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2025年05月22日07:03:03 歷史 1399

【烽火初燃·南陽子弟的野心】

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獨自立於武陵城頭,寒風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這位南陽世家出身的武陵從事,此刻正凝視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輾轉而來的密信——"關將軍敗亡,荊州易主,然漢中王必不棄忠義之士。"竹簡邊緣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卻渾然不覺。

"兄弟!"身後傳來裨將軍習珍的腳步聲,"五溪蠻首領已應下盟約,只要三日後舉火為號,五千蠻兵便翻山而來。"

樊伷轉身,見習珍甲胄未卸,眉宇間儘是風霜,不由想起半月前兩人在密室中的密謀。當時他將酒樽重重砸在案上:"孫吳奪我荊州,殺我同袍,此仇不共戴天!若能獻武陵於漢中王,必能換得荊南七郡同舉義旗!"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聞

【潘濬獻策·侏儒一節的隱喻

建業宮闕內,孫權摩挲着案前急報,燭火在他稜角分明的臉上投下陰影:"諸位以為當遣多少兵馬?"

階下老臣顫巍巍出列:"武陵蠻夷驍勇,非萬軍不可..."話音未落,治中從事潘濬已越眾而出:"五千足矣!"

紫檀香爐青煙裊裊,潘濬的聲音如金石相擊:"臣昔在荊州時,樊伷曾大宴賓客。日過正午,庖廚竟未備黍稷,十數名耆老拂袖而去。"

他唇角勾起譏誚,"此等連饗客小事都安排失當之人,何堪軍國大事?"孫權拊掌大笑,案上銅爵中的酒液泛起漣漪:"你洞若觀火,便以五千精兵相托!"

【風雨欲來·盛筵難再的宿命】

武陵城內,樊伷正與蠻族酋長對飲。漆耳杯中的醴酒泛着渾濁,他強忍喉間不適一飲而盡:"待得漢中王旌旗東指,五溪兒郎皆可裂土封侯!"話音未落,帳外突然傳來騷動。親兵踉蹌闖入:"潘...潘濬已過沅水!"

樊伷手中銅爵噹啷墜地。他想起三日前那場倉促的誓師宴——本該烹煮的牛羊仍在城外散養,說好巳時集結的鄉勇午時方至半數。此刻帳外北風呼嘯,竟與當年讓賓客空腹離席的那日寒風如出一轍。

【梟雄末路·孤城落日餘暉】

臘月十七,潘濬大軍如黑雲壓城。樊伷立於城樓,看城外吳軍陣列森嚴,忽聞身後傳來習珍怒吼:"蠻兵為何還不來援!"他慘然一笑,終於明白那些歃血為盟的酋長,早被潘濬用鹽鐵之利收買。

"放箭!"最後的抵抗持續不到半日。當樊伷持劍退至府衙時,庭中那株他親手栽種的銀杏正在烽煙中燃燒,金葉化作灰蝶紛飛。潘濬的腳步聲自廊下傳來,他最後望了一眼西南方——那裡是白帝城的方向。

【青史餘音·成敗皆付笑談】

三個月後,潘濬返建業復命。孫權把玩着繳獲的樊伷印綬,忽然問道:"若當日真遣萬軍前往,你可能速勝?"潘濬躬身:"兵貴精不貴多。樊伷空有辯才而無實務,縱有十萬大軍,也不過是..."他頓了頓,拾起案上酒樽,"如同此杯,看似盛滿,實則傾覆只在旦夕之間。"

江風穿堂而過,捲起幾片未燃盡的竹簡,依稀可見"克複中原"的墨跡。千里之外的武陵深山中,某個僥倖逃脫的部曲正將樊伷殘破的帛書埋入黃土,紙上"匡扶漢室"四字,漸漸被春雨暈染成模糊的墨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在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聞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前兩天,抓住了機會,終於看到了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時不開放,平時去時,陵園都是關閉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李文忠也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將領、統帥,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主要說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 天天要聞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的晉綏八分區(專署)舊址。牛利敏 攝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位於呂梁山深處,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交通關隘。抗日戰爭時期,晉綏八分區黨政軍機關(以下簡稱“八分區”)在此駐紮,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抗戰史詩。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陽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獨自立於武陵城頭,寒風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這位南陽世家出身的武陵從事,此刻正凝視着手中那封自益州輾轉而來的密信——"關將軍敗亡,荊州易主,然漢中王必不棄忠義之士。"竹簡邊緣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卻
在近現代軍史上,有支以個人命名的部隊所向披靡,知道是誰嗎 - 天天要聞

在近現代軍史上,有支以個人命名的部隊所向披靡,知道是誰嗎

在世界近現代軍事史上,曾經有一些以個人命名的部隊,不僅是榮譽的象徵,更承載着新的歷史使命。這種現象不僅外軍隊有,我軍也有。而我軍以個人命名的部隊,還蘊含著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與戰鬥精神。這些部隊從護國戰爭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始終是戰場上
魏晉人有多潮?把哲學玩成了“玄學脫口秀”! - 天天要聞

魏晉人有多潮?把哲學玩成了“玄學脫口秀”!

在咱們今天聊5G、刷短視頻的時代,一千多年前的魏晉人也沒閑着!他們搞出的“魏晉玄學”,堪稱古代哲學界的“文藝復興”,把老莊思想玩出了新花樣,活脫脫一場超有梗的“哲學脫口秀”!要說這“玄學”,和咱們現在說的“玄學”可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