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男子質問女子遛狗不牽繩被打,狗繩長度與文明程度孰先孰後?

2025年06月03日15:30:18 搞笑 8116

相關共識的建立,不只是狗繩的長度問題,更是社會文明的高度問題。當下的每一次衝突,都是制度建設、治理實踐與公共意識的一次補課

近日,據極目新聞報道,今年2月,重慶的劉先生在小區質問兩名女子遛狗為何不牽繩時,被其中一人打成輕傷二級,此事經報道後引發廣泛關注。

報道顯示,當晚劉先生牽着朋友的狗準備出小區,遭到兩隻沒牽繩的狗瘋狂追趕,而後被撲倒在綠化帶里。事後他責問對方卻遭到其中一人回懟,隨後雙方發生糾紛。“她打了我一耳光”“她又衝過來搶我的手機,並用手機狠狠砸我面部,鮮血直流”,劉先生稱。他報警後,警方擬刑事立案,但後來女子取保候審。相關小區物業和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均表示,當地有明確規定,遛狗必須拴繩牽繩

評論丨男子質問女子遛狗不牽繩被打,狗繩長度與文明程度孰先孰後? - 天天要聞

乍看之下,這是一場鄰裡間的爭執,然而背後折射出的卻是在寵物飼養與管理方面,制度執行與社會共識的雙重滯後。2021年修訂施行的動物防疫法已明確規定,攜帶犬只出戶的,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並採取系犬繩等措施。但現實中,犬只擾民、矛盾衝突仍時有發生。這一困境,早已不止於個人素質問題,更是對公共規則執行力與社會治理體系的深刻考驗。

近年來,隨着寵物行業的發展,寵物犬貓在城市生活中日益常見。據報道,2024年以來我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已超過1.2億隻,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元。寵物日益成為家庭的重要角色,但隨之而來的是公共管理壓力的持續上升。當寵物頻繁出現在小區、街頭、咖啡廳、商場等場所,人與動物同處一域已成常態。與此同時,城市空間並不只屬於愛寵人士,還包括不養寵物甚至不動物的居民。多元人群同處於公共環境中,權利邊界、生活方式、公共衛生等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交集與摩擦。

這種摩擦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寵物友好”的真正內涵。當下,部分“寵物友好”的倡導更多流於商業包裝與營銷噱頭,寵物公園、餐廳越來越多,卻缺乏相應的管理規範與責任約束。犬只擾民、糞便未清、兒童被驚擾等問題並不鮮見,一些養寵者以“我家狗不咬人”為由規避規則,個別不養寵者則以相對極端的方式回應,甚至出現傷害動物的行為。這種對立情緒不僅會破壞公共秩序,也會阻礙真正的“寵物友好”社會氛圍的建立。

對於寵物相關的治理體系,其實需要在長時間的協商、博弈和社會教育中逐步形成。比如,對於違規行為,不僅應有處罰,還應通過優化執法流程、社區協作和持續宣傳,將規則逐步轉化為社會共識,建立起養寵人群與非養寵人群之間權利與義務的平衡結構。

在構建公眾共識、推動文明養寵方面,相關公益組織可以進一步將重點轉向社區實踐,如志願者進入公園、小區等公共空間,勸導不文明行為、清理狗便、普及法規知識等,不僅能有助於改善現實秩序,更能促成“寵物立法是規範人、保障全民權益”的理念深入人心。相關公益組織作為連接民意與制度之間的橋樑,若能與基層治理和執法力量協同配合,相信會為伴侶動物立法和日常治理提供更堅實的社會基礎。

而推動制度落地,不僅要有法律文本的明確,也需要治理能力的跟進。動物防疫法對牽繩義務已有清晰要求,接下來還需補齊執法短板,完善舉報與快速處理機制,探索建立“犬主信用積分”制度,對屢次違規者加大約束,實現常態監管,對積分保持得好的犬主,給予適當的物質和精神鼓勵,獎優罰劣。同時,還應賦予居委會、物業、志願組織等更明確的協助治理職責,讓“鄰里自理”成為可行機制,而不能讓善意提醒規則的市民獨自承擔後果。

前述事件再次敲響警鐘:真正的“寵物友好”,不是“寵物優先”,而是要讓所有人都能安心、體面地共享公共空間。這份共識的建立,不只是狗繩的長度問題,更是社會文明的高度問題。當下的每一次衝突,都是制度建設、治理實踐與公共意識的一次補課。希望這樣的補課能越來越少,也越來越不必靠傷害和對立來提醒人們“該上課了”。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周威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我給班長爭口氣 - 天天要聞

我給班長爭口氣

像上學時的班主任一樣,我的班長丁輝也經常開玩笑:“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孬的兵。”說這話的時候他皺着眉,繃著臉,右手搓着下巴,好像有多大心思。生活中的丁班長和藹可親,但是一到專業學習和實裝操作,他看我們總是“恨鐵不成鋼”。不是喊着“跑位利索一點”就是“接線加快速度”,要不就是在推頂蓋的時候被班長催:“兩個...
“帶徒加4分”快逼瘋51歲教師!職評亂象後,多少老實人寒了心?躺平還是捲起來? - 天天要聞

“帶徒加4分”快逼瘋51歲教師!職評亂象後,多少老實人寒了心?躺平還是捲起來?

6月30日,放暑假第一天午飯後,李老師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睡不着,“我又快被職稱逼瘋了!”手機叮地響了一聲,又是一條職稱評審細則的群通知。她想想起辦公室里年輕教師們竊竊私語“帶徒加4分”的新規,胸口像壓了塊石頭。51歲的她教齡28年,高級職稱卡了7年,而辦公室里40歲的教研組長早已是副高——就因為人家每年都帶徒...
“醫生,我天天聽到鵝叫,雞叫”,說完患者詭異的笑了…… - 天天要聞

“醫生,我天天聽到鵝叫,雞叫”,說完患者詭異的笑了……

醫脈通-臨床病例平台醫脈通臨床病例平台,為醫生保留的病例交流線上站,快來一起討論,共同學習。63歲男,因“聽幻覺半個月,加重伴頭痛3d”入院。患者自訴半月前受涼後出現聽幻覺,表現為聽到鵝叫、雞叫和人們之間的交談聲,伴不自主發笑,並有明顯的反應遲鈍,無言語不清,無肢體障礙,不能配合入院檢查及治療,偶有衝動...
一地最新通知:連放8天假! - 天天要聞

一地最新通知:連放8天假!

據四川涼山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此前發布的關於202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火把節7月18日至7月24日放假調休共7天除了火把節7月17日的民族團結進步節也將放假1天總共可以連放8天假7月13日(星期日)、7月26日(星期六)2天調休上班除國家的法定假日外,涼山州還多了“民族團結進步節”“火把節”“州慶”“彝歷新年”四個節假日...
2025車圈上半場:炒米,吵架,抄底 - 天天要聞

2025車圈上半場:炒米,吵架,抄底

6月,零跑交付4.8萬台,連創歷史新高;小鵬交付3.46萬台,上半年銷量近20萬台,已超2024年全年......7月1日,業績亮眼的新勢力品牌都會趕早公布數據。受制於一期工廠產能,小米汽車的6月交....
低頭3秒,3條人命!64歲司機一個動作毀6個家庭,法律會怎麼判? - 天天要聞

低頭3秒,3條人命!64歲司機一個動作毀6個家庭,法律會怎麼判?

2025年7月1日11時,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一路,一場本可避免的慘劇發生了——64歲的司機陳某低頭看了一眼手機,車輛瞬間失控,撞向路邊行人,3人死亡、3人受傷!圖片來自官方通報現場觸目驚心,行人橫七豎八倒在血泊中。廣州交警迅速控制陳某,排除酒駕、毒駕,初步認定:低頭看手機導致車輛失控,負全責。圖片來自網絡法律焦點...
別讓“向上取整”成為快遞潛規則 | 時評 - 天天要聞

別讓“向上取整”成為快遞潛規則 | 時評

近日,澎湃新聞“馬上測”購買8件凈重為2.5kg的樣品,購買相同規格包裝進行打包並自行稱重,總重量為2.7kg左右,此後記者分別通過8家常用快遞公司,以“標快”“普快”的方式郵寄到市內同一地點。本次測評發現,8家中,有半數快遞企業在續重收費中存在“向上取整”行為,將2.7kg的樣品按3kg甚至4kg計重收費。按照現行規定,...
四川一地連休8天,網友:羨慕說累了 - 天天要聞

四川一地連休8天,網友:羨慕說累了

據四川涼山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此前發布的關於202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火把節7月18日至7月24日放假調休共7天除了火把節7月17日的民族團結進步節也將放假1天總共可以連放8天假7月13日(星期日)、7月26日(星期六)2天調休上班除國家的法定假日外,涼山州還多了“民族團結進步節”“火把節”“州慶”“彝歷新年”四個節假日...
網約車司機越來越古怪:為什麼在接客前要問腦筋急轉彎? - 天天要聞

網約車司機越來越古怪:為什麼在接客前要問腦筋急轉彎?

這兩年不少乘客發現打網約車越來越神秘了在社交平台上有人反映現在打車不僅要玩腦筋急轉彎而且越來越像整蠱遊戲了因為在他們的打車經歷中出現了一種神秘現象一開始叫車還挺正常的收到司機消息時懵逼了司機一開口不是我到了而是知識問答他們一本正經的“按照”平台要求提問太陽大還是月亮大不管你怎麼回答答案永遠不對司機...
放假通知:連休5天!不調休!(不是所有人) - 天天要聞

放假通知:連休5天!不調休!(不是所有人)

來源:楚雄州文化和旅遊局、楚雄文旅、杭州日報“東方狂歡節”彝族火把節即!將!到!來!根據此前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202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7月16日—18日放假共3天,無需調休加上周末可以連休5天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節日享有“東方狂歡節”美譽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