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潮峰投研
“為投資者創造價值”是公募基金常被提及的使命,但富國基金近期卻因“董事長高薪”與“基民長期虧損”的強烈反差,陷入輿論漩渦。
當董事長裴長江兩年領取超250萬元薪酬的消息曝光,旗下美女基金經理王園園管理的多隻產品持續血虧的現實,更是讓投資產生諸多質疑。
富國基金百億美女基金經理王園園血虧,多隻基金陷入長期虧超20%
從數據來看,王園園管理的多隻基金任職回報為負,且部分基金虧損時間跨度長。

像國富遠見優選混合C,自2022年2月16日任職至今超3年,任職回報-5.93%;國富遠見優選混合A同期任職回報-3.99%。
還有國富品質生活混合C,2021年7月16日管理至今3年多,回報-26.31%;國內需增長混合C,同時間段任職回報-27.82%,虧損幅度較大。

國富高質量混合自2021年6月16日管理以來,4年多時間任職回報-24.88%;國富消費主題混合C,2021年1月18日起管理,4年多回報-29.41%。
國富價值創造混合C、A,2021年1月13日管理至今,分別虧損-29.54%、-27.63%。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富消費精選30股票A,2020年11月05日-2024年07月08日管理期間,任職回報-30.94%;國富消費精選30股票C,2024年6月6日-2024年7月08日短短32天,就虧損-7.73%。
不過,並非所有產品都持續低迷。例如國富內需增長混合A,王園園自2020年3月26日管理至今5年多,任職回報達33.35%;國富品質生活混合A,2019年3月20日管理至今6年多,回報67.63%;國富消費主題混合A,2017年6月16日管理至今8年多,更是取得127.61%的可觀回報,展現出一定的管理能力。
王園園管理的基金中,既有任職回報超127%的國富消費主題混合A,也有虧超29%的同類產品,這種極端分化值得深思。
這背後,是投研團隊對不同產品的策略執行差異,還是基金經理“精力分散”導致的顧此失彼?
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一個問題,公募基金經理“一拖多”現象普遍,王園園同時管理多隻基金,總規模龐大,精力分散或影響業績。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數量是否應設限?
如何平衡“規模擴張”與“業績深耕”?若基金經理無法對每隻產品投入足夠精力,“業績分化”將持續上演,基民恐怕成為最終受害者。

董事長裴長江兩年250萬高薪,基民虧損何解?
裴長江作為富國基金董事長,2022-2023年從股東海通證券處領取超250萬元薪酬。而同期,旗下多隻基金業績慘淡,基民虧損嚴重。


這種“薪酬-業績”的脫鉤,似乎違背了公募基金行業“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基本邏輯。
眾所周知,公募基金的核心是“代客理財”,管理費收入依賴基金規模與業績表現。當基民因基金虧損不斷贖回,基金規模縮水,管理費收入本應受影響,高管薪酬卻未體現這種關聯。
部分業內人士質疑,“董事長的高薪,是基於公司整體業績,還是單純的‘職位福利’?若公司旗下基金長期虧損,高管薪酬是否應相應調整?”
富國基金的薪酬爭議,折射出公司治理結構的隱憂。在當前架構下,高管薪酬由股東決定,缺乏對基民利益的充分考量。
基民作為基金的“實際出資人”,卻無法參與薪酬決策,導致“高管拿高薪、基民背虧損”的失衡局面。更關鍵的是,投資決策與薪酬激勵的關聯性不足。若高管薪酬不與基金長期業績、投資者回報掛鈎,容易滋生“重規模擴張、輕業績提升”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