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多名研究生舉報教授學術造假事件,華中農大19日凌晨發出通報,認定被舉報教師存在學術不端行為。近年來,原本被認為是象牙塔的高校校園,已發生了多起舉報教授學術不端行為的事件,這些事件中,有的經過核實進行了處理,還有的正在調查核實中。
1
華中農大凌晨發通報
認定被舉報教師學術不端
令人關注的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系教授黃某某被課題組碩士、博士研究生集體舉報一事有了最新進展。19日凌晨1時32分,華中農業大學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通報稱,針對1月16日網上關於該校教師黃某某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舉報信息,學校學術道德委員會成立調查組開展調查,在已調查材料中發現所反映的實驗圖片、數據、結果等方面問題基本屬實,初步認定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學生聯名實名舉報導師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網絡圖
通報顯示,華中農業大學決定即日起停止黃某某校內所有職務和工作,組建導師組全面負責該課題組研究生培養工作。該校堅持對學術不端和師德失范零容忍,將進一步對舉報問題進行全面調查,根據最終調查結論依規依紀處理。
一名參與舉報的博士生對此回應稱,這只是“初步認定”,不是“處理結果”,舉報的問題也不止於此,希望所有人能等到一個讓所有人信服且滿意的處理結果。
華中農大的通報。/圖片據華中農大官方微博
此前,黃某某課題組15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中的11人,通過一份125頁圖文並茂的舉報材料,實名舉報黃某某篡改實驗數據、實驗圖片造假、論文不當署名、操縱同行評議、教材編寫抄襲等多個方面涉嫌學術不端的問題,呼籲相關部門對黃教授及其團隊的造假行為進行徹查和嚴肅處理。
1月18日,黃某某曾向上游新聞回應,學生舉報內容不實,“有個學生帶頭,他威脅別人,一起舉報,一起簽字了。”對此,前述博士生表示:“學生威脅學生,是我這些年來聽過的最大笑話,這個回應讓我想起了您編造數據時的拙劣。”
2
武漢一女子實名舉報前夫
武大:紀委介入調查,當事人已報警
2023年12月,武漢一女子實名舉報其前夫,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胰腺外科主任醫師、武漢大學教授湯某有學術不端行為,且常年嫖娼、賭博。
武漢大學工作人員表示,學校紀委已介入調查核查。/網絡圖
12月8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發布情況說明,12月8日上午,網絡上出現我院職工湯某有關信息傳播。醫院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向上級報告,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
據悉,湯某與視頻發布人黃某已經離婚,雙方正就財產分割問題進行法律訴訟。湯某本人已就本次發帖事件向公安機關報警。
12月8日下午,對於黃女士的舉報內容,武漢大學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回應媒體稱:“學校已掌握該輿情,學校紀委已介入調查核查,將對此作出判斷。”
3
上海一教授舉報兩任院長學術不端
校方:密切關注,高度重視
2023年底,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任曉軍發布舉報視頻,稱學院原院長李某虎及現任院長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任曉軍在舉報視頻內稱,藝術與設計學院原院長李某虎在延邊大學評為教授前,只在《時代文學》(半月刊)發表過一篇普通期刊論文,除此之外並無著作和教材。這和延邊大學教授的評定標準完全不符,與延邊大學所在的吉林省教授評聘標準也不符,同時也達不到上海市人社局、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當時的教授評聘標準。任曉軍認為,李某虎完全達不到教授評定資格。同時,李某虎在多個專業是碩士生導師,但就沒有在自己的油畫專業做過碩導。
任曉軍舉報學院原院長及現任院長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網絡圖
同時,任曉軍還稱,藝術設計學院現任院長侯某楓同樣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其從教以來發表的兩篇核心期刊論文,一篇只有1500字,一篇則具有抄襲嫌疑。
2023年12月28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學校對此密切關注,高度重視。該校表示,學校堅持把規範教師履職履責行為擺在突出位置,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對於惡意傳播不實信息,對學校聲譽造成負面影響的,學校保留進一步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
2023年12月29日,任曉軍告訴記者,針對此事,上海市教委等相關部門在28日已到學校了解情況。該校紀委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這件事統一由宣傳部門發聲。
今年1月2日,被舉報的前院長李某虎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方的舉報純屬誹謗,他會走法律程序維護權益。記者撥打候某楓的電話,無人接聽。
4
123頁材料舉報導師學術造假
天津大學回應:屬實!解聘!
2020年11月,一份長達123頁的舉報材料在網絡熱傳,作者自稱“原天津大學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呂翔”,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XX學術造假”。
2020年11月19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在其官網發布情況說明稱,經該院調查組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天津大學已對其解聘,該院網站已刪除張裕卿的相關信息。
天津大學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天津大學官方網站截圖
上述舉報材料分為七大章節,除簡介和結論外,每章分別講述“張裕卿和其女張**論文造假”“張裕卿教授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造假”“在關於我的論文寫作中,張裕卿如何指導造假”“簡要介紹張裕卿發表的學術論文造假現象”“張裕卿如何一稿多投(互相抄襲)”,並附有多張照片、相關論文截圖等。上述舉報材料發布後立刻引發熱議。
2022年5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對天津大學張裕卿等發表的17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開展調查。經查,7篇論文存在署名不實的問題,11篇論文存在圖片重複使用問題,2篇論文存在數據造假問題,通訊作者張裕卿對上述問題負責。
2022年當年,張裕卿團隊發表的2篇論文被相關國際期刊撤回。2023年10月,原張裕卿團隊於2019年2月8日在某國際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也被該期刊撤回。
5
長安大學一教師論文剽竊
被黨內嚴重警告、撤銷教授資格
去年,長安大學建築學院教師許某的學術不端行為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報、處罰,又被教育部作為典型案例進行通報。
2023年1月6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通報稱,長安大學建築學院教師許某此前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抄襲剽竊他人論文和擅自標註他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問題,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許某對上述問題負責。涉事論文於2018年11月28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污染研究》,目前該論文尚未被撤回。
2023年4月20日,教育部網站發布《教育部公開曝光第十二批7起違反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典型案例》。通報指出,2022年8月,經認定,長安大學建築學院教師許某在某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存在研究內容剽竊等違規行為。
目前,許某被黨內嚴重警告處分,記過,撤銷其教授任職資格,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取消其3年內在評獎評優、職務晉陞、職稱評定、申報人才計劃、申報科研項目等方面資格。所在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被誡勉談話,責成作出檢討。
6
中國學者《科學》發論文首次被撤
舉報者:多處圖片與此前文章高度相似
2020年10月,由中國學者撰寫的一篇題為“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的論文被世界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撤稿。據報道,這是中國學者在《科學》上的論文首次被撤。
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艷,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聯合儲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宋懷兵。
論文共12位署名作者,除朱斌等4位作者不接受撤稿決定之外,團隊中其它8人包括吳艷、宋懷兵均支持撤稿,並於《科學》期刊網站發布“撤稿聲明”,稱對研究中的“意外錯誤”負全部責任。
上述涉事論文發表於2020年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官網的報道稱,該研究為優良質子傳輸材料和應用提供了創新思路,為質子限域傳輸提供了科學方法。不過,該論文隨即引起國際學術打假專家Elisabeth Bik的注意,並公開提出了疑問:文章的多處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高度相似。
2020年10月9日,該文章被撤回。這就意味着,該文章是中國作者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
來源:上游新聞綜合澎湃新聞、紅星新聞、華中農大官方微博、頂端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