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講尊文天祥為偶像,挽救大明王朝於危難的英雄—于謙。此于謙非彼于謙,相信讀者已自行腦補了一下“相聲皇后”的音容笑貌。那麼,我們今天的這位主人公是明朝的一位大官,確切地描述他是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王朝半個江山的真英雄。這位於謙同志,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大太監王振下獄,後被釋放,任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俘,郕[chéng]王朱祁鈺監國,提拔于謙為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于謙統領明軍親自督戰,擊退了瓦剌大軍,成功保衛都城,捍衛了明帝國國土完整。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被迫與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于謙被徐有貞以“雖無顯跡,意有之”的“謀逆”罪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這樣一位正直清廉、有能力、有膽識的忠臣,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真英雄最後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使人唏噓感嘆、惋惜不已。于謙用生命兌現了“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承諾,真可謂“殉國忘身,捨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苟而全!”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此乃真英雄!
于謙不僅工作能力突出,學識更是一流。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歌《石灰吟》《詠煤炭》《處世若醉夢》《入京》《觀書》等等都出自於謙筆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賞析一下《觀書》這首詩,體會一下於謙的勤奮治學與讀書之樂。
觀 書
【作者】于謙 【朝代】明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譯文:
書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無論清晨傍晚還是憂愁快樂總有它的陪伴。
眼前瀏覽過無數的文字後,心中再無半點塵世間的世俗雜念。
堅持經常讀書,新鮮的想法源源不斷地湧來用之不竭。勤奮攻讀,像東風裡花柳爭換得形色簇新。
漫跨着金鞍,權貴們猶嘆芳蹤難尋,不相信我這書齋里別有春景。
注釋:
一、故人:老朋友。此用擬人手法,將書卷比擬作“故人”。
二、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黃昏。憂:愁。每:時常。親:近。
三、三千字:此為泛指,並非確數。此句說明作者讀書多且快,同時也寫出他那種如饑似渴的情態。
四、胸次:胸中、心裡。塵:雜念。這句說作者專心讀書,胸無雜念,
五、逐:挨着次序。
六、金鞍:飾金的馬鞍。玉勒:飾玉的馬籠頭。此泛指馬鞍、籠頭的貴美。
七、廬:本指鄉村一戶人家所佔的房地,引申為村房或小屋的通稱。這裡指書房。
如果您喜歡,歡迎點贊、關注、評論、轉發,您的一個支持舉動,將是我繼續筆耕的動力,在此先謝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