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2022年07月05日01:31:14 歷史 1864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是汪精衛的成名之作,題目為《被逮口占》。作為孫中山的左膀右臂,汪精衛早年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不惜捨身刺殺大清王朝攝政王載灃,被捕之後,從容面對,視死如歸,這才有了這首豪氣洒脫的著名詩句。一時間汪精衛的大名,聲震南北。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清朝最後的攝政王載灃

特別是在孫中山去世以後,汪精衛在國民黨內的地位直線上升,本是最有希望繼承孫先生遺志,接任黨主席職位成為一把手的,可造化弄人,一手好牌被他打的稀爛,最後居然叛黨叛國,成為了中國的頭號漢奸,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遺臭萬年的下場!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汪精衛

汪精衛凄苦的童年:

1883年的5月4日,這年正值清朝光緒九年,汪精衛出生在廣東的番禺縣。老爹汪瑎當時已經62歲,可以說是真正的老來得子,喜出望外的汪瑎把這個男孩兒取名汪兆銘,至於後來為什麼改名字,我們下面再講。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少年汪兆銘

當時的汪瑎已經有9個孩子了,算上汪兆銘,一大家子十幾個人,算是一個大家族了。作為衙門師爺的汪瑎,靠着衙門的俸祿和一些灰色收入,勉強支撐起家庭的開銷。所以汪精衛的童年生活並不富裕。由於汪兆銘在兄弟幾個男孩中排名第四,所以後來凡是了解他的人,都叫他四哥。

受父親影響,汪精衛從小就喜歡讀王陽明陸遊,既領悟了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又體會了陸遊的豪放文風,這些都對以後汪兆銘的政治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愉快的童年總是短暫的,在汪兆銘13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第二年父親也撒手人寰。這對一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講,內心得多麼的凄苦啊!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清朝末年的百姓生活

而且父親汪瑎本是祖籍江西婺源,後來客居到廣東。所以到死的時候都不會說廣東話,可以說是客死他鄉了!沒辦法,少年汪兆銘只得依靠,比自己大20多歲的同父異母的大哥汪兆鏞撫養過活。

17歲出門闖蕩江湖: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汪兆銘17歲的時候,他決定出門打工賺錢。當時的廣東水師提督李准,聽說這個汪兆銘很有才,於是便花了重金聘請汪兆銘給自己的孩子當老師。順便說一句,這個李准可不是一般人,對清朝的海防有過重大貢獻,那是載入史冊的人物。他能請一個17歲的毛頭小夥子去教授自己的孩子,可見汪兆銘確實是有幾把刷子的。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廣東水師提督李准

當了一段時間的家庭教師,聽說清政府開始搞新政,大量選派公費留學生。於是汪兆銘抓住機會,在1904年這一年,只有20歲的汪兆銘和另外一位小夥伴胡漢民,一起考取了赴日本政法大學的公費留學生。順便說一下,其實在汪兆銘18歲那年,他就已經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當地的秀才,可見他確實是品學兼優。

追隨孫中山開始幹革命:

1905年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多達一萬多名,當時在日本的革命派別主要有:主張君主立憲的保皇黨,代表人物是康有為梁啟超。另一派是主張推翻大清王朝的革命黨,代表人物是孫中山和黃興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民國國學大師梁啟超

作為一個20歲出頭的熱血青年,汪兆銘很快就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教育,並且和胡漢民一起上門拜訪了傳說中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也就在拜會孫中山之後,他倆果斷剪掉了辮子,加入了同盟會。由於才幹出眾,很快汪兆銘和胡漢民就成為了孫中山的左膀右臂。汪兆銘擔任《民報》的主任編輯後,為宣揚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和三民主義做了大量工作,而他發表的很多文章署名都是精衛,慢慢的汪精衛這個名字開始取代汪兆銘。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

為了快速達到革命成功的目的,同盟會決定派人刺殺清政府的攝政王載灃,因為他是當時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畢竟宣統皇帝才幾歲,還是個娃娃。要是能幹掉載灃那不就意味着清朝的滅亡嗎?於是說干就干,血氣方剛,心思縝密的汪精衛主動請纓,很快就到了北京潛伏起來。

經過和助手的商量,汪精衛最終決定用炸彈襲擊。畢竟是攝政王,保鏢護衛太多,要想近身行刺,那還是不太現實的。很快炸彈被隱藏在一隻特製的大鐵罐里。經過一番商量,幾人把行刺地點最終選在了什剎海銀錠橋,準備提前安置炸藥,等載灃一上橋,便引爆炸彈。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如今的什剎海銀錠橋

1910年4月2日凌晨,正當汪兆銘幾人在橋下埋炸藥的時候,卻意外地被趕早路過的村民給發現了。造化弄人啊,離成功只差一步。不久之後,官軍在北京城里的一家照相館,將汪精衛,黃復生,羅世勛等人相繼抓獲。

汪精衛被捕的消息很快傳遍國內外,尤其是同盟會,對此反應強烈。此時正在紐約籌款的孫中山,聽說汪精衛被抓,大為震驚,傷痛不已。

當時肅親王善耆覺得,南方革命黨勢力猖獗,如果殺了汪精衛,可能把他們逼得太急,不如籠絡人心,判個終身監禁。就這樣本應該牢底坐穿的汪精衛,僅在一年後的1911年10月10日,就趕上了武昌起義的爆發,迫於各方壓力。汪精衛哥幾個終於在1911年11月6日,重獲自由。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武昌起義

從國民黨二號人物到另立中央:

出獄之後的汪精衛可以說是,在革命黨中威望極高,而且在普通社會階層也有一定的口碑和知名度。隨後一直追隨着孫中山,四處奔走,比如:組建國民黨,護法戰爭,二次革命,改組國民黨等重大事件中,都有他的身影。

到了1925年的時候,已經和胡漢民,廖仲愷等成為了孫中山的心腹。也就在1925年這年的3月12日,國父孫中山在北京病逝。一時間,國民黨內出現了權力真空,此時除了負責黨務的汪精衛之外,還有三個人也具有接班人的資格:一個是主管政治的胡漢民,一個是主管財務的廖仲愷,還有一個就是手中握有軍權的蔣介石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胡漢民

一番內部鬥爭之後,廖仲愷被刺殺,胡漢民被迫去了蘇聯,而作為孫中山遺囑起草者的汪精衛也在內部爭鬥中失敗,被迫出走法國。很明顯此時就只剩下一個蔣介石了。

不服氣的汪精衛,在回國之後,迅速聚集了一批他的支持者,1926年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遷往武漢,本想用自己在黨內威望壓制蔣介石。卻萬萬沒想到,軍權在手的蔣介石在不久之後的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也成立了國民政府。同時老蔣宣布以孫中山的合法繼承者身份掌管國民黨的黨政軍大權。同年9月武漢政府併入南京政府,實現“寧漢合流”。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人物的蔣介石

黨內失勢之後公然投敵叛國:

在南京一直被蔣介石壓制,手中沒有實權的汪精衛,自然是不肯就此認命。就在汪精衛焦頭爛額的時候,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面對中日兩國的實力懸殊,汪精衛漸漸地對抗戰前景感到絕望。心裡開始傾向於消極抗戰,對和日本之間的合作政策越發感興趣。日本方面,也為了在中國找一個聽話的代言人,以此瓦解中國的抗日陣營,於是汪精衛方面的梅思平和高宗武等人和日本軍方進行了多次的秘密接觸。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盧溝橋事變

1937年11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到了重慶的汪精衛基本已處於蔣介石的監控之下,就在這種情況下,汪精衛決定出走重慶到國外尋求和日本的合作,以實現所謂的“曲線救國”。

1938年10月22日,汪精衛和周佛海,梅思平,陶希聖,陳壁君等秘密開會談論行動細節。最終在他們的周密謀划下,當年的12月19日,一行人轉到雲南昆明乘坐龍雲的包租的專機飛抵越南河內。就這樣汪精衛和蔣介石這對宿敵,磕磕絆絆了十多年,這次終於徹底的分道揚鑣。

到達河內第十天的12月29日,汪精衛在《南華日報》上刊發《致國民黨中央黨部和蔣介石等人的明電》,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文磨的所謂“對華三原則”,汪精衛“艷電”的發表,表明他已經公開的叛國投敵。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汪精衛和東條英機

一代人傑終成客死他鄉的民族敗類:

時間來到了1943年,這一年美國的參戰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重大轉折,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汪精衛深知日本的敗局已定,不僅為自己的前景開始擔憂起來,可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不久之後,汪精衛在一次下樓的時候,從樓梯滾落,正好磕到了八年前被王亞樵用槍打傷的脊椎骨。瞬間就昏迷了過去。到了1944年初,汪精衛的病情加重,不得不其日本接受更好的治療。

汪精衛:一把好牌打得稀爛,從國民黨大佬到叛徒漢奸 - 天天要聞

“斧頭幫”幫主王亞樵

湊合著到了當年的10月,汪精衛的病情又進一步惡化,最終在1944年11月10日,汪精衛不治身亡,最終客死異鄉。

汪精衛的一生,前半生是奮鬥英雄的一生,後半生卻是投敵叛國,奴顏婢膝的一生。讓人不禁唏噓感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 天天要聞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6月22日,胡西晉在網上發文稱,中國的民營企業家與稀釋體制下的資本家有着本質不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從根本上說也都是勞動者,普通人的利益與民營企業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雙向的,而絕非對立的。然而胡西晉的這一言論值得引起警惕和深思。胡西晉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