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被嚇死的大清皇妃,14歲入宮,盛寵五年,卻慘被降級

2019年11月21日14:15:09 歷史 1243

雖然清朝電視劇中,妃嬪之間為了爭寵斗得你死我活,但真實的歷史卻並非如此,她們之間偶有爭鬥,但置對方於死地的可能性還是微乎其微的。因此,總體來看,清朝歷史上的妃嬪大多都能善終,當然也有人死於意外,比如說今天要講的這位常妃。

唯一被嚇死的大清皇妃,14歲入宮,盛寵五年,卻慘被降級 - 天天要聞

常妃來自鑲藍旗滿洲赫舍里氏,生於嘉慶十三年,父親容海擔任按察使。

赫舍里氏是滿洲最古老的姓氏,這個姓氏最有名的是正黃旗滿洲索尼、孝誠仁皇后一支,常妃出自鑲藍旗滿洲,因此,她與索尼一家只能算是同姓,不是同族。

清朝道光二年,清廷舉辦了八旗選秀,這次選秀一共選出了四名秀女,分別為全嬪、祥貴人、睦貴人與珍貴人。

唯一被嚇死的大清皇妃,14歲入宮,盛寵五年,卻慘被降級 - 天天要聞

其中,珍貴人即是本文要講的常妃,值得一提的是,排在珍貴人之間的睦貴人同樣姓赫舍里氏,來自滿洲正黃旗,推測這位秀女應該是索尼的後代。不過,這睦貴人的結局卻不是很好,她在道光十年被封為睦嬪,卻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被連降四級,一直降為官女子(木官女子),最終以睦答應的名分香消玉殞。

與睦貴人相比,常妃的命運也沒有好太多,不過在她最初入宮的幾年內,還是很受道光寵愛的,在短短的三年內便先後晉封為珍嬪與珍妃,然而,就在道光六年常妃高高興興地準備接受冊封禮時,道光卻突然下旨,將其降為珍嬪,三年之後,再次降為常貴人。

關於常妃這兩次被降級的原因,史料中沒有記載,不過從道光朝其他妃嬪的降級情況來看,常妃應該是犯了一些錯誤。自從道光九年,常妃被降為貴人之後,終道光帝一朝她再也沒能翻身。

唯一被嚇死的大清皇妃,14歲入宮,盛寵五年,卻慘被降級 - 天天要聞

道光帝去世後,常妃終於迎來了新生,按照宮規,她被新繼位的咸豐尊封為皇考常嬪,此後,常妃便過起了逍遙的太妃生活。由於她比較喜歡洗澡,每逢夏季來臨之時,都會到圓明園中消暑。

但是當時大清國已經江河日下,咸豐執政後期受到外國列強的欺凌,咸豐十年八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攜后妃及眾多大臣逃到了熱河避暑山莊,令人想不到的是,常妃卻獨自留在了園中。面對英法聯軍的劫掠,常妃驚慌失措,竟然活活得被嚇死了,可憐的一代大清皇妃竟然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人世。

唯一被嚇死的大清皇妃,14歲入宮,盛寵五年,卻慘被降級 - 天天要聞

同治帝繼位後,將其追封為皇祖常妃,算是給了這位因戰亂而死去的妃子一些安慰。值得一提的是,常妃死後並沒有馬上葬入妃園寢,而是暫時草草地埋在了田村殯宮,直到同治繼位後,才將這位皇妃改葬到了慕東陵。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陵寢易知》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