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記者 陳見南
7月2日,A股海洋經濟板塊大幅拉升,中證海洋經濟指數盤中最高上漲2.81%,收盤上漲1.65%。海洋經濟概念股掀起漲停潮,克萊特30%漲停,國聯水產20%漲停,大連重工、獐子島、亞星錨鏈、振華重工、巨力索具等10餘只個股10%漲停。
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會議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向海圖強之路。會議提出,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推動海上風電規範有序建設,發展現代化遠洋捕撈,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生物製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遊目的地,推動海運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海灣經濟發展規劃研究,有序推進沿海港口群優化整合。
海洋經濟持續受到政策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深海科技”納入新興產業重點領域,標誌着這一戰略性產業正式進入國家頂層設計框架。
廣東、山東、上海、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省份相繼出台海洋經濟規劃或計劃,着力將海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省。
《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廣東首部關於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徵求意見稿)》日前發布,其中提到,擬制定出台《上海市海洋經濟促進條例》,探索組建海洋產業發展集團。《浙江省海洋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推進海洋科技與海洋產業深度融合。福建省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滾動實施300個以上海洋經濟重點項目。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首次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5438億元,比上年增長5.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今年一季度,我國海洋生產總值達到2.5萬億元,同比增長5.7%。
方正證券表示,建設海洋強國是我國重大戰略任務,經略海洋必將走向深海。建設海洋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方正證券認為,參考低空、商業航天發展軌跡,一方面中央+地方政策催化有望持續下達,另一方面產業融資價值有望持續凸顯。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中,涉及海洋經濟的相關板塊包括海洋漁業、油氣勘探、船舶製造、海工裝備、風電裝備等。多家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介紹了海洋相關業務的情況。
雷科防務表示,公司參與了海洋系列衛星的地面接收分系統建設,配套了部分開關矩陣、變頻器、處理及存儲類產品。不過上述產品業務佔比較小。
海蘭信表示,公司20多年長期深耕海洋科技領域,在深海科技方面,對於海底觀測網的接駁盒技術,深海電站、水下常壓潛水系統、深海物探和水下水面無人設備等均有技術和業務布局。
中信重工表示,公司自主研製的深海基礎施工裝備、水下機器人可適用於海上風電、海洋資源開發、海底石油管道和海底光纜檢測等場景需求。上述產品多為非標定製型產品,公司採取訂單式生產,尚未形成批量化,產品占營收的比重不高。
部分海洋經濟概念股成長潛力較大。據數據寶統計,有3家及以上機構評級的海洋經濟概念股中,機構一致預測今後三年凈利增速均超10%的個股有15隻。其中,國航遠洋、中科海訊、中船防務等6隻個股機構預測今後三年凈利增速均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