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大灣區大宗交易市場迎來顯著變化。南都·灣財社記者從戴德梁行獲悉,上半年大灣區大宗交易單宗成交均價金額降至5億元,市場主流需求加速向小總價資產轉移。
從區域表現來看,廣州、深圳呈現出不同的驅動因素。其中,廣州各區屬平台招商引資及企業自用需求是推動工業(產業)類與非核心區辦公成交的主要引擎;深圳受企業自用需求推動,上市企業及國企購置佔據交易主體地位。

深圳大宗交易主力成交物業類型。
值得關注的是,獨棟別墅及工業類資產法拍成熱點板塊,買家積極尋求低位入市機會;同時,險資持續加大對大灣區物流資產的布局力度;穩定運營的商業項目受投資人青睞,尋求更大運營提升空間。
具體到深圳市場,上半年,深圳辦公類物業成交總額近80億,多為自用買家成交。這一數據充分彰顯出深圳自用辦公需求的旺盛活力,工業及商業類資產受關注度持續提高。上市公司及國企自用買家仍然是深圳寫字樓市場成交主力,如京東方、國泰君安、瀘州老窖、玉禾田、愛爾眼科等均在近3年於深圳購置寫字樓作為自用辦公或經營場所。
展望未來,戴德梁行華南區資本市場部主管及董事陳俊儒表示,市場參與的各方可以把握政策利好節點,抓住降息、優先政策等窗口,優選政策導向明確的板塊。
陳俊儒強調“沒有賣不掉的資產,只有賣不掉的價格”,隨着價格持續調整,投資價值逐步顯現,私人投資者或將更為積極地參與市場,通過企業處置物業的契機,低價收購優質物業。
在投資方向上,陳俊儒建議聚焦商業與產城基礎設施,聚焦內循環、擴大內需需求增長,以及產業轉移的機遇。此外,在大宗交易市場有明確退出路徑、回報明確可控的項目將會更有吸引力;另外,隨新經濟崛起的基礎設施將持續受到關注,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算力需求激增,數據中心投資將重返熱點;與此同時,生物醫藥領域涉及的配送倉儲、醫療器械生產也值得關注。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