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等這一口!”經過4個月的禁漁期,杭州“老饕”們期待許久的第一口江鮮於今天正式“上岸”。
今早7點多,位於上城區九堡沿江的楊公漁碼頭的“楊公魚市”人頭攢動。
刀魚、翹嘴、包頭魚、江鰻……你在魚市能見到的,都是供不應求的“搶手貨”。
“五點多,第一網就捕上來了,馬上就賣完了,很多老客一大早就在這裡等着的……”漁民倪師傅說,“目前來看,收成比去年稍微少點。”
究其原因,倪師傅說,一是錢塘江上游開閘放水,江水流速較快。二是今天潮汐來得晚,捕撈條件差了點。“這些都不要緊,後面會好起來的。”
漁民們忙得熱火朝天
老饕們排隊等“鮮”,10點就差不多清光了
開漁第一天,魚市的銷路有多好?
假如你清晨六七點到,那選擇的餘地相當豐富,但要拼手速;9點到場,恐怕只能挑挑揀揀,碰碰運氣;10點,在魚市基本買不到啥了。
記者在魚市上轉了一圈,最貴的依然是江鰻,被稱為“野生軟黃金”。“你看呀,這都不是‘精品’了,是‘極品’!”漁民戴大姐興奮地打開了一個泡沫水箱,裡面是三四條江鰻,個頭都不小。
“這種品相的賣1000塊錢一斤,一個多星期前就被訂走了,難買啊!”戴大姐說,和別的魚不一樣,江鰻靠網是撈不住的,得用活蝦做魚餌,再用專門的鉤子釣上來,“整個魚市上也找不到太多的。”
另外,刀魚的銷量最俏,大的150元一斤,小的25-40元一斤。個頭碩大的包頭魚15元每斤。鱸魚、鯿魚和白條等,根據品相每斤在30-80元不等。
方女士的攤位最熱鬧。一家五口今天全部出動,公公婆婆下江捕魚,方女士和丈夫、女兒一起守着攤位。
“388元!25斤多點……”“好!今天回去醬燒!”攤位前,剛剛運上岸幾條包頭魚引起了一番搶購。丈夫稱重、女兒收錢、方女士在後頭鑿冰塊,三個人忙得不亦樂乎,漁獲也很快銷售一空,“往年開漁,都是公公婆婆忙得多,確實很辛苦。今天收穫不錯,累點,但也開心。”
說話間隙,又有顧客來打聽:“老闆,下一網什麼時候到?”“再等一會兒啊……”方女士抬起身,往遠處的江面望了望。
不到10點,整個魚市的江鮮幾乎售罄。從下沙趕來的徐師傅一口氣“包圓”了最後幾斤小刀魚,笑得合不攏嘴,“今天來晚了,明天要早點來嘞!”
所以,為什麼杭州人對江鮮如此痴迷?
“錢塘江江鮮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肉嫩、鮮美,沒有腥氣,不管你紅燒還是清蒸,怎麼做都好吃。”徐師傅說。
像從丁橋趕來的鄭大姐,乘地鐵換乘都好幾趟,就是為了趕上第一口“江鮮”。
還來不及擦乾額頭上的汗珠,她拎着刀魚、白條等兩袋“戰利品”即刻返程。“今天天氣好,就是太熱了,人熬不住,魚也熬不住的。”她說,“今晚要叫上兒子女兒,家裡好好燒一桌!”
記者了解到,來不及趕早的市民也別擔心。就拿“楊公魚市”來說,正式開漁後,除了每天上午的魚市,新鮮的漁獲還會送到杭喬路上的楊公農貿市場,大家可以按需購買。
今年“魚王”重達43斤!
江鮮這東西,“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懂的吃貨專心挑食材,像咱們不懂的人,就看看現場的“魚王爭霸賽”吧。
開漁節活動的相關負責人說:“今天凌晨零點一過,就有一批漁船出發捕魚了。到中午12點,估計上城這個點位總共撈起來有上千斤魚。”
到了“魚王”選拔環節,共有三條魚作為“選手”參與稱重。稱重的工具是一桿大秤,今年送魚上台的還是一隻機器狗。
“選手”陸續上台,第一條有39斤,第二條有36.2斤,第三條專門由一隻“機器狗”運送上台,有43斤。
“43斤!”主持人大喊一聲,今天的“魚王”誕生了!去年的包頭魚王41斤,今年也是更上一層樓,討個好彩頭。隨後,這條魚王被一位黃先生以800元的價格拍下,“800這個數字非常有寓意,把魚帶回家燒了,然後跟員工一起分享,分享錢塘江的鮮。”
有媒體還整理了一份杭州魚市點位——
上城區:九堡杭喬路的楊公魚市
西湖區:袁浦大橋西側的東江嘴、周浦水文站旁、九溪農貿市場的江鮮直銷攤位。
濱江區:丹楓路上的繽紛農貿市場、西興路與聞濤路交叉口的原汽渡碼頭、浦沿漁碼頭。
蕭山區:聞堰碼頭向南100米魚市、佳豐北苑小區。
錢塘區:月雅城小區內的頭格農貿市場。
溫馨提醒:購買江鮮要謹慎。正宗的江魚都是體色淺、身體狹長、肚子不肥、筋骨好的。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