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巫慧 校對 穆祥桐
2025年全國高考分數已經公布,各地已陸續開啟高考志願填報環節。今年高考志願填報季,ai技術的深度介入成為顯著亮點,多家教育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巨頭都推出了基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志願填報產品和服務。
用ai填志願靠譜嗎?它是否能針對考生的實際情況給出個性化的志願填報方案?對於使用ai輔助填報志願,多位家長向記者表示,他們真正擔心的是,看似智能的服務會不會讓孩子“踩坑”。“畢竟志願填報是關係到人生走向的重要決定,不知道算法背後會不會有隱藏的風險。”一位家長說道。
新京報記者選取了市面上近10款熱門產品,包括夸克高考志願填報、百度高考ai助手、騰訊元寶高考志願諮詢服務、訊飛ai填報助手、豆包志願填報功能、作業幫志願填報功能、靠譜ai等,從多個維度進行測評。
從測評結果看,新京報記者發現,ai志願填報產品在不同維度仍然存在一些“硬傷”:位次定位失誤、薦校偏差、數據陳舊、信息失實……這類產品要想充分把握當前的市場紅利,產品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從測評結果看,ai志願填報產品在不同維度仍然存在一些“硬傷”。圖/ic photo
智能志願填報產品湧現,
主打功能各有差異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2023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為9.5億元,近九成高考生願意選擇高考志願填報服務,2025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預計為10.9億元。
在過去一年多來大模型技術的迅速成熟和用戶使用普及背景下,2025年,高考志願填報這個教育垂類小賽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今年高考季到來之前,召開發布會、設置開屏廣告、請明星代言產品……相關企業在廣告投放上火力十足。
主打“沖穩保”概率計算、強調大模型個性化診斷、結合職業測評生成專業傾向……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十家公司推出智能志願填報產品,每家產品的主打功能各有差異。
從平台背景來看,這些產品主要包括四大類:一是官方平台,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旗下的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以及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出的志願填報輔助系統;二是互聯網公司產品,包括夸克高考志願填報、百度高考ai助手、騰訊元寶“高考志願諮詢”服務、訊飛ai填報助手、豆包志願填報功能等;三是教育科技公司產品,例如作業幫推出的志願填報功能、有道領世“智能志願專家”;四是新興ai產品,包括靠譜ai、高考紙鳶ai志願填報系統等。
從產品形態及功能上看,當前ai志願填報產品大概有三類。第一類是由數據驅動,整合各大院校的分數線、位次、專業詳情,通過算法為用戶一鍵匹配“沖穩保”志願組合,並給出錄取概率預測,例如夸克、作業幫、百度高考ai助手。
第二類基於大模型技術,支持用戶與大模型進行場景交互及多輪對話,用戶提出自身的志願需求,從而獲取填報建議,例如騰訊元寶、訊飛星火、豆包等。
還有一些平台具備個性化診斷系統,更加關注考生的個性化需求,例如部分產品會結合職業測評、mbti測評等,生成專業傾向。

▲今年推出智能志願填報產品的公司已有近十家,每家產品的主打功能各有差異。圖/ic photo
有些功能較單一,
部分產品需付費解鎖全部志願信息
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作為官方平台代表,亮點在於數據權威性及公益性。該系統集合了權威、詳盡的專業庫、院校庫、就業前景情況等數據,為填報志願提供智能篩選;另一亮點在於,該系統整合了畢業生就業狀況8項指標(薪酬滿意度、職業穩定性等)權威數據,且對高考生完全公益免費。
在夸克的“智能選志願”功能中,可以根據考生填寫的四項基本信息(高考省份、選擇科目、高考成績、高考排名),自動推薦“可衝擊”“較穩妥”“可保底”三種梯度的院校及專業,並提示了每一個專業的衝擊概率,供考生自由篩選。考生還可以在“填寫興趣偏好”功能中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包括地域偏好、專業偏好、優先策略、畢業規劃、職業傾向、學費傾向等等,進一步生成更符合個性化需求的高考志願報告及分析。此外,考生還可在系統中與內嵌模型進行開放式提問與多輪對話進行補充諮詢。
百度高考ai志願助手及作業幫均與之類似,可以通過填寫考生分數、選科信息,獲取“沖-穩-保”三個梯度的院校及專業推薦,並有錄取概率預測。作業幫志願填報功能中,考生可以“一鍵填報”生成志願表,也可在其中自行篩選,並建立自己的志願表。每個推薦志願中顯示過往三年錄取分數及位次等。此外,考生均可與大模型進行多輪對話交互。
靠譜ai和網易有道也是相似模式。但靠譜ai只能免費看到3個院校專業推薦,需要開通會員才能解鎖全部志願信息,會員費用99元/399元/499元/2988元不等。有道領世的“智能志願專家”功能則可免費看到8個院校推薦,接着提示用戶“購買升學規劃卡解鎖沖穩保全部數據”,需付費399元。
相比之下,騰訊元寶、訊飛星火、豆包等產品的高考志願填報功能均屬於另一類型,是通過大模型多輪對話實現的,核心功能較為簡單,考生需要主動提供信息及需求,來獲取填報建議。
記者注意到,在騰訊元寶給出的建議中,沖-穩-保僅僅分別給出了2個志願院校(在沒有更多引導詞的情況下),數量非常有限,僅有近一年的錄取分數線對比(而非三年),整體方案較為簡略。
訊飛星火則給出了較多通用的填報政策及策略,針對考生個人的具體填報建議較少,每種類型院校專業推薦僅2個(在沒有更多引導詞的情況下),但做了省內/省外、公辦/民辦的區分;但每個推薦志願沒有往年錄取分數線及位次對比參考,也沒有錄取概率測算。
豆包給出的填報方案中,沖穩保三個梯度僅推薦2-3所院校,但做了省內/省外院校的區分,未提示精確的往年錄取分數及位次,僅提供一個模糊的大概範圍。
ai填志願可能存在數據陳舊、
定位偏差等風險
最令人擔心的問題是,ai填報的結果是否靠譜?其推薦的院校專業與考生成績是否匹配?新京報記者以“河北省考生,總分509,選科史地政”身份對上述產品進行測試。
豆包在分析中稱,該考生“對應全省排名約32935名”,然而這一數據與真實數據存在較大誤差。實際上,根據河北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表,該分數對應的排名區間為43674-44239名。

▲記者實測某ai志願填報產品截圖,在分析中給出的位次定位與真實位次出現較大誤差。
由於考生的位次定位就存在偏差,導致豆包給出的填報方案中推薦院校也與實際情況出現偏差。例如,其推薦的衝刺院校包括河北經貿大學的法學專業,經查詢,該專業過往三年的錄取位次均在6600-9100名之間;穩妥院校推薦為山東工商學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查詢,該專業過往三年的錄取位次均在13000-16500之間,均與考生的四萬餘名相差懸殊。
另外,豆包為該考生推薦的保底志願中,包括河北北方學院的護理學專業。然而,河北北方學院官網顯示,其護理學專業2025年、2024年選科要求均為生物,選科為史地政的考生是無法報考的。
由於與ai的對話“千人千面”,為了客觀反映產品的精準度,記者使用不同賬戶進行交叉測評。結果顯示,每個用戶的問答結果的確存在差異,且可能在不同的細節上出錯。例如,使用另外一個賬戶向豆包提出同樣問題時,其給出了該考生正確的位次排名,但又給出了錯誤的本科批分數線——告知用戶“2025年河北歷史類本科批分數線為459分”,實際上應為477分。

▲記者使用另一賬號對同一ai志願填報產品進行交叉測試,該軟件又給出了錯誤的分數線。
數據陳舊、不準確是ai填報的另一大風險。例如,記者在各平台嘗試搜索2020年新增專業“跨境電子商務”,百度高考的ai聊志願功能無法提供其準確的專業代碼(120803t),說明其部分數據更新稍顯滯後。
再如,以用戶身份諮詢“解放軍理工大學”,騰訊元寶告知該校已併入“國防科技大學”,並給出國防科技大學的填報建議;而真實情況是,“解放軍理工大學”已更名為“陸軍工程大學”,騰訊元寶給出的是錯誤信息。

▲記者實測某ai志願填報產品截圖,該產品誤將“解放軍理工大學”判斷為“國防科技大學”。
記者注意到,在ai互動對話中給出的信息很容易存在不準確情況。例如,在夸克高考的ai對話中詢問“四川大學的風景園林專業2025年招生嗎”,ai會給出“四川大學的風景園林專業2025年招生。在四川的普通類本科批物理類中,風景園林專業計劃招生24人”的回答。事實上,四川大學已經於2024年撤銷風景園林專業,經新京報記者與四川大學招生辦工作人員確認,四川大學2025年本科招生專業目錄中已沒有風景園林專業。
另外,騰訊元寶、訊飛星火、豆包給出的填報建議中,對於一個河北考生,均提到建議考生“服從調劑”:“所有普通批志願必須服從調劑,避免滑檔”。實際上,根據《河北省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2024年起河北省採用“3+1+2”新高考模式,本科/專科批次志願填報均不再設置“服從調劑”選項。
對此,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晨霧解釋稱,“服從專業調劑是院校專業組填報模式必須強調的,但是實行專業平行志願的省區則根本沒這個選項。可是ai可能對這些概念並不那麼清楚。”
此外,豆包顯示“河北本科批志願填報時間為6月26日至6月27日,需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提交”,這也是一個錯誤信息,實際上河北省官方公布的本科批志願填報時間為6月28日—7月2日。
建議將ai方案作為“信息過濾器”
不可否認的是,ai志願填報工具有其存在的價值。“特別是在高考改革實行專業平行志願模式的省份,由於需要選擇的志願填報單元常常多達幾十個甚至上百,這類志願填報工具可以減輕考生和家長的工作量,提高效率。”晨霧說道。
實際上,ai志願填報工具的優勢在於可以靠算法處理結構化數據,其最大的價值是解放人力,把考生、家長、老師從查詢對比多所高校多年來錄取情況的繁瑣工作中解放出來,轉而專註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特質分析,並對志願信息的準確性進行人工複核。
但需要警惕ai志願填報所提供方案的準確性及數據風險。“由於ai報志願的原理就是參考歷史數據報當年志願,如果是歷史錄取數據錯誤這一類不容易發現的‘高級錯誤’,會對考生產生更嚴重的誤導。”晨霧說道。
另外他指出,使用ai工具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例如某校某新專業第一年招生,沒有歷史數據可以參考,這時ai就無法進行判斷,可能工具設計者無暇研究,就可能讓ai忽略這個新設的專業計劃。“這時就需要有經驗的人,參考新專業是從哪些老專業‘派生’出來的,來綜合判斷報考和錄取機會。而ai很難做到這一點。”
晨霧提醒考生和家長,在院校專業組填報模式下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如果一個院校專業組中即便大部分專業考生都能接受,但只要有一個專業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考生要做的不是放棄這個專業,而是放棄整個院校專業組。晨霧說:“這一點目前ai很難規避,因為它不知道哪個專業是你‘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另外,部分ai志願填報產品可能會忽略另一個重要的方面——考生的個性化需求:興趣偏好、專業厭惡度、城市適應力,以及部分考生和家長在意的“宿舍有無空調”“校區在偏遠郊區”等細節體驗要素。這裡需要提醒考生和家長的是,ai對於個性化需求的關照與用戶的提問水平有極大關聯,在提出訴求時,需要儘可能將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向ai表達清楚全面,特別是考生的專業傾向、所選學校的區域位置、能否接受民辦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等等。
專家建議考生,將ai方案視為“信息過濾器”,而非讓ai來幫助做決策。可以由ai輔助篩選志願的大致範圍,然後由人工核實關鍵信息數據是否真實準確,並向目標院校的招生辦或者在讀生諮詢真實情況……綜合所獲取的全部信息,進行人工排序,從而自主做出決定。
如何核驗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幾條靠譜的途徑是: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官網查詢專業備案信息;在目標院校本科招生網查詢最新的官方招生章程;撥打目標院校的招生辦電話進行諮詢;向該校的在讀學生諮詢就讀體驗;要了解就業數據,可查詢目標高校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等等。
“算法也許可以告訴你能否被錄取,但只有你自己知道該不該去。”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