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徐匯 上海徐匯
6月份,在民宗宣傳月期間,徐匯區長橋街道統戰條線聯合街道婦聯開展“非遺傳承·魅力校園”系列活動,分別走進上海市西南模範中學和上海市園南中學。活動以非遺文化為載體,推動民族學生接受非遺文化融合教育,進一步鑄牢未成年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非遺文化融合教育,增強民族學生文化認同

講座現場
第一場“非遺傳承·魅力校園”活動在上海市西南模範中學的多功能廳拉開帷幕,上海市非遺海派繡球代表性傳承人和非遺蠟染雙料代表性傳承人楊寧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楊寧結合自身傳承項目,深入解讀傳統紋樣在海派繡球和蠟染中的應用與創新。她詳細講解了海派繡球中常見的花紋、花鳥紋等設計靈感來源,以及如何通過刺繡針法將傳統紋樣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繡球上,賦予其吉祥美好的寓意。在蠟染技藝部分,她介紹了從圖案設計到蠟液繪製的全過程,展示了傳統紋樣在布料上留下的獨特紋理和色彩層次。

周雨祺同學
在體驗環節,非遺手作老師指導同學們完成了非遺扎染、金箔手賬本製作和中國結書籤製作。完成作品的孩子們非常興奮,預初8班的周雨祺同學表示:“這種暈染顏色很漂亮,不死板很自然。以前學過單色的扎染,今天這種比較難,彩色顏料難控制。但我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
政教主任史霞表示:“從文化育人的角度來說,西南模範注重校園文化氛圍,也比較注重學生的沉浸式文化浸潤。我們通過一些課程,比如社會實踐課程、勞技課程,把非遺的項目放到課程中。除了活動主會場,樓下教室還有30個班級收看非遺項目的直播。”
非遺體驗與民族融合,促進學生文化交流
6月24日,第二場“非遺傳承·魅力校園”活動在上海市園南中學舉行。在多功能廳,楊寧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楊寧通過講述非遺背後的故事和歷史淵源,激發了學生對非遺的興趣和參與熱情。講座結束後,學生們自由選擇教室參與非遺教學體驗。

杜暄桐同學
六(5)班的杜暄桐同學參與了京劇臉譜繪畫體驗,她表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京劇臉譜,平常生活中我們接觸不到京劇,今天能發揮想象力去親手繪製屬於自己的臉譜。這次體驗讓我意識到傳承非遺需要繪畫功底,人物在紙上作畫已經很難了,畫在臉上的話,難度會更大。”

山壹同學展示她做的繡球
六(7)班的山壹同學參與了繡球製作的體驗,她說:“從這次活動體驗中,我感受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不易,他們每天都在做同樣的工作,卻沒有厭煩,反而把非遺技術傳授給我們,我覺得他們很偉大。我大概花了一個小時製作這個小繡球,根據步驟一步一步來,先是纏線,然後再點綴。雖然過程有點難度,但成品很精緻,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上海市園南中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學校十分重視傳統文化,包括非遺傳承。這麼多年來,一屆屆學生更替,我們一直在堅持文化傳承。孩子們今天的體驗,能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和了解非遺,也希望能在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把非遺推向新的高度。”
以非遺文化為載體,推動民族融合教育

同學們體驗非遺手作
記者了解到,在民宗宣傳月期間,長橋街道統戰條線和婦聯通過“非遺傳承·魅力校園”活動,積極推動民族學生接受非遺文化融合教育。依託“清和同心”品牌建設,結合長橋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清和育人”實踐平台,通過地校共建、社校共育,整合資源,雙向賦能,為學校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和文化交流平台。
原標題:《解鎖傳統文化新姿勢!徐匯學子手作扎染、畫臉譜→》
閱讀原文
來源:上海徐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