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史上最倒霉狀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處以車裂之刑!

2025年06月13日23:52:17 歷史 1054

1397年,全國各地的學子,在南京參加科舉考試。發榜後,北方學子立刻炸開了鍋。

原來,這次榜上的52人,全是南方人。沒想到,為了安撫北方人心,朱元璋怒殺2名狀元,並取消所有考生的成績。

他是史上最倒霉狀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處以車裂之刑! - 天天要聞

1397年2月,明朝禮部舉行了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在選擇主考官時,69歲朱元璋反覆斟酌,最終選定85歲翰林學士劉三吾為主考。

劉三吾算得上是一名大儒。他是元朝舊臣,曾擔任過廣西提學,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廳廳長,明朝建立後,也做了不少的貢獻。

他制訂了明朝的科舉制度,給明初的刑法大誥》作序,還主編過《寰宇通志》。這本《寰宇通志》,是當時的國人,了解周邊國家的百科全書。

除了個人能力強以外,他的品性也很好,為人慷慨,胸無城府。

朱元璋選他當主考,既是對他本人的認可,也是對這次的科舉充滿期望。

他是史上最倒霉狀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處以車裂之刑! - 天天要聞

考試結束後,主考官劉三吾、白信蹈,錄取宋琮等進士51人。3月殿試後,結果如下:

狀元是陳䢿,榜眼是尹昌隆,探花是劉仕諤。因為所錄取的51名全是南方人,所以又稱南榜。

6天後,全部落選的北方舉人聯名上書,跑到禮部鳴冤告狀,告考官劉三吾、白信蹈因自己是南方人,就偏袒南方人,壓抑北方人。

在南京的街頭上,還有數十名考生沿路喊冤,甚至攔住官員轎子告狀。大街小巷充斥着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有說主考官收了錢,有說考官們搞地域歧視,考官們真是百口莫辯。

朝堂上下,有10多名監察御史上書,要求朱元璋徹查。朱元璋相當憤怒,派上一屆狀元張信等12人調查此事。這12人,每人在落第試卷中再各閱10卷,以增錄北方入仕。

他是史上最倒霉狀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處以車裂之刑! - 天天要聞

沒想到,調查的結果,再次讓朱元璋瞠目結舌。複閱後的的試卷,成績不佳,並出現禁忌之語。所以,考官們並沒有徇私舞弊,所錄取的51人都是憑實力錄取的,沒有任何問題。

北方舉人聽說維持原榜不變後,都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而朝中許多北方籍的官員們也紛紛上奏,要求再次派官員,對試卷進行重新複核,並嚴查所有涉案官員。

有人給朱元璋上奏,說張信和劉三吾相勾結,故意挑北方人的劣等卷子給皇上查閱,欺君罔上。

朱元璋看到後大怒,將涉事的主考官劉三吾發配西北充軍,上一屆張信和副主考白信蹈等人則被凌遲處死。而剛剛錄取的狀元陳䢿被處以車裂之刑,其餘榜上的南方舉人也全部被罷免。

這一年6月,朱元璋親自主考,全國再次統考。這一次,他重新選拔了61人,全是北方人,沒有一個南方人。

朱元璋這樣做,被認為是籠絡北方士子之心,維護國家統一,以及調整朝廷南北籍官員比例結構而採取的政治手段。

他是史上最倒霉狀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處以車裂之刑! - 天天要聞

雖然朱元璋憑一己之力,暫時改變了這一年的科考局面,但“南強北弱”的現在仍然存在。

到了朱棣朝,朝廷里依舊是南方人比北方人多。

在第四個皇帝朱高熾這一朝,朝廷重臣楊士奇提出了“南北分卷”的建議,把參加考試的學子們按籍貫分開。錄取的時候,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

到了宣德年間,即明朝第5位皇帝朱瞻基,又從南北卷中分出中卷,要求南卷取55名,北卷取35名,中卷取10名。

南北卷制度,是科舉制度發展過程中一次重大的改革,對後來的清朝乃至現在的高考制度都有啟發的意義。

清朝建立後,這項制度繼續被沿用並不斷完善。而現在的高考制度,各學校按地區分配錄取名額,可能看到這樣制度的影子。

他是史上最倒霉狀元,中榜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處以車裂之刑!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明清的科舉考試,以及現在高考,不能統一試卷,統一錄取呢?

主要是因為經濟條件、人文環境不同,導致南北教育資源很難均衡,所以不同地區的學生水平相差很大。

比如,南方地區、沿海地區,學生接觸的優質教育機會更多,而西北偏遠地區師資力量有限,學生的成績自然比不上東部。

如果統一試卷,統一錄取線,西部地區的學生將明顯處於劣勢,這進一步加劇教育的不公平。為了解決“不公平”的問題,只好分卷考試,分地區錄取。

這也是今天高考分區劃線的由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着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麥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危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詞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詞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危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