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老人
1993年,一位97歲的台灣老人顫顫巍巍地走上了法庭。
他是被台灣的一家銀行告上法庭的,理由是不交房租。
老人站上法庭,聽着法官冷漠的宣判,半個世紀前紛飛的炮火不由得再次轟鳴在耳畔。無數種滋味湧上心頭,老人站着筆直的軍姿,憤慨地大聲說道:“我曾經消滅過10萬日軍啊!”
法庭上頓時鴉雀無聲。
原來這位台灣老人就是有着“戰神”之名,還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總統自由勳章的抗日名將薛岳。
薛岳
一代抗日名將,為何移居台灣後晚年會淪落到這般地步呢?
效忠孫中山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想來這就是被告後站上法庭的薛岳,在心中無限感慨的話吧。
薛岳
成為軍人,建功立業,這不僅是薛岳父親對他的期盼,也是薛岳自小發自內心的嚮往。他的父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就對他寄予了厚望,薛岳的本名“薛仰岳”就是父親仰慕岳飛而給他起的。但薛岳認為,他不能只是仰慕岳飛,更應該付諸實際行動,於是就將名字中的“仰”字去掉了。
跟很多畢業於黃埔軍校的國軍將領不同,薛岳明明出生在廣東,卻沒有去在本省的黃埔軍校就讀,而是被父親送去了北方的保定陸軍軍事學校。這所學校作為軍校同樣優秀,像是吳佩孚、傅作義、葉挺等知名將領都是畢業於此。
保定陸軍軍事學校
薛岳入學這一年是1912年,他只有16歲。在這裡學習期間,薛岳為自己打下了紮實的軍事素養功底,等到1918他響應號召反袁護國,加入了孫中山的革命軍,就因為在校期間表現不俗,很快就獲得了長官們的欣賞,被任命為總司令部的上尉參謀。
薛岳沒有讓這些長官們失望,隨軍征戰,參與了討伐陳炯明的戰役,而且表現十分亮眼,很快就被提拔為第1師第1營的營長,2營的營長就是鼎鼎有名的新四軍軍長葉挺。這一年薛岳只有24歲。
孫中山的革命軍
等到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宣誓就任大總統,薛岳便負責孫中山和總統府的警衛任務,深受孫中山信任。而在1922年,擔任粵軍總司令的陳炯明叛變,率軍圍攻總統府。
薛岳提前偵察到了陳炯明的兵變意圖,與葉挺分別帶人守在總統府的前後門,並派人通知了孫中山的秘書們,使得孫中山得以及時化裝成出夜診的醫生,從叛軍的眼皮底下離開,坐上永豐艦安全撤離。
陳炯明
到了晚上,陳炯明果然帶人發動了兵變,直逼總統府,這就是當時很有名的“大元帥府保衛戰”。當時整個總統府只有800多兵力駐守,而陳炯明帶來的人數接近3萬。但薛岳臨危不亂,沒有一步後退,硬是帶兵死守總統府。他得知孫中山已經安全撤離,但宋慶齡還在總統府內她與孫中山的住處粵秀樓,陳炯明不知從何得到的消息,正在帶兵主攻那邊。
此時,薛岳身邊只有20多個執行警衛任務的士兵,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帶着人沖向粵秀樓,誓死不後退一步。在他的指揮下,整個總統府靠着800多人與陳炯明帶來的接近3萬人的兵力周旋整整三天三夜,始終沒給他們傷害到宋慶齡的機會。
粵秀樓
最後陳炯明氣急敗壞,竟然叫人找來不少柴油,準備火燒粵秀樓。薛岳依舊沒有驚慌,他叫人緊緊跟在宋慶齡身邊,而他自己也親自走在前面護送着宋慶齡走出粵秀樓,殺出重圍,來到廣州天字碼頭,登上永豐艦與孫中山等人安全會合。
追隨蔣介石
原本就給孫中山留下了不錯印象的薛岳,借這次機會再次讓孫中山牢牢記住了自己。他的英勇果敢,臨危不亂,以及以少敵多的優秀指揮能力,都讓孫中山十分欣賞。他本想以後尋個機會讓薛岳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但是不幸的是,孫中山在1925年因病去世,這讓非常敬重他的薛岳又難過又惋惜。
薛岳(中間)
之後,蔣介石在國軍政府成功上位,薛岳便開始追隨蔣介石。在北伐戰爭時期,薛岳為蔣介石到處帶兵打仗,一路從團長升到軍長。其他部隊在北伐時都有過低谷時期,但是薛岳所帶領的部隊始終作戰英勇無畏,戰績卓絕,先後收復了杭州與上海等地,多次受到蔣介石褒獎。
但是在北伐完成後,時任軍政部部長的何應欽看薛岳不順眼,明裡暗裡地排擠他,還找借口把薛岳的第4軍縮編成一個師,薛岳非常氣憤,半真半假地提出要解甲歸田,順路到南京去拜見了蔣介石。
薛岳(中間)
蔣介石對他與何應欽的事心知肚明,等薛岳來了,他根本不提挽留的話,只是說:“不是我對你不好,是他何應欽沒有諒解你。”
薛岳聽後心灰意冷,真的準備辭官回鄉,然後到德國留學深造。不過蔣介石最終還是捨不得閑置薛岳這樣一個擅於帶兵打仗的優秀將領,在薛岳動身前往德國前,又把他勸了回來。但是蔣介石對薛岳的忌憚並沒有削減,這也為薛岳日後在台灣的處境埋下了伏筆。
“戰神”
等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日寇在上海等地發動了淞滬會戰,叫囂着要在3個月內速戰速決,滅亡中國。薛岳聽說了日寇在中國領土上的種種惡行,氣憤不已,主動向蔣介石請戰,想要到上海前線作戰。但是一直忌憚他的蔣介石並沒有立刻答應,等薛岳一而再再而三,請求了足足3次後,蔣介石這才將他任命為國軍第19軍總司令,派他去上海。
薛岳在這一戰中指揮英明,在中國軍隊武器裝備落後、後勤物資不能及時到位的情況下,他手下的部隊硬是抗住了日寇彈藥不要錢般猛烈的炮火攻擊,沒有退後一步。這一戰雖然最後上海失守,沒能獲得勝利,但日軍因此被迫轉移了戰略主攻方向,也為中國沿海工業轉移向內地贏得了時間,在整個抗戰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之後薛岳又轉戰武漢和徐州等地,而他在戰爭生涯中指揮的最有名的戰役,還要數4次長沙會戰。這場戰役爆發於1939年的9月份,日軍第11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集結10萬多人的兵力,浩浩蕩蕩地朝着湖南長沙進發。
在作戰前,蔣介石覺得守住長沙的希望不大,便命令薛岳提早撤退,保存實力。蔣介石為了說服薛岳,僅一天晚上就給薛岳打來了9個電話。打電話行不通,蔣介石就叫白崇禧和陳誠當面向薛岳傳達命令。但薛岳始終不為所動。
薛岳向全軍下達命令,一定要堅守住長沙,在戰前還為自己立下了軍令狀:“如果湖南戰勝,是國家和委員長之福。如果戰敗,我就自殺以謝國人!”
他命人趁着戰爭還未正式打響,把日寇可能利用到的路徑全部破壞掉,還叫人挨家挨戶地勸說當地百姓把糧食都藏起來。後來日寇在物資短缺的時候到村中搜刮,結果東西都沒搜到,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作戰能力。日寇不肯就此罷休,一再地發動進攻。
在這次作戰中,薛岳使用了一種他獨創的作戰方法,先將日寇引誘到指定地點,然後通過火力據點將日寇陣形進行分割,最後一片一片地圍殲。這種方法就叫做“天爐戰法”。通過這種方法,僅第一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便大獲全勝,將日寇趕出300多里地。
天爐戰法
之後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時,薛岳將“天爐戰法”運用得越發爐火純青。日寇被打得落花流水,最終在長沙一帶留下了超過11萬具屍體,人們紛紛稱呼薛岳為“戰神”。就連總司令岡村寧次都忍不住發出了“撼山易,撼薛將軍難”的感嘆。
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最大勝利,大大提升了我軍士氣。這一戰不僅僅是屬於中國的勝利,當時在太平洋戰場上與日寇作戰的美軍落於下風,整個世界戰場範圍內,反法西斯的戰爭形勢很不樂觀。
而這次長沙會戰的成功,在振奮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同時,也給西方國家打了一針強心劑,同盟國再次對戰爭勝利充滿了希望。為了表彰薛岳,不僅國軍政府給他頒發了勳章,就連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也嘉獎了薛岳一枚自由勳章。
但是在抗日戰場上頻立戰功的薛岳,等到解放戰爭時期,除了兩淮之戰的勝利,之後卻是屢戰屢敗,讓蔣介石對他非常不滿意,頻頻懷疑薛岳對自己的忠心程度,認為薛岳“指揮無力,名聲低落”,還不顧其他國軍將領進言,把薛岳的職位給撤了。
薛岳
事實證明,薛岳確實有些指揮無力了。在解放戰爭最後時期,薛岳撤守海南島,用10萬兵力打造了“伯陵防線”,卻依然在解放軍面前敗下陣來。薛岳只得狼狽地逃去了台灣。
悲哀的“吉祥物”
在這座小島上,薛岳作為某種程度上的“吉祥物”,先後受到了蔣介石和他長子蔣經國的禮遇,住進了他們為其安排的豪宅中,但是所有加身職位全是無用的虛職,平日里薛岳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阿里山下的家中,有人來拜訪,他就沏茶請人來坐着聊天。這樣的生活雖然遠離了權勢,卻也給薛岳帶來了難得的平靜。
薛岳(中間)
他的身體一直非常健康,但薛岳對眼下的生活卻依然不滿意。他退守台灣是不得已之舉,薛岳本身並不想離開大陸的家鄉。所以在來到台灣後,薛岳很少去遊山玩水,因為他覺得這裡的風景根本比不上大陸。
等到蔣氏父子先後去世,薛岳在台灣的依仗也消失。有些心懷不軌之徒企圖趁機徹底分裂大陸和台灣,薛岳堅決反對,始終不肯低頭。這些人恨薛岳多管閑事,停掉了給薛岳的津貼。
很快,薛岳就沒有足夠的資金支付房費了,此時台灣的某家銀行趁虛而入,向薛岳索要高額的房租不成,竟然將他告上了法庭。於是就出現了開頭那一幕。
法庭上,薛岳已經是97歲高齡,他不禁想起自己的過往經歷,悲從中來,情不自禁地高呼:“我曾經消滅過10萬日軍啊!”
現場頓時鴉雀無聲,大家都對薛岳的處境十分同情,最後迫於輿論的壓力,那家銀行只得灰溜溜地選擇放棄。但薛岳也不願意再住在那座豪宅中,他搬進了一間簡陋的小屋子,長子特意辭掉了在美國的工作,趕回來照顧他。
薛岳託人多方打聽,聽說在大陸的家鄉和故居,在黨中央的關照下,一切還如當年那樣,保護得很好。薛岳非常感動,更加懷念起家鄉。但他知道,以自己這個年紀,有生之年很難再回到大陸了。於是薛岳便委託世界家屬總會訪問團,將自己珍藏多年,背面寫着他親自題詞“桑梓情深”的一面銅鏡送回了老家,聊解思鄉之情。
1998年,103歲高齡的薛岳平靜地去世了。這位將軍晚年遲暮之年遭遇不公,但他在抗日戰爭中的功績不該被抹殺。致敬每一個抗日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