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戰初期,關羽兵強馬壯,奪取襄陽,擊敗曹仁,圍困樊城。在圍點打援之戰中,再次大敗曹軍,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但是由於第二路援軍徐晃部隊擋住關羽大軍,再加上東吳叛變,偷襲荊州(南郡),導致關羽攻勢受挫。
關羽得知荊州丟失後,於是整頓兵馬,準備重新奪回荊州。但是關羽在回師途中,趙累卻對關羽說道:“呂蒙鎮守陸口時,曾給您寫過書信,相約共同討伐曹操,但是現在卻背棄盟約,和曹軍共同夾擊您。現在您可以給呂蒙寫一封書信,責問呂蒙,看看他如何答覆。”
關羽採納了趙累的建議,給呂蒙寫了一封書信。呂蒙熱情接待了關羽派來的使者,看了關羽的書信後,說道:“我和關將軍交好,是個人關係好,現在我的主公孫權下令攻打荊州,我也沒辦法。”呂蒙將自己摘得乾乾淨淨,還感覺非常無辜。只要是個人,都知道呂蒙無時無刻都想奪取荊州,生擒關羽。
呂蒙謀略出眾,在關羽派來的使者上面做文章。他好吃好喝招待使者,並給其安排最好的驛館。這時,跟隨關羽出征的士兵家屬都得到消息,都來詢問使者,前方是什麼情況。他們還寫了書信,讓使者將信帶給親人,言明家裡面沒事,衣食無憂。使者回到關羽大營後,如實對關羽及眾將士說了荊州的情況,還將書信給了眾人。
關羽手下的荊州兵知道自己的家人毫髮無傷後,個個欣喜,都沒了戰心。關羽意識到中了呂蒙的奸計,於是催促軍隊,快速向荊州進發,但是沿途有不少士兵開小差,逃走了。這種情況,距離荊州越近,逃兵越多。
關羽大軍在向荊州移動途中,突然前面有一支東吳的軍隊攔住,為首的是大將蔣欽。關羽三個回合擊退蔣欽,追殺二十多里,中了吳軍的埋伏,左邊是韓當,右邊是周泰,蔣欽回身復戰。關羽雖然厲害,但是面對三路吳軍夾擊,他也抵擋不住,只能退走。
此時,關羽依舊有數萬大軍。但是他們在經過一個山岡時,有一面白旗,上面寫着“荊州土人”四個字。旁邊還有不少吳兵大喊,荊州本土人快快歸降,放下武器,回家抱老婆孩子。
“荊州土人”這四個大字如同有魔力一般,瞬間瓦解了關羽的數萬軍隊。關羽看到自己的士兵紛紛遠去,大怒,於是準備殺上山岡,卻被吳軍再次包圍。關羽奮力廝殺,並訓斥手下士兵,但是無法制止士兵逃跑。這些荊州士兵紛紛來到“荊州土人”這面大旗之下,放下武器,歸順了呂蒙。轉眼間,關羽手下只剩三百多人。最後,關羽在關平、廖化兩人的救援下,才逃出重圍。
那麼“荊州土人”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為何有這麼大的威力?
按照字面意思,“荊州”便是荊州的意思,“土人”有兩層意思,第一種是指發達地區的人對經濟、文化不發達地區人的帶有輕蔑的稱呼,第二種是土著的意思。本文應該是第二種意思,即“土著”,世代居住在荊州的人。連起來,“荊州土人”就是荊州籍本地人的意思。
為何“荊州土人”四字能夠瓦解關羽的數萬軍隊?因為當時的士兵,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關羽雖然愛兵如子,對每一個士兵都特別友善。但是當時的士兵,當兵只是為了吃一口飽飯,沒有崇高、遠大的理想。他們的心都在家裡面的老婆孩子身上。如果呂蒙在荊州燒殺搶掠,這些荊州兵一定會和關羽同仇敵愾,和吳軍殊死搏鬥。但是現在呂蒙善待他們的家人,荊州兵自然不會和吳軍死戰到底。在哪當兵不一樣,都是為了混口飯吃。因此這些士兵都放下武器,歸順了呂蒙。關羽無可奈何,只能退守麥城,等待援兵
結語
呂蒙抓住荊州兵的弱點,豎起“荊州土人”四字大旗,只用四個字,輕鬆瓦解關羽的數萬軍隊,為最後生擒活捉關羽奠定了基礎。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