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女士度過第12個情人節

2025年02月14日23:33:09 美食 1952

和李女士度過第12個情人節 - 天天要聞

先打個預防針,想要問我為啥談了這麼久還不結婚的朋友,可以去看這篇《關於我為啥還不結婚》,裡面有詳細說明。

這是和李女士在一起之後,度過的第十二個情人節

記得2019年,我來上海的第一年,和李女士過情人節,在靜安大悅城的頂樓,找了一家西餐廳吃飯,據說還是某個明星開的。

昏暗的燈光下,我倆看着盤子里半生不熟的牛排,面面相覷。

沒有浪漫,沒有曖昧,只有醫學生對健康的擔憂:“這玩意兒……不熟吧?”

吃完出來,大悅城頂上有個摩天輪,我問李女士要不要坐。

李女士眼神迷離,面頰酡紅。

別誤會,沒喝酒,也不是什麼意亂情迷,純粹就是被頂樓的風凍的。

拉倒吧,這浪漫誰愛享受誰享受,我倆裹着羽絨服,灰溜溜地回家了。

李女士不太愛那些形式浮誇的浪漫。

什麼格調優雅的餐廳啊,精緻的小酒館啊,時尚復古的買手店啊,煙花啊音樂啊漂亮的雞尾酒啊啥的,她都不喜歡。

我大學學吉他的第一首歌,是逃跑計劃夜空中最亮的星》,李女士覺得很好聽。

去年逃跑計劃來上海演出,我琢磨着要不要買個票,在現場給李女士表個白,甚至求個婚啥的,就在《夜空中最亮的星》那首歌,也算是和青春呼應上了,多浪漫。

李女士:“你要是敢讓老娘丟這個人,我一頭撞死在現場。”

emmmmmm

浪漫不了一點兒。

和李女士度過第12個情人節 - 天天要聞

之前幾年,經常給李女士買花,什麼生日、情人節、七夕,都買,就是那種一大捧的,有着精緻包裝的。

李女士表示不勝其煩。

畢竟那種花,一大捧,家裡花瓶插不下,還有包裝紙啊系帶啊啥的亂七八糟,過度包裝屬於是。

後來學聰明了,買花不再大張旗鼓了,也不再挑日子了,啥時候出地鐵站,看到有推個車買花的,買上一小束,溜溜達達地帶回家,插幾天。

兩個人日久之後,浪漫就成了一些細微之處的尋常。

什麼節日啊、生日啊、紀念日啊,想起來了就過一過,想不起來就算了。

因為太多了。

年輕時喜歡大張旗鼓,大操大辦。

之前她生日的時候,經常送花送蛋糕到她宿舍和單位。

但李女士也不是什麼很高調的人,我這就整的她挺尷尬,在一眾同事和同學的眼光中,只能幸福。

現在,花都送過來一遍,也沒什麼新鮮,蛋糕想吃的時候就買,根本等不到什麼日子。

鮮花、蛋糕、紅酒、浪漫,這一套玩意,在過往堆砌成的諸多畫面里,顯得金玉其外而又千篇一律。

和李女士度過第12個情人節 - 天天要聞

自從我學會做飯之後,李女士的點菜技能愈發嫻熟。

她在刷小紅書的時候,看上哪道菜了,就隨手私信給我:“我要吃這個!”

大部分菜都不算難,我這種經年老廚子稍微琢磨一下就能復刻出來。

李女士吃飯的習慣很怪,她喜歡那種軟爛的,老太太吃的那種口感,但還得是成型的食物,不能是糊糊啥的。

比如麵條,得煮到軟爛,但還不能斷,能撈起來。

炒菜也是,什麼土豆絲啊,青椒啊,包菜啊,本來這種蔬菜類的,應該是脆生的口感吃起來才好。

李女士不,她一定要蔬菜口感也是那種面的,咬起來不脆的。

但這幾個菜,一般都是猛火爆炒,那個火候要想把蔬菜炒軟,就很容易糊鍋,要麼就得多放油,但李女士又不要油很多。

只要我炒的不夠軟爛,到李女士嘴裡,就倆字兒評價:“不熟。”

我苦口婆心給她解釋這個熟了,蔬菜本身就應該是這個口感,巴拉巴拉解釋一大堆,李女士就倆字兒:“不熟。”

……

給我氣的,很想跟她也不熟。

後來沒辦法了,我研究了一下,猛火爆炒完,火開到最小,蓋上蓋,把水汽燜到裡頭,燜一會兒,菜就軟了。

李女士對我的工作流程改進給予了充分肯定。

但該說不說,李女士捧起場來,那是真的情緒價值拉滿。

如果我做的某個菜她覺得好吃,會用非常誇張姿態來表達。

中華小當家》看過吧,就裡面那些人吃過小當家的菜之後,突然BGM響起來,一個個臉上掛着誇張的表情,升天了一樣。

李女士差不多就是這個狀態。

那還說啥了,人家情緒價值都給到這個程度了,干!老夫還能再整個滿漢全席!

和李女士度過第12個情人節 - 天天要聞

今天是情人節,但上海下雨。

本來昨天晚上我們倆說好,今天晚上出去吃個浪漫的飯。

但不巧下雨,又冷,李女士就不願意出去了。

我昨晚做了個荷蘭豆炒五花肉,本來是給李女士今天早上拌粉吃的,但她早上起晚了沒吃,就說晚上回去吃掉算了。

她到家比我早,五點多的時候,我就收到了她“超級好吃”的評價。

晚上回到家,照例是李女士躲進被窩裡,等我回去了,突然鑽出來嚇我一跳。

兩個三十多歲的人了,還在玩這種幼稚的把戲,且樂此不疲。

年輕的時候,我是個浪跡天涯的人,什麼新疆西藏雲南大理,咱都去過,在天山山麓上追逐過羊群,在海拔5000的崗巴拉山頂上放聲歌唱過,在蒼山洱海邊騎車子,在人民路喝的爛醉如泥。

我見過大山大河,天高海闊。

定居上海之後,待的最多的地方,卻是廚房。

經常做飯的人都知道,做飯本身就是個綜合類的大工程,備菜、備料、處理食材、蒸煮煎炸、洗碗刷鍋、收拾灶台……

有時候刷着碗,望着窗外就出了神,腦子裡就蹦出萬青的那句歌詞: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確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今天收拾完廚房,坐在沙發上,李女士坐在我腿上,抱着我在耳邊說:

“你再也不會孤單了。”

這一刻,去他媽的山川湖海吧。

我只要

晝夜、廚房與愛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別再這樣吃素菜了 否則等於在喝油! - 天天要聞

別再這樣吃素菜了 否則等於在喝油!

減肥的你,是否還在這樣吃素菜?不僅不會瘦,可能還會導致脂肪含量增加數百倍!以下這幾類蔬菜要注意吃法:1、疏鬆多孔類食材,比如茄子、絲瓜、凍豆腐、麵筋、烤麩等。這類食材質地比較鬆軟,內部結構有些孔洞,特別擅長吸收湯汁。2、澱粉類食材,比如土豆
興縣亮相2025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 精品雜糧與紅色文旅雙輝閃耀 - 天天要聞

興縣亮相2025年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 精品雜糧與紅色文旅雙輝閃耀

5月10日至12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會在浙江德清隆重舉行。在這場匯聚全球品牌精英、共謀品牌發展未來的盛會中,興縣憑藉獨具特色的優質小雜糧產品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精彩亮相,成功榮獲“2025年度文旅融合榜樣城市”稱號,縣旅投公司代表獲評“文旅品牌推薦官”,為“紅色興縣,雜糧之鄉”的品牌形象再添華彩。縣委常...
“全典牛奶”“橙果粒”……這些山寨食品的坑你踩過嗎? - 天天要聞

“全典牛奶”“橙果粒”……這些山寨食品的坑你踩過嗎?

*本文為《半月談》2025年第9期內容如今,山寨食品的“勢力範圍”早已突破傳統農村市場的局限,憑藉與正品高度相似的包裝、極具迷惑性的名稱以及低廉的價格,悄然潛入監管薄弱地帶,在網購、外賣等平台以及一些線下零食店等渠道頻頻 “冒頭”。“搭車”線上售賣“看着像老乾媽,包裝上的名字卻是‘陶碧華’”“遠看是金典牛...
初夏養生新寵|艾草八珍糕:古方智慧與現代科學的味覺交響 - 天天要聞

初夏養生新寵|艾草八珍糕:古方智慧與現代科學的味覺交響

一、喚醒食材本味的養生哲學在追求健康飲食的當下,一味融合傳統葯膳智慧與現代營養科學的點心——艾草八珍糕,正悄然成為廚房裡的新寵。這款糕點以八味本草為基,艾草點睛,既延續了古方“葯食同源”的精髓,又通過科學配比讓養生變得觸手可及。
自己在家做飯,吃起來健康,關鍵還實惠 - 天天要聞

自己在家做飯,吃起來健康,關鍵還實惠

胃和心,總要有一個是滿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憂傷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擋!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請關注典典小廚。喜歡我的家常美食分享就請點贊、收藏、評論、再順手轉發一下吧!當然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歡迎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
定安有戲丨茶煨煙火氣,品定安“慢”生活 - 天天要聞

定安有戲丨茶煨煙火氣,品定安“慢”生活

瓊音雋美 戲韻悠長5月16日20:00—21:30這裡有戲定安有戲茶根老爸茶館於2024年10月1日開業茶店設有休息區 兒童活動區當地特色產品銷售區和停車區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主要經營傳統咖啡、老爸茶 潮流茶飲和當地小吃等餐飲產品定安此外,這
露營美食新體驗,黑科技納拓6合1燒烤套裝體驗,真值了 - 天天要聞

露營美食新體驗,黑科技納拓6合1燒烤套裝體驗,真值了

我和家人計劃一次說走就走的近郊露營,娃還吵着要吃戶外燒烤。出發前想着整理裝備,如果要燒烤,鍋碗瓢盆的肯定拿不少東西啊,提前準備好食材怕不新鮮,現場處理怕麻煩,我有點發了愁。菜刀、砧板、燒烤夾、削皮刀……零零碎碎豈不是要堆成小山,光是搬運估計也挺麻煩。直到朋友聽說我要帶娃戶外燒烤,直接給我送了一套納拓...
又來“白蝦傳說”?台網民:看膩了 - 天天要聞

又來“白蝦傳說”?台網民:看膩了

自2023年洪都拉斯宣布與台當局“斷交”,轉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部分台媒不斷翻炒所謂“洪都拉斯因白蝦滯銷後悔”的新聞,由於此類報道缺乏真憑實據,被島內網民戲稱為“白蝦傳說”。12日,當台媒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