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國後遭遇最嚴重的危機是哪次?

2022年10月14日15:32:00 歷史 1221

234年初,丞相領大軍十餘萬,押上了蜀漢的所有家底,發起了最後一次北伐。


蜀漢自北伐以來出兵未有如此之盛!


漢室興亡再此一舉!


咱們回顧一下蜀漢之前的幾次出兵:


228年春,丞相第一次北伐,丞相率主力攻祁山,趙雲設疑兵於斜谷,結果馬謖沒能執行軍令,被張郃大破於街亭,蜀軍被迫撤軍。

228年冬,丞相第二次北伐,出陳倉道,圍攻陳倉,攻打二十多天,蜀軍糧盡退軍。

229年,丞相第三次北伐,郭淮帶兵援救,被丞相主力逼退,陳式趁勢拿下武都、陰平二郡。

230年秋,曹睿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懿伐蜀。因漢中艱險,會逢雨季,棧道遭雨水沖刷斷絕,曹真被迫撤軍,魏延在西線反擊,大敗郭淮。

231年,丞相第五次北伐,大敗司馬懿,但李嚴運糧不繼,欺騙丞相,蜀軍退軍,但在撤退時,射殺了追擊的張郃。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國後遭遇最嚴重的危機是哪次? - 天天要聞

五次出擊,戰果不大,指着丞相一己之力,實在太難了!


但正如丞相在出師表里所說


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這是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第六次北伐丞相放棄了常規的從祁山道出擊,然後斷隴的計劃,直接走褒斜道出擊關中


介紹下褒斜道。


褒斜道南起褒谷口北至斜谷口,即沿漢水支流褒水渭水支流斜水(今石頭河)河谷而行。


第一次北伐時,趙雲曾出箕谷作疑兵,撤軍時因為曹真追擊太猛,被迫放火燒了上百里的棧道。


為此,丞相在漢中大練兵、開墾農田、積聚糧草之餘,還派人抓緊整修棧道。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國後遭遇最嚴重的危機是哪次? - 天天要聞

褒斜道的南段是褒水河谷,北段是斜水河谷,在兩個河谷之間有一個可以屯兵的箕谷。


從箕谷往東北方向走,就是褒斜道,蜀兵在修繕棧道的時候,發現西北方向還有條當地人走的小道:綏陽小道。

丞相命人拓寬綏陽小道,方便大軍通行(這條小道在楊儀和魏延之爭時,起了重要作用)

但褒斜二水湍流激蕩,根本無法行船(數萬人作褒斜道五百餘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由於蜀軍幾次北伐都是糧盡退軍,為了解決糧食運輸,丞相也是殫精竭慮,終於搞出了一個大發明:流馬(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

不得不佩服丞相,內政、軍事、 外交樣樣精通,還能創造發明(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為了避免有人說咱們老喜歡吹蜀漢,這裡也插播下魏國的大發明家:馬鈞

馬鈞最具代表性的幾個發明: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面,叫做“水轉百戲圖”。

嗯,馬鈞還改制了諸葛連弩(丞相發明的另一項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流馬的效果如何呢?


此次北伐,漢軍出動了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兵團,卻沒再受到糧食問題的困擾。


四月,蜀軍拔營北上。


出斜谷之後,丞相派兵搶佔了斜谷西北十公里之外的五丈原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國後遭遇最嚴重的危機是哪次? - 天天要聞

五丈原很有特點,雖然它是高地,但頂端平坦,可以開墾種地。

丞相為啥選擇五丈原做基地呢?

這片高台可以屯田,除了用棧道和木牛流馬從後方運糧,在當地種田產量是最經濟的方式。

蜀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和當地的魏國百姓相處融洽,呈現出一派“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的和諧景象

最大規模的出兵;各種方式保證糧食供應

種種舉措說明丞相做好了和魏軍打持久戰的準備,這次蜀軍不會輕言撤軍了!

對於丞相的這次出兵,整個魏國的反映是:“天子憂之”

曹魏級別最高的幾個將領在丞相都沒討到好處:

大司馬曹真主動出擊,冒着大雨走子午道,回來不久就走了。

車騎將軍張郃在追擊蜀軍時,被蜀軍射殺。

大將軍司馬懿被丞相正面戰場打的大敗,自從不敢主動與丞相野戰。

當時吳國對丞相的評語是: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禽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

丞相憑藉一己之力讓三國第一強國不解甲、不釋鞍!

更令魏國火上澆油的是,孫權為了配合丞相的行動,也發起了吳國最大規模的北伐,三路攻打魏國。

一路由陸遜諸葛瑾領軍由夏口出發,溯漢水而上進攻襄陽

另一路以孫韶為主將、張承為副將,入廣陵郡,溯中小瀆水運河而上,向淮陰進軍。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國後遭遇最嚴重的危機是哪次? - 天天要聞

主力則是孫權親領的十萬大軍,由濡須口出發攻取合肥。

蜀吳兩國這次幾乎同一時間發起大規模的攻擊,這在曹魏立國後還從未發生!

曹叡沒慌,鎮定自若,調兵遣將。

劉曄對曹叡有過如此評語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

曹家的幾個接班人能力是真強!

當時魏國的野戰兵團主要分布在幾大戰區:幽州、雍涼、荊州、淮南,中央軍隨機應變。這次三大戰區同時遭受攻擊,駐於洛陽周邊地區的中央軍該怎麼調配呢?

曹叡決定遣征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受帝節度(秦朗作為宗室將領,剛剛領中軍北伐鮮卑取得一場大勝)

而曹叡本人親自領軍御駕親征去會會孫權(孫權這一路咱們後面會單獨寫)

秦朗接令後星夜趕赴關中,丞相真正對手的司馬懿又在幹什麼呢?

這些年司馬宣王也很忙,他本人也是一個內政大才。

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由是關中軍國有餘,待賊有備矣。

開成國渠,自陳倉至槐里築臨晉陂,引汧洛溉舄鹵之地三千餘頃,國以充實

人家也沒懈怠!

丞相拿下五丈原後,馬上開始變招。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你要調動別人,不能讓別人調動你,才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蜀軍開始跨越渭水,控制渭水之北的北原。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上部:曹魏立國後遭遇最嚴重的危機是哪次? - 天天要聞

拿下北原有兩個好處

1、可以切斷隴右和關中的聯繫,雖然蜀軍沒有更多的兵力可以對隴西發動攻勢,但是可以煽動羌人起事,動搖魏國的統治。

2、隴右被斷,司馬懿必須得救,守土有責,不然等於主動放棄雍涼二州。

接下來,就看司馬懿怎麼應變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着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在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聞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前兩天,抓住了機會,終於看到了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時不開放,平時去時,陵園都是關閉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李文忠也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將領、統帥,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主要說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 天天要聞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的晉綏八分區(專署)舊址。牛利敏 攝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位於呂梁山深處,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交通關隘。抗日戰爭時期,晉綏八分區黨政軍機關(以下簡稱“八分區”)在此駐紮,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抗戰史詩。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陽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獨自立於武陵城頭,寒風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這位南陽世家出身的武陵從事,此刻正凝視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輾轉而來的密信——"關將軍敗亡,荊州易主,然漢中王必不棄忠義之士。"竹簡邊緣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