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資源回收行業的業務模式中,從事報廢產品回收的自然人多以“不帶票銷售”的方式與資源回收企業開展業務,導致許多資源回收企業缺乏有效的進項抵扣憑證,增加了企業稅收負擔,制約了行業發展。並且,一些自然人還存在不規範開票和納稅等問題,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
去年4月29日以來,我國開始實施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政策。所謂“反向開票”,即發票的開具流程與常規流程相反,由購買方(付款方)向銷售方(收款方)開具發票。這一政策直擊長期困擾資源回收企業的“第一張票”難題,提升了企業獲取發票的便利性,大大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和稅收負擔,同時也暢通了整個回收行業的增值稅抵扣鏈條。
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稅務系教授程瑤表示,在資源回收領域,“反向開票”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好政策,既有利於提高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的合規性,降低成本,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張票”有了
企業稅收負擔輕了

“反向開票”是“兩新”政策實施以來循環經濟領域的一項制度創新。簡單來講,以往個人向回收企業出售廢舊產品,回收企業支付了錢款但無法從個人手裡拿到增值稅發票,這就導致回收企業無法享受進項抵扣。實行“反向開票”以後,可以反過來由回收企業向個人開具發票,從而實現增值稅進項抵扣,這也就降低了回收企業的稅負壓力。
近日,南京市民吳先生將50公斤廢舊輪胎賣給了南京寧輪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買方,南京寧輪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順利開具了資源回收企業“反向發票”。據了解,該公司主要從事輪胎銷售、廢輪胎回收業務,日常經營活動中存在大量的廢輪胎採購需求。
資源回收行業實行“反向開票”政策以來,企業缺少“第一張票”的難題解決了,企業合規經營、輕裝上陣也更有底氣和信心。
“以前,我們收購廢舊輪胎面臨的對象多為個人,需要反覆督促個人到稅務部門代開發票,費時費力,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反向開票’取得規範合法的發票,解決了困擾已久的老大難問題。”南京寧輪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譚女士表示,“反向開票”政策打通了企業難以取得上游散戶合規增值稅發票的堵點,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玖龍紙業(泉州)有限公司也是“反向開票”政策的首批受益企業。“在‘反向開票’政策的支持下,公司業務發生後的開票流程變得流暢起來,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解決了傳統開票模式下銷售方開票難、開票慢等問題,而且有稅務部門的政策背書,客戶也多了份信任,為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企業負責人張茵說。
“‘反向開票’政策的落實,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的‘取票難’問題,讓我們經營更安心。彙算預填服務更是讓出售者辦理彙算更便捷了。”江蘇海科纖維有限公司的企業負責人李軍表示,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企業有信心加大研發投入,在姜暖雲絨和氣凝膠雲絨等多功能差別化纖維的產品創新上取得新成效。
彙算清繳全線上
“退稅”紅包快速到賬
根據規定,自然人出售者應當在“反向開票”的次年3月31日前,自行辦理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彙算清繳。利用信息系統,稅務機關能夠有針對性輔導納稅人進行彙算清繳,納稅人無須提交複雜材料,全程線上即可完成申報並收到退稅“紅包”。據統計,2025年經營所得彙算清繳期內,已累計為17萬餘名納稅人及時辦結退稅手續,輔導3萬餘名自然人辦結補稅業務,補稅辦理率超過99.5%。
“收到可以退稅的短信我馬上就來了,原本擔心手續繁瑣,沒想到兩三分鐘就提交了申請。”“個稅經營所得彙算清繳時,直接提示我們多繳了稅款,全程在線操作,3天就到賬了!”“2024年度我的‘反向開票’收入近87萬元,開票時已預繳0.43萬元稅款,3月下旬提交退稅申請後,沒幾天就收到了退稅款,效率太高了!”近日,多位完成“反向開票”個稅經營所得彙算清繳的自然人出售者分享了他們的退稅體驗。
退稅是溫度,補稅是責任,合規是底線。自然人出售者在辦理“反向開票”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彙算清繳時,也並不一定都能收到退稅“紅包”,補稅也是應盡義務。“反向開票”有利於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納稅人在自覺補稅中強化了責任意識。
第一次收到系統提示需要補稅時,家住福建的自然人出售者表示,補稅意味着要額外支出一筆資金,“當時心裡確實咯噔一下,但稅務人員在電話里和我逐條比對‘反向開票’情況,詳細解釋稅款計算過程,我當天就完成了補繳。”他表示,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都應當履行的義務,同時自己也能保持良好的納稅記錄。
“‘反向開票’個稅經營所得彙算清繳的深層意義,不僅在於用技術手段降低辦稅成本,更在於通過透明化、可視化、智能化的服務,重構征納互信關係。”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經濟學院教授陳斌開表示。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徐貝貝
編輯:段嘉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