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在芯片領域長期處於短板,尤其是在一些關鍵設備的應用中,運用的芯片主要是西方國家的,外國人可以隨時遙控關停設備。直到中國“龍芯”誕生之後才打破這一束縛,“龍芯”的誕生離不開黃令儀的辛勤付出。

1936年12月,黃令儀出生在廣西南寧的一個書香之家,原名廖文蒂。她的父親廖葛民是廣西博物館的創始人,也是首任館長,她的母親是北大化學系的才女,任教於廣西化學研究院,家中有兄妹9人。
黃令儀在家中排行第三,她尚在襁褓中就遭遇了日寇全面侵華,父母抱着她輾轉到過桂林、平樂等地避難,一家人過着流離失所的生活,在日寇橫行的年代,能活着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從能記事起,黃令儀就記下了戰亂中人們的不幸和恐慌,面對日寇的侵略,小小年紀的黃令儀就立下了救亡圖存一心報國的志向。她自幼聰穎,加上有父母的影響,黃令儀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
1949年,13歲的黃令儀考上了漢民中學,與眾多女孩子不同的是,黃令儀對數理化更加情有獨鍾,她立志要用畢生所學去報效祖國。黃令儀在校期間勤奮學習,絲毫不知疲倦,1954年,她憑藉出色的成績考入了華中工學院。

在入學的第二年,黃令儀就被批准入黨了,1958年,黃令儀從華中工學院畢業,由於成績優異她順利進入清華大學半導體專業學習。1960年,從清華畢業後的黃令儀回到了華中工學院,她帶領團隊研製出了半導體二極管。
1964年,黃令儀參加了中國首台空間計算機的研發工作,在經歷過多次失敗之後,黃令儀的團隊終於成功研發出了中功率管,1966年8月,首台空間計算機面世,並把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天。
後來由於經費的問題,黃令儀的實驗室一度被關閉,1987年,黃令儀進入了初創的中國科學院微電子中心工作,51歲的黃令儀成功設計出了一款控制洗衣機的芯片,此後黃令儀長期在芯片領域耕耘。

2001年,已經退休的黃令儀響應號召,打造中國人自己的芯片,她加入到了龍芯研發團隊,並擔任項目負責人,龍芯1號和2號相繼取得成功,龍芯3號也在2009年研製成功,徹底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黃令儀被譽為“龍芯之母”。
2014年,黃令儀回到老家桂林開始退休生活,沒想到龍芯項目遇到了難題,黃令儀再次結束退休生活投入到科研中。由於長期勞累,黃令儀的身體衰老很快,聽力也出現了問題,即便如此她仍不願回桂林休養。
幾十年來,黃令儀一直過着簡樸的生活,在物質上她沒有什麼講究,從不挑吃、穿,也不挑剔住房,她在分配的小房子里一住就是30多年,有人笑話她“傻”,她卻對此毫不在乎。

黃令儀取得了科研專利很多,主持的項目和獲獎也非常多,如果她追求金錢可以說是要多少有多少,不過她從不追求金錢,她所追求的是要“擦乾祖國身上恥辱”。2023年4月20日,黃令儀病逝,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