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預製菜,簡單來講,就是半成品的可食用的各種菜肴,比如各種蓋澆飯的菜,都可以做成預製菜品,像我們持的梅菜扣肉、紅燒肉、土豆炒牛肉等,這些預製菜被裝進一個個塑料袋中,我們想吃的時候,拿着預製菜一加熱,倒在蒸好的米飯上,直接食用,方便的很,甚至,口感和口味也遠超在飯店裡吃現做的,最關鍵的是,這玩意兒它便宜啊!
第一次接觸到這玩意的時候是2007年的時候,我在上海的某樂迪KTV里工作,當時的工作崗位是廚房,專門做簡餐的,一進到廚房的時候,我都傻了,這都沒有明火,怎麼能稱為廚房呢,只有兩個電磁爐,油鹽醬醋都沒有,甚至沒有刀,只有剪刀。
一頭霧水的我也沒有問那麼多,畢竟,我只是個打工的,人事面試的時候沒有問我有沒有廚房經驗,而且還說工作很簡單,老師傅帶半天就可以了。果然,老師傅帶了我倆小時,我就會了,原來一切如此簡單。
由於是KTV嘛,自然不能做大餐,所謂的簡餐大有台灣的風格,畢竟這家KTV就是台啟。簡餐都是固定好的,分為不同檔次的,基本上是一個蓋澆飯+一杯冰紅茶+布丁一個+雞翅6個,兩種檔次的簡餐只有雞翅數量的區別。
雞翅嘛,冷凍得腌制好的,微波爐轉一會出餐,布丁嘛就是用布丁粉沖水,倒入器皿進行冷卻,蓋澆飯就是電飯煲里做好的米飯,加上所謂的預製菜包:台式滷肉、梅乾菜扣肉糧種,對了還有意大利肉醬面,意大利粉煮好,撈出來,肉醬也是預製的,熱水裡熱一下,澆上去就可以了,老實講,那些味道聞起來還真不錯。
那個時候,真的感慨上海真是個奇妙的地方,飲食都可以如此方便。隨着年齡的增長,看了各種資料,也漸漸地明白了預製菜是個什麼玩意了。
直到前段時間,我有個朋友開的小飯店,是那種專門做外賣的小店,其實在他開小店之前,我們經常在一起吃吃喝喝的,自從開了小店,他總是在電話里說忙。有一天晚上,他喊我去他的小店喝兩杯,我就去了。他說他不準備幹了。
我問他怎麼了,他說太累了,不想幹了,據他說,每天一睜眼早上10點,就是干,一直干到晚上12點,實在是熬不住了。
我說你可以啊,那生意一定不錯吧,他笑着搖搖頭,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哥們,我記得以前的你不會做飯啊,怎麼就做起廚師開起飯店了?
他說,現在,開個小店,根本就不用廚師,根本就不用你會不會掂勺,一切都是半成品,一加熱就可以了。
說著,他就推開廚房的門,帶着我進去看看,我剛進門就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跟之前我所待的廚房簡直如出一轍,而且我發現,他做的也是簡餐模式,等於說一個套餐下來,有甜品,有主食,有飲料,所有的一切都是半成品。
朋友說,一份菜包6塊左右吧,加上米飯和打包盒,飲品,甜點,加起來不到10塊錢,售價19.9,除去外賣費用,一份餐能有4塊左右的利潤,很有可能一份菜包,可以勻成兩份餐,這樣下來,利潤就更高了,一天100多份吧,生意淡的時候80多份。
為了這個生意,他已經是將近一年沒有正常的生活了,他還說,大部分飯店如今都用菜包了,除了青菜一類要求新鮮的,肉菜基本上都是菜包。
預製菜,顧名思義都是提前做好的,甚至是提前幾個月,通過機械化流水線做好,冷凍起來,進行售賣的,這其中防腐劑含量可想而知。本來,這一產品的問世就是為了方便特殊情況下,方便人們就餐的產品,類似於方便麵,但是,很顯然,目前飯店為了在內卷中生存,都選擇了預製菜包,畢竟它不但便宜,而且,可以為飯店省下廚師的成本,要知道一個飯店最大的開支就是廚師。
很顯然,如今大眾餐飲行業,別人用,你不用,你出餐就比別人慢,你的菜就比別人貴,你開飯店的成本就比別人高出一個廚師的工資。這樣對着卷下去,廚師這一行業算是廢了而我們的飲食安全也跟着逐漸的失去了底線。
真不敢繼續想下去了,幸虧,如今的我基本不在外面吃飯了,一直以在家做飯為主,但我想說的是,如果任由預製菜去佔領我們的餐桌,那將是一個多麼可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