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出生的顧准,65年前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沒有經濟核算

2022年07月01日12:25:14 歷史 1203


7月1日出生的顧准,65年前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沒有經濟核算 - 天天要聞

我認識的好幾位學者與資深媒體人,都極為推崇思想家、會計學家、經濟學家顧准。顧准在1915年7月1日出生於上海,6年後,中國共產黨誕生。他的生日因此很好記。不過,現在知道他的人不多了,有必要科普一下。

在我編纂的《中外名人生卒大辭典》中收有顧准辭條,概括了他的一生。

1927年在黃炎培所辦中華職業學校舊制商科初中畢業後,由留雲小學母校教師殷亞華推薦,經王志莘介紹,顧准入潘序倫創辦的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任練習生。


7月1日出生的顧准,65年前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沒有經濟核算 - 天天要聞

從1927年至1940年離開上海,顧准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前後工作了14年。他從刻蠟紙、印講義、改課卷,到在夜校講課、擔任夜校部主任、撰寫會計學著作,得到全面發展。同時,他還在之江與滬江等幾所大學擔任兼職教授。1934年19歲時,他完成了第一部會計學著作《銀行會計》。以後陸續出版的有《初級商業簿記教科書》、《簿記初階》、《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中華銀行會計制度》、《所得稅原理與實務》、《中華政府會計制度》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民族危難下,顧准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開始了革命活動。他先在進步組織武衛會滬東區委工作,後調任總會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分會主席。1935年2月,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10月,因武衛會組織被破壞,他第一次流亡去北平。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運動後,全國掀起了抗日救國高潮。


7月1日出生的顧准,65年前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沒有經濟核算 - 天天要聞

1936年2月,顧准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後擔任過上海職業界救國會黨團書記、職員支部書記,江蘇省職委宣傳部長、書記,江蘇省委副書記。1940年8月,他離開上海到蘇南抗日根據地。自1940年至1945年,他的足跡從蘇南、蘇北解放區直至延安。1945年日本投降,他自延安回到華東。這期間,他曾先後擔任過中共蘇南路東特委宣傳部長、澄錫虞工委書記、江南行政委員會秘書、蘇北監阜區行政公署與淮海區行政公署財經處副處長。

1946年1月後,顧准先後擔任淮陰利豐棉業公司總經理、蘇中區行政公署貨管處處長、山東省財政廳廳長。上海解放前夕,他任青州總隊(接管上海財經工作的一支幹部隊伍)隊長,準備接管上海。1949年5月,他隨軍回到剛解放的上海。進入上海以後,面臨的不僅是繁重的接管工作,還有支援全國解放 (爾後是抗美援朝)與爭取我國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等遠為艱巨得多的嚴重任務。這期間,他曾擔任上海市財政局局長兼稅務局局長,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副部長(兼),上海市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兼)等職。1953年調至北京後,他曾先後擔任中央建築工程部財務司司長,洛陽工程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副主任。1956年他入經濟研究所(現屬中國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兼)。

1952年的“三反”運動,顧准受到了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的不公正的處分。1957年與1965年,他又兩次被錯誤地劃為右派分子。

1962年顧准“下放”勞動回來,重返經濟研究所,受孫冶方委託,再次進行會計研究。著有《會計原理》、《社會主義會計的幾個理論問題》兩書。


7月1日出生的顧准,65年前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沒有經濟核算 - 天天要聞

顧准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研究留下的著述雖不多,然而他的某些觀點、見解產生的影響卻不小。早在1956年,他就已經極其敏銳地對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貨幣關係和價值規律這一根本性的問題給以莫大的關注並進行了深入研究。1957年《經濟研究》 第三期發表了他的長篇論文《試論社會主義制度下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在這篇論文里,顧准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沒有經濟核算;而要進行經濟核算其所能憑藉的工具只能是貨幣、工資與價格,這“就是採用了一個公共的價值尺度”,舍此沒有其他選擇。

他認為社會主義經濟是“計劃經濟與經濟核算的矛盾統一體”。

1962年以後,在從事會計研究之餘,顧准還埋頭從事當代國外著名經濟理論著作的翻譯工作。已經出版的有熊彼得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羅賓遜夫人的《經濟論文集》(兩書均由商務印書館出版)。這兩本書的出版,都是在“文革”以後,顧准生前均未得見。

1974年12月3日,顧准因患肺癌不治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59歲。


7月1日出生的顧准,65年前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不可能沒有經濟核算 - 天天要聞

59歲,對於一個學者來說,正是出研究成果的鼎盛時期。我與朋友一致認為,他的早逝,是中國思想界的重大損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 天天要聞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在北宋的揚州府有一個叫謝洪的小地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鄉下的縣城裡也算是一個小土豪。謝洪有一個族兄叫謝海,二人關係不錯。謝海有一個情人賈氏,而且還是有夫之婦,二人暗中勾搭成奸,這個婦人長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讓謝海十分迷戀,謝海常常在謝洪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 天天要聞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一樁晚清科場案揭示的清代科舉FuBai現象前言科舉制度是東方大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舉制度更是嚴格而龐大,也是東方大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在這個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