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後,志願填報成為眾多考生和家長面臨的重要抉擇。半月談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線上線下有眾多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填報志願的價格從近千元到上萬元不等。大部分機構宣稱能破解“人生選擇題”,不少家長和考生甘願為“專家指導”支付高昂費用。這筆錢花得值嗎?這些機構靠譜嗎?
志願填報:從“985彩頭”到萬元套餐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為10.9億元,預計2027年將增至12.2億元。以“高考志願填報”作為關鍵詞查找,可在企查查上查到2000多家公司包含高考志願填報等相關服務,大部分機構都在做線上平台的服務。
小蔡是某高中2023屆的畢業生,當時她花了480元購買了志願卡。小蔡以為這筆錢能換來一份科學合理的志願填報方案,可沒想到,這張志願卡只是傻瓜式地將數據羅列出來,不僅沒有考慮到她的興趣愛好、學科優勢等實際情況,更無法提供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半月談記者在線上以考生家長的身份諮詢了一家機構。“目前有3985元、4985元、9985元3種基本價位,9985元是機構團隊里最權威老師的報價。”該機構襲老師強調,“不是3980元也不是4980元哦,是3985元!‘985’是個好彩頭。”
價格不同,服務也不盡相同。一家機構的賈老師介紹,如果是高價位,可以享受到整個志願填報期間的全過程指導。如果價位相對較低,那麼老師只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
“我們的員工加起來有百來號人,但是專業的指導老師只有10來位,每位老師每年最多一對一指導10位同學,這些老師都有起碼5年以上的報考經驗。”為勸說記者購買高價套餐,賈老師表示,不要認為花幾百元就能得到專業的意見指導,那只是“傻瓜”數據。
速成專家、合同陷阱與虛假數據庫
付了高價費用就能得到高價服務?機構往往宣稱,所有的志願填報師都經過統一培訓並通過考試,由國家頒發證書,“專家”“專業指導老師”更是吸引客戶的關鍵招牌。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願規劃師”證書,這些“證書”大多由一些民辦機構頒發,缺乏嚴格的考核標準和監管機制。
曾參與“高考志願規劃師”培訓的小風向半月談記者透露,培訓課程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缺乏實操。號稱6個月的培訓周期,按40分鐘一學時換算,實際只上了50個學時。學員交納3000元至5000元培訓費後,培訓期間機構拋出所謂“單子”讓學員練手,再交450元考試報名費就能參加考試,而考試題目也極為簡單,學員只需認真背誦一些資料,通過考試並非難事。
某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提供的相關證書照片
該機構招生時還吹噓有“金飯碗”就業計劃,聲稱與全國志願填報機構都有合作,能推薦就業信息,高考志願填報季前提供機構招募信息,並承諾學員可任選一家簽約。在其簽約案例里,一位蛋糕店老闆娘僅學了3個月就能接單,首年收入近4萬元。
合同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法律文件,但在志願填報服務行業,許多機構在諮詢過程中,並不主動與家長和學生簽訂合同,而是以各種理由推脫。即使簽訂了合同,一些機構也會在合同條款中設置陷阱。例如,合同中所謂的“保錄取”條款,往往只是“推薦院校”“保底不能保優”的模糊表述。如果考生未被錄取,機構僅退還部分費用。
數據庫是志願填報服務的重要支撐,其權威性和準確性直接關係到志願填報的質量。然而,半月談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同機構對於數據庫的來源和使用情況說法不一,讓人真假難辨。
途樂教育的老師聲稱,他們使用的都是根據每個省份的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保證權威。學大教育和蜻蜓生涯機構則表示,他們的數據庫都是自己的內部資源。當半月談記者進一步追問這些內部資源的來源時,工作人員卻言語含糊,始終無法給出明確的答覆。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優志願、精志願等的志願卡被大量投訴。這些志願卡號稱擁有海量招生數據,能為考生提供精準的志願填報分析,可實際情況卻是數據不全、數據出錯。
理性填報志願,勿為焦慮買單
許多家長認為,高考志願填報更像一場信息的博弈。一位考生家長坦言:“信息差是很多家長最害怕的。”
大多數受訪家長和考生表示,學校老師的建議很委婉,只是簡單分析部分專業的利與弊;學長對相關專業的各種吐槽總感覺太過主觀;自己在網上搜索高校的師資力量、校風校紀、硬件設施等也不確定可信度到底高不高……“反正就是不知道從哪下手”。
家長們擔心自己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導致孩子報錯志願,他們追求“分數最大化”,希望孩子的每一分都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在一些家長眼中,志願填報機構就像“救命稻草”,他們認為與其焦頭爛額地在海量信息中苦苦摸索,不如藉助機構的力量。還有一部分家長屬於跟風型。他們選擇機構,並非因為相信志願填報機構對報考志願有多麼深入的了解,而是因為“大家都找機構報”。
業內人士提出,考生及家長應當理性填報志願,勿被魚龍混雜的志願填報機構忽悠,可以通過教育部門等提供的免費的權威渠道了解志願填報信息。
如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從2024年開始推出“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基於招生、就業、調查、測評等大數據,結合深度專業分析和職業解讀,為考生免費提供志願推薦、專業介紹、心理測評、就業去向及前景查詢等服務。考生只需通過高考報名信息登錄,輸入本省份排名,系統就能智能匹配適合的大學。
此外,高校開放日是家庭自主調研的重要機會。多所高校招辦人員建議,參加開放日“不要只問最低錄取分數線”,而要重點關注3個核心問題:近3年錄取分數分布、招生政策變化點以及專業特色與就業方向。
來源:半月談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