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2021年09月09日18:01:08 歷史 1908

說起魏忠賢,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歷史記載中,他是個心狠手辣、陰險狡詐的大奸臣,當時許多人對其避之不及,但還是有正義之士敢與之對抗,林堯俞就是其中一個。

他居官端直,不阿閹黨,多次忤逆魏忠賢,不屑與其同流合污,還寫《詠炭》詩來諷刺魏忠賢及其攀附者。

林堯俞何許人也?他字咨伯,號兼宇,出生於莆田仕宦之家,是九牧林後裔。他在萬曆十七年(1589年)考中進士,曾擔任明禮部尚書。

他為官端正,恭慎守職,深受熹宗敬重。在天啟五年(1526年),因受魏忠賢迫害而引疾辭歸,終年六十九歲,葬在了涵江區蒼林村。不過在1952年,因土地平整導致林堯俞墓地被毀,現僅存幾尊石像。


墓地遺址僅剩幾尊石像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這些石像都是由整塊石頭打造,在當時肯定是花費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這隻石虎憨態可掬,嘴角微微上揚。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旁邊的石馬半截入土,馬身上的鬃毛根根分明,馬鞍上的花紋都非常清楚,非常精緻。這些石首獸身體健碩渾圓,比例勻稱,線條簡潔凝練,姿態雄健,雕刻得栩栩如生。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移動數步,後面還有一對石翁仲,高約3.4米,他們造型古樸,神態端莊,目視遠方。據說林堯俞墓還有石雞、石龜、石羊、石碑和墓志銘,但是至今下落不明,如今只剩一隻石虎、一對石馬、一對石翁仲。1992年9月,蒼林村這些石象生被列入涵江區文物保護單位。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在林堯俞墓附近,還有覺本書院(覺本堂)、顯興殿、黃安西社等古建築。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穩步建設中

依託於現存這些古建築,在涵江塘北片區投資約1.3億的尚書公園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該項目以尚書文化為特色,計劃打造一個集休閑觀光、健身娛樂、古建保護為一體的城市中心公園,同時還建設綠化景觀、園路、景觀小品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在小編看來,建設一個尚書公園不僅能夠保護墓地遺址本體,另一方面還能讓大家能過通過遺址了解林堯俞事迹,實現墓地遺址的社會價值,還能增加涵江塘北片區的文化底蘊,一舉多得。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涵江尚書公園投資近1.3億!即將亮相 - 天天要聞

據了解,此次尚書公園預計在10月底投入使用,待尚書公園建成後,市民們又多了一處可以休憩娛樂的地方,你們期待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