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他們世世代代在南京生活,目前南京的鄭和後人已經有400多人了,守墓村村民也說他們逢年過節就會來祭祀先祖。並且早在1983年,鄭和後人中的幾十位長者,就曾集體邀請雲南通志館、《雲南日報》的李士厚先生考察過鄭和墓,並為他們的家譜做了《鄭和家譜守序》。

他們是鄭和後人,這裡是鄭和墓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一解釋,卻讓在場的人們匪夷所思起來了,眾所周知鄭和作為明成祖朱棣下西洋的心腹,是一位優秀的航海家不錯,但也是一位名垂青史的宦官。

那麼鄭和作為一個宦官,怎麼會在700年後有這麼多的鄭和後人呢?根據鄭流洪老先生提供的族譜,鄭和研究的相關學者結合多方資料,最終確定了鄭和後人和鄭和墓的歸屬。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原來,鄭和作為一個宦官,他的出身並非普通家庭,而是元朝梁王在雲南留下的色目官宦後人。鄭和本來姓馬,是一個色目人,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曾去過麥加朝聖,家中頗為殷實。明朝滅元時,明將傅友德、藍玉打敗梁王大軍,年僅11歲的鄭和當時是作為戰俘,被帶回南京閹割做了宦官。

並在兩年後,跟隨藍玉大軍北上,在燕王府見到了當時的燕王朱棣。這才有了鄭和深受朱棣信任,進而能代表大明七下西洋的可能。朱棣靖難起兵後,鄭和跟隨朱棣南征北戰,在鄭村壩之戰中立下大功,才由馬三寶被朱棣破格賜姓“鄭”,自此有了鄭和的出現。

鄭和七下西洋,不僅帶着為朱棣尋找建文帝下落的目的,也為大明朝一手搭建了朝貢體系鄭和船隊最遠行駛至非洲東海岸,船隊帶回的香料、蘇木更是為明朝帶來了海量收益,所以鄭和才會名揚海內外。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鄭和雖然做了宦官,但身為大明朝的第一任南京守備太監,本身地位不同凡響。在當時,有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也有着許多叔伯兄弟之間的過繼行為。所以出於自我傳承和對家人的關愛,條件更好的鄭和就過繼了大哥馬文銘之子,取名鄭恩加以撫養,這也是南京鄭和後人一脈的由來。

除了過繼的養子鄭恩,鄭和還收養了家族中的兩個子侄。所以在雲南玉溪市,還傳承者一群馬姓的鄭和後人,和一群鄭姓的鄭和後人。兩者同源,都屬於鄭和收養的子侄,只是一脈傳祖姓、一脈傳鄭和的賜姓。

至此,鄭和後人的身份來源算是徹底弄清了,鄭和墓不遠處的守墓村民也道出了他們守墓的歷史。作為守墓村中77歲的長者,鄭善清老人家回憶他16年前,第一次祭拜鄭和時的場景。父親讓他跪在墳前,說道:“你記住了,這是三寶太監的墳,咱們這村人的祖先都跟着他下過西洋。從今往後,你要像守着自己祖墳一樣,護着鄭和的墓,這裡的一草一木都不能讓他毀了”!

所以每年清明,村裡都會祭祀鄭和,住在南京的鄭和後人也會來祭祖,他們共同守護着鄭和墓。鄭善清老人回憶說,鄭和墓最大的劫在1951年,當時剛建國不久,好多地方還很亂。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有人傳鄭和墓里有小金人,好多人就想來挖墓淘金。是他的父親帶村民攔着,說:“這是我們村的祖墳,祖祖輩輩都是窮人,哪來的小金人”!人們這才散去,鄭和墓得以保全。文物保護者考察完實情後,結合守墓村村民和鄭和後人的意見,對鄭和墓進行了保護處理。

並為鄭和墓修繕了新的建築,目前新墓長150米,東西寬60米,墓頂高8米,一共由四組7層28個台階組成。代表着鄭和七下西洋,歷經28年航海生涯,走過了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開闢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航海家。

南京出土鄭和墓,守墓人叫來鄭和後人護墓,專家一看族譜:是真的 - 天天要聞

2012年11月,修繕完畢的鄭和墓,入選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遺址之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希望今後的歲月里,鄭和墓能夠永遠屹立不倒,照耀後人的同時,也為這位偉大的航海家留一片身後的凈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着,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 天天要聞

學者圓桌 | 特朗普上台半年,美歐關係有哪些新變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已有半年,再一次對世界造成衝擊,就連美國的“昔日老鐵”歐洲也難逃厄運。近日,“美歐關係2025年度智庫報告”寫作啟動會,暨“特朗普2.0時代美歐關係新態勢”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復旦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等高校和機構的學者就相關議題展開探討。多領...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 天天要聞

從東西方人類言行的簡單對比看“西方偽史論”

復旦大學李教授一句“西方偽史論危害改革開放”直接火上熱搜,2025年7月這事鬧得全網炸鍋。要我說,拿政治帽子壓學術爭議才是真掉價。質疑西方古文明不是罪。亞里士多德著作傳承有斷層,金字塔建造技術有爭議,這些討論學術圈早就有。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 天天要聞

斯金納 | 自由與歷史學家

自由與歷史學家本文選自《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第三章,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年。Ⅰ我已經講述了這一富有特色的公民自由理論的興衰,然而,像我講得這樣簡要明顯是種危險,也許我誤導而不是特別闡明了一些原則,而這是我作為歷史學家的史學實踐所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