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歷史有痕。八十載光陰流轉,抗戰的烽火歲月依然銘刻在中華民族的記憶深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觀察者網特別推出“抗戰史上的今天”欄目,每日與您共同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
1932年5月17日
日本政府派駐巴西大使有吉明來南京訪汪精衛,遊說中日間舉行政治談判。
日軍第10師團騎兵聯隊和偽軍騎兵團侵佔依蘭。因自衛軍馮占海部攻佔賓縣,準備進攻哈爾濱,因此日軍第10師團主力迅速返回哈爾濱集結。
日軍進攻佳木斯以西的湯原,東北義勇軍向北撤退。
1933年5月17日
黃郛赴北平抵天津時,發生投擲炸彈事件,軍警遂將路過鐵路之清潔工人劉庚生逮捕,指為“受日人指使”,由於學忠下令槍決。黃在天津聽取于學忠關於前方軍事情況報告後,接見記者說:“外傳本人到平後,有與日本妥協說,殊屬不確。本人想此時中華民國國民無一人敢來與日本妥協,……本人當本中央一面交涉一面抵抗之旨,應付華北危局。”黃下午由津抵平,與何應欽商定,電召宋哲元、商震、龐炳勛、何柱國等到平會商。
徐庭瑤部由密雲調至懷柔、順義整編。
方振武抗日救國軍衝破重重阻力抵達宣化。
1934年5月17日
日外、陸、海三省決定“對華根本方針”,力促國民黨政府及親日派強化“中日經濟提攜”,反對國際對華合作。
殷汝耕訪柴山,促薊縣日軍撤走。柴山借口民團擁有重武器予以拖延。殷汝耕乃派專員公署秘書曲世和同柴山代表坂亭赴薊縣,與駐薊縣日軍隊長村田商議,決定將民團的重武器交專員公署保存,18、19日,日軍才撤,但偽軍又開入薊縣城收繳民團槍支。
1935年5月17日
中日兩國政府同時公布中日互換大使,雙方分別以現任公使蔣作賓、有吉明升任。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日兩國國交的增進,以互相尊重為原則,此次升格,亦即互相尊重的最明確的表示。”
日關東軍決定越過長城線徹底“剿滅”我抗日軍。
熱河義勇軍孫永勤部受日、偽軍壓迫,撤入戰區遵化縣附近。
1936年5月17日
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召開代表大會,集中討論“聯合陣線”口號。北平民先隊員在北平舉行軍事演習。
上海中學生聯合會組織200餘學生到浦東、法華、虹橋等地宣傳抗日救亡。
駐津各國領事極為關注日增兵華北,本日在津舉行聯席會議,並各電本國政府彙報情況。
美國國務院聲明,對日增兵華北不能坐視。美駐上海海軍陸戰隊40餘人由維賽朋率領開赴長城一帶,聲稱此行純為旅遊。
1937年5月17日
黨的全國代表會議於14日結束後,本日至6月1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了黨的白區黨代表會議。劉少奇本日在會上作了《關於白區的黨和群眾工作》的報告。
天津海河再發現浮屍。
1938年5月17日
日軍第3師團渡過澮河,19日佔領安徽宿縣。
日軍壓縮徐州包圍圈。
日軍第14師團抵豫北內黃,準備進攻蘭封。
日軍炮擊徐州城,第5戰區司令部中彈,晚7時,李宗仁率司令部突圍。21日經宿縣抵渦陽。
西義顯到香港勸說高宗武赴日遊說,得到周佛海的支持。
蔣介石電令王纘緒率部出川抗戰。
1939年5月17日
日艦犯浙江鎮海廣遠炮台,日海軍航空隊空襲廣東汕頭、福建馬尾。
班禪行轅及西藏僧俗群眾慰勞抗戰將士代表團,在重慶向蔣介石獻旗,表示願為國家民族盡忠盡孝,盡全藏族一分子天職。
為國民黨以各報聯合出版辦法、取消《新華日報》,中共中央電示南方局,你們要向國民黨說明,《新華日報》是代表共產黨的言論機關,與其他報紙不同,要堅持單獨出版的權利。
1940年5月17日
鄂北棗陽又陷日寇手。鄂北我軍進攻安陸。
汪偽政府工商、農礦、交通、鐵道四部舉行第一次聯席會議。關於處理原偽維新政府與日本之間的各種合辦公司問題,決定暫時維持現狀。
假扮的國民黨代表“宋子良”在香港廬山酒家會見日本政府代表今井武夫,並乘艇至海上密談。“宋子良”聲稱,蔣介石內心希望“和平”確實是事實,反對實現“和平”的是共產黨和馮玉祥,秘密談判如果成功,當然要討伐共產黨,蔣介石已制定反共計劃,準備對馮使用強硬手段。
川軍第125師1個團在鄂北安陸李家沖被日軍包圍,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7團奮勇馳援,川軍脫險。
1941年5月17日
晉西北八路軍破壞同蒲路,使其北段交通中斷。
《解放日報》發表《粉碎敵寇的戰略進攻》的社論,指出日軍在兩年半的戰略相持中間“掃蕩”無功,誘敵無效,為了拔出深陷的泥足,近又再組戰略進攻,如最近在沿海區、晉南區及漢水流域的行動。社論認為粉碎敵之戰略進攻,是全國軍民的神聖任務,深望國民黨當局重新整頓中國的政治陣營與軍事陣營,給敵人以猛烈之反攻。
《大眾生活》在香港復刊,鄒韜奮仍任主編。復刊詞說,現在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緊迫問題,就是根本消滅分裂的危機,鞏固團結統一,建立民主政權,而使抗戰達到最後勝利。
德向日提出抗議:“日本與第三國締結條約,是使三國同盟弱化,而且美國已為軸心國的敵國。”同時要求日本拒絕與美國交涉,並牽制美國勿使其參加歐戰。
1942年5月17日
日軍在浙贛戰役中,自15日起到本日止,連陷浙江新登、桐廬、建德、諸暨、義烏、清江、新昌、永康、武義、湯溪、龍游等地。
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通告閻錫山,廢除1941年9月11日雙方簽訂的《基本協定》 和《停戰協定》,採取自由行動。第1軍對山西軍施行嚴格經濟封鎖和嚴厲的軍事壓力。並將安平會談的情況印成傳單,在陝西方面散發,以離間閻蔣關係。
日偽軍進佔晉西北興縣空城,當日中午敵倉皇撤出。
1943年5月17日
聯合參謀團開會,羅斯福、邱吉爾和蔣介石的代表宋子文參加,此為中國首次獲得戰略發言之機會。
1944年5月17日
林伯渠、王若飛和王世傑、張治中同機由西安抵重慶,繼續進行談判。
史迪威指揮中國新編第1軍一部襲占緬北密支那日機場,後三路圍攻密支那城。
商震率中囯駐美軍事代表團一行七人於8日動身,是日抵華盛頓。
1945年5月17日
日軍撤離福建省福州,18日福州光復。
冀魯豫軍區乘敵“掃蕩”山東沿海之際,集中4個軍分區部隊在魯西發動東平戰役,至24日結束。殲日偽軍1200餘人,解放東平全境。
被擊毀的偽東平縣政府西南角炮樓 《東平戰役》
冀中八路軍克新鎮城,第9、10分區連成一片。
(綜合、修訂自《中華民族抗日編年》《中國抗日戰爭大事記》《八路軍大事記》《新四軍大事記》《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大事記》“抗戰直播”等)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