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飯局酒局多了起來。大家在歡聚暢飲的同時,往往忽視了過量飲酒帶來的嚴重健康風險。
1斤白酒下肚男子嘔血不止
約吐出身體一半的血量
35歲的顧先生平日里就酷愛飲酒,最近臨近春節更加頻繁。某日晚上,他喝了近一斤白酒,次日早上便開始嘔血,三個小時內竟嘔血6次,家人見狀連忙將其送醫。
內鏡下,顧先生的食道的狀況觸目驚心:食道靜脈顯露,食道黏膜自賁門撕裂至食道中段,撕裂處有一血管,血管破口正不斷噴涌鮮血。
據初步估計,顧先生此次出血量高達1000-2000毫升,將近成年人整體血量的一半,如果不是救治及時,後果不堪設想。目前,顧先生已經從icu轉到普通病房。
飲酒過量
易導致嚴重併發症
甚至死亡
春節約飯需多加註意
過量飲酒到底傷哪兒?
胃遭殃!
空腹過量飲酒會使胃黏膜充血水腫。如本身有潰瘍病,可致潰瘍複發,甚至出血、穿孔等。
長期飲酒,因酒精和飲食結構的不同,可使胃內酸性環境發生變化。由於細菌繁殖,亞硝胺類物質增多,可能引起胃癌或加速潰瘍惡變。
傷心臟!
酒精會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的氧消耗和負擔;
使患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心肌進一步缺血,易引起心絞痛或心律失常;
使功能較差的心臟發生心力衰竭;
使血壓波動,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小心肝!
酒精主要在肝臟中代謝,如飲酒過量,可能會出現酸中毒。另外,長期過量飲酒,或將出現脂肪肝、肝硬化等。
注意這些事
小酌更放心
吃了這幾種葯,酒萬萬喝不得
⚠️不管你吃的是什麼葯,喝的是什麼酒,只要在吃藥,就不能喝酒。
近日,安徽蚌埠民警接到緊急救助稱,一名女子服用頭孢後大意喝了酒,已經昏迷。民警趕到現場將已意識不清的女子送醫救治,目前女子已脫離生命危險。
服用了以下幾種藥物,酒是萬萬喝不得的:
抗菌藥物(頭孢類等)
大部分頭孢類藥物都含有類似雙硫侖化學結構的甲硫四氮唑基團,若在服藥前後飲酒,可能會導致雙硫侖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是用藥後飲酒,可能出現面部潮紅、結膜充血、視物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呼吸困難、驚厥,甚至死亡等。)一旦出現雙硫侖樣反應,應及時停葯和停用含酒精類製品,輕者可自行緩解,較重者需送醫院吸氧及對症治療。
非甾體類消炎藥
這個類別里,有不少生活中的常見葯,例如解熱和鎮痛的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這類葯若遇上酒精,消化道就要遭殃了,有些是增加肝毒性,有些是引起胃黏膜病變,或胃潰瘍複發,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風險。
注意:大多數復方感冒藥都可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
降糖葯
如胰島素、二甲雙胍、磺酰脲類降糖葯等。酒精本來就會促進胰島素分泌,飲酒以後,血糖降低,如果再吃降糖葯,就可能會冒虛汗、心跳加快、顫抖、昏迷。
降壓藥
如利血平、硝苯地平等。過量飲酒具有擴張血管、抑制交感神經及血管運動中樞、減弱心肌收縮力的作用。如果酒後服用降血壓葯,將使小血管更為擴張,血容量進一步減少,血壓驟降,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或暈厥。
吃點東西再喝酒
喝酒前,可先食用一些高脂肪、高蛋白或高碳水類食物,既能避免醉得太快,也能減少酒精對食管、胃產生的直接刺激與損傷。
不要混着喝
各種酒混在一起喝,首先會讓我們不自覺地飲酒過量。而且兩種以上的酒混着喝還會表現出某種“協同作用”,對人體傷害更大。
喝得別太快
飲酒後,乙醇在幾分鐘內就能進入血液,只需30-120分鐘,血中的乙醇濃度就可達到最高。喝得快會讓乙醇濃度升高得快,很快就會進入醉酒狀態。
別與碳酸飲料混喝
一些人認為酒中加入碳酸飲料可以稀釋酒精濃度,也能讓口感變好。其實,這樣容易越喝越多,而且碳酸飲料中的二氧化碳,會撐大胃的容積,加快酒精從胃進入小腸的速度,小腸比胃對酒精的吸收能力要強得多,所以更易醉酒。
喝酒間隙多喝水
有利於促進酒精的稀釋和代謝,加速酒精排出體外的進程,也可減少酒後口渴等不適。
在此提醒
飲酒需適量,切勿貪杯
春節聚餐時
應控制飲酒量,避免空腹飲酒
減少酒精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來源:央廣網綜合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杭州市一醫院城北院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