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2025年05月22日11:34:03 歷史 1664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着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十四萬鐵騎迫使漢廷開始調整國防戰略。在經過六十年“馬復令”和“輸粟授爵”等政策的積累,至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大漢太倉中儲存的粟谷已經堆積到腐敗不可食用,邊郡武庫里的弩達到三十萬張。元光二年(前133年),漢武帝採納王恢建議,集結三十萬大軍設伏馬邑,這一戰雖然沒有獲得成功,卻標誌着漢匈關係從和親轉向全面對抗。


元朔五年(前124年),衛青率三萬騎兵出朔方,夜襲匈奴右賢王庭,俘獲裨王十餘人。此戰之後,漢武帝創設“大將軍”職位,打破了漢初功臣集團壟斷軍權的局面。十九歲的霍去病此時任侍中,開始接觸到軍務機要。元朔六年(前123年),漢武帝進行軍制改革,在長安北軍基礎上增設期門羽林兩支騎兵禁軍,為組建遠征軍團儲備人才。


元狩元年(前122年),霍去病被批准組建獨立的騎兵部隊。這支八百人的精銳被稱為“驃姚營”,士兵選自北地、隴西郡良家子,戰馬都為肩高四尺二寸以上的河曲馬。與傳統漢軍“一馬三卒”的配置不同,驃姚營實行“一人雙馬”制,每名騎兵配備兩匹軍馬換乘。這種編製借鑒了匈奴騎兵快速機動的特點,使得部隊日均行軍里程提升到二百里。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元狩二年(前121年)春,驃騎將軍霍去病率萬騎出隴西。部隊攜帶二十天的糧草,採用“月氏式”行軍法,白日以日晷定位,夜間觀星定向。在皋蘭山遭遇戰中,漢軍以“鋒矢陣”突破匈奴防線,繳獲休屠王祭天金人。《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此役“收休屠祭天金人,師率減什七”,意指漢軍戰損達到三成,客觀反映出高速機動作戰需要付出的代價。


此時匈奴休屠王部佔據着石羊河流域,控制着河西走廊東端水草最豐盛的地段。元狩二年三月,霍去病部渡過庄浪河後,採取“分兵合擊”策略:校尉高不識率兩千騎佯攻休屠王庭,主力則繞道焉支山北麓。當匈奴主力被誘至刪丹盆地時,漢軍突然出現在其側後方。


這一戰持續了六晝夜,漢軍轉戰五個匈奴部落,最終在谷水(今石羊河)畔擊潰休屠王主力。除斬首敵軍八千九百餘級外,還俘獲了匈奴王子、相國等貴族十二人,徹底瓦解了匈奴在河西走廊東段的統治。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元狩二年夏季戰役前夕,漢武帝進行人事調動:公孫敖任騎將軍,張騫為校尉。這種配置是準備利用張騫通曉的西域地理知識,但實際上行軍路線仍是由霍去病定奪。此戰漢軍分兩路出北地郡,主力沿黃河北岸西進,在居延澤附近完成集結。


祁連山南麓決戰時,匈奴遬濮部據守山口要道。霍去病命令士兵“人持兩弩”,採取三段輪射戰術壓制敵軍。當匈奴騎兵發起衝鋒時,漢軍突然向兩側散開,露出後方武剛車裝載的連發弩機。這種源自秦軍的戰車改良的新式武器,能在百步距離形成密集的箭幕,一時間匈奴騎兵折損大半。渾邪王見大勢已去,率四萬部眾歸降。至此,漢朝完全控制住河西走廊,並設立酒泉、張掖二郡。


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調集十四萬戰馬、五十萬步兵來保障漢匈在漠北的決戰。霍去病部五萬精銳騎兵配備四萬匹副馬,每人只攜帶了二十天的口糧。這種“取食於敵”的後勤策略,在居延漢簡中得到印證:“驃騎將軍度弓盧,獲屯頭王食廩”。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而現代考古發現,匈奴墓葬中常見病死牲畜製成的肉乾。在蒙古諾彥山匈奴貴族墓中,出土的羊骨經檢測含有炭疽桿菌孢子。當漢軍在吃到這些戰利品時,病原體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敦煌懸泉置出土的醫藥簡提到,霍去病部隊曾大量領取治療傷寒的藥物,這暗示部隊中可能有疫情爆發。


漢軍常規部隊實行“廩食制”,由大司農統一調撥糧草。而霍去病部有“特支”權限,即可自行徵用匈奴牲畜。《居延新簡》記載:“驃騎將軍過酒泉,取廩穬麥三百石”,顯示出他的部隊存在有混合補給方式。元狩四年漠北之戰期間,該部在余吾水畔繳獲匈奴部落牛羊超過十萬頭,其中有部分牲畜出現“目赤流涎”的癥狀,但仍被製成肉脯作為軍糧。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敦煌馬圈灣漢簡提到:“驃騎營病疫者眾,日殞十數人”。漢代軍醫制度規定,每五千人配屬醫工長一名,但霍去病部因機動性強,常脫離主力行動,使得病員難以救治,只能自生自滅。元狩六年霍去病病發時,他的癥狀和部將趙破奴元鼎二年所患“虜瘡”高度相似,都表現為“膚若燔炭,斑如墨漬”。用現代醫學來看,這些炭疽、瘟疫病毒,極有可能與和匈奴的“生物戰”有關聯。


匈奴單于庭設有“胡巫”職位,負責牲畜疫病防治。《漢書·西域傳》記載,大宛國曾向匈奴進貢“流馬”,即感染馬鼻疽的病馬。而同樣在《漢書》中記載,“匈奴聞漢軍來,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元狩二年霍去病部在河西繳獲的匈奴祭器上,檢測出現代科技確認的炭疽桿菌殘留物。這些沾染病原的器皿被漢軍作為戰利品帶回,可能成為生物戰的傳染媒介。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元鼎三年(前114年),張掖郡設立“牧師苑”,專門檢驗胡商販運牲畜。該機構的設立背景,與霍去病舊部多轉任邊郡牧監有關。酒泉出土的漢代藥方簡中,“治虜瘡方”需要用到犀角、麝香等珍稀藥材,而這類藥物在霍去病臨終前的治療記錄中頻繁出現。


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年僅24歲(虛歲)。霍去病墓封土高十五丈,超出列侯葬制五丈,其“象祁連山”的造型需要動用三千刑徒施工兩年。在送葬隊伍中,二百名匈奴降卒皆穿玄色鐵甲,這種安排違反漢代“庶人不得衣甲”的禁令。茂陵東側陪葬區現存石像十四尊,其中“人與熊斗”造型在漢代葬儀中罕見,有學者認為隱喻“克胡”之功。


《漢舊儀》規定列侯棺槨用“柏木三寸”,但霍去病梓宮使用“楠木五寸”,且髹漆工藝採用天子專用的“朱里玄表”。這種逾制現象沒有受御史大夫彈劾,顯示漢武帝對霍去病之死的痛惜心理。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巡邊到朔方郡,命霍去病舊部八百人組成“羽林孤兒”,這支部隊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參與遠征。太初二年(前103年),趙破奴二萬騎兵在浚稽山覆滅,暴露出漢軍已經失去了長途奔襲能力。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五千步卒出居延,行軍路線仍沿用霍去病河西戰役的舊道,結果遭匈奴八萬騎圍殲。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征和三年(前90年),李廣利七萬大軍投降匈奴,降將中包括霍去病昔日部將趙弟。元鳳年間(前80年)邊郡仍在使用霍去病“三日出塞”的訓練章程,但實際上行軍速度已降到了日行六十里。這種戰鬥力的衰退,也印證了霍去病早逝後造成的軍事斷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 天天要聞

袁隆平逝世四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擺滿了鮮花……

4年前的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與世長辭袁隆平院士一生都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的付出和貢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5月22日一早位於湖南長沙的袁隆平墓前擺滿了花籃和花束人們以此表達對袁隆平的思念袁隆...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着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着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