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2021年11月03日18:34:07 歷史 1009

屋外,一棵老樹早已死去,孑孓的枯枝成了荒漠里唯一的向標,野草也早已乾枯,熾熱的日頭下,連只蒼蠅也見不到。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屋內,色彩斑斕的牆紙從牆壁上剝落,外牆在風沙侵蝕下露出裸露的“骨架”。卧室門掉了半邊,在風的威力下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響,似乎隨時都可能倒下。

昔日滿溢煙火氣的房間內,滾滾的黃沙幾乎已經湮沒到了房頂……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太陽炙烤下空無一人

荒涼、衰敗已經成為這座被遺棄的“鬼城”的代名詞,然而誰又能想到,這座即將被湮沒的非洲南部的城鎮,曾經繁盛至極,是世界知名的鑽石生產基地,創造了數以億計的財富,見證了一個個富豪的“誕生”。

這裡是納米比亞的“鬼城”克爾曼斯克,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被塵封的歷史。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1908年的一天晚上,一位納米比亞鐵路工人正在鏟鐵軌,朦朧的夜色下,他突然發現一些石頭隱隱發出淡淡的光,於是他將自己的這一發現告訴了僱主。沒多久,那些特殊石頭的身份得到確認,它們蘊藏着豐富的鑽石資源。

但可惜的是,發現鑽石的小夥子一分錢的獎勵都沒有得到,或許這就是資本的罪惡吧。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消息很快便傳播開來,大批探礦者湧入,貪婪地挖掘着能讓他們一夜暴富的寶貝:鑽石。

小鎮也因此聲名鵲起,迅速崛起。據統計,當時小鎮每年的鑽石產量高達100萬克拉,佔世界鑽石總產量的11.7%。

在貧瘠的非洲沙漠地區,克爾曼斯克彷彿成了一口“奢侈之井”,源源不斷的財富從裡面冒出來,慾望由此滋生。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於是,人們用鐵軌運來了水,開起了麵包店、郵局、歌劇院,甚至冰場……夜夜笙歌的人們沉浸在暴富的瘋狂里。

但一場慘烈的災難也隨着統治者膨脹的慾望降臨到當地百姓身上。

當時的納米比亞是德國在非洲西南部的殖民地之一,為吞占更大的財富控制權,統治者開始劃定採礦區,將土地原住民從中驅離。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為了生存,流離失所的部落居民不得不受雇為鑽石礦的勞工,夜以繼日地賣命挖礦,卻常常吃不飽,並被迫住在狹小的、類似軍營的臨時帳篷里。

此外,還禁止普通民眾進入礦區,違抗者便會遭到嚴酷鎮壓。

殖民統治者的暴行引起了當地百姓的強烈不滿,他們開始反抗,但反抗帶來的更加兇殘的報復,一場非洲土著居民大屠殺由此拉開序幕,據統計,共有6萬多名土著居民死於那場慘絕人寰的浩劫中。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晝夜不停地瘋狂開採,當地的鑽石礦資源很快便耗竭殆盡。1928年,南非南部更大的“鑽石田”被發現,預示着這座沾染着土著百姓鮮血的小鎮即將結束它光鮮又悲劇的使命。

鎮上的人們成群結隊地離開,放棄了昔日的家園,奔向另一個能滿足他們瘋狂暴富的夢想之地。

時間轉眼到了1956年,克爾曼斯克徹底淪為了荒漠中一抹凄涼的掠影,人跡全無。沙丘翻越過條條鐵軌,衝破了已經淪為“鬼城”的克爾曼斯克的大門。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重生,意味着死亡

2002年,一家當地的私營旅遊公司看到了商機,拿到了克爾曼斯克的特許經營權,大量的遊客湧進這個昔日的鑽石之城,漫漫黃沙覆蓋的廢墟彷彿重新回到了過去人聲鼎沸的時光。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倒塌的牆壁,破損的窗戶,朽爛了的抽屜……塵封的記憶被打開,過去的物事再次啟封。

人是念舊的,幾千年來總是對那些破碎的城市或倒塌埋沒的建築物情有獨鍾,彷彿站在荒廢的鬼城前來一次“廢墟凝視”,就能拼湊起過去鮮活的回憶。

探訪荒棄的鬼城,6萬多土著被屠殺,血染的鑽石之城將被流沙湮沒 - 天天要聞

但我們太過於傲慢,低估了時間的力量。

人生短短几十年,而風和沙是永恆的,它們終將替代人類重新佔領這個本就屬於大自然的土地。

克爾曼斯克,也將永遠成為歷史,成為一代人的帶着鮮血的記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着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着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着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 天天要聞

寶成鐵路電氣化50年:鐵軌上的傳承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龍門陣工作室】2025年7月1日,寶成鐵路電氣化迎來開通50周年。這條穿越秦巴山脈的鋼鐵巨龍,承載着厚重的歷史與幾代人的夢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一個關於父女與寶成線的故事,也在這蜿蜒的鐵軌上,清晰迴響。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 天天要聞

講述抗戰故事 弘揚抗戰精神 | 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梳理

央視網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7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單位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推出優秀文藝作品、文藝活動有關情況。9月3日晚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晚會根據中央安排,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