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公眾號運營的麥族多組學大數據可視化網站Triticeae Multi-omics Center (http://202.194.139.32),目前已有超過九萬次的點擊量,用戶遍布全球。
令人鼓舞的是,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十幾篇論文在文中標註引用了本網站,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Lu et al., 2020)、《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Wang et al., 2019;Chen et al., 2020)、《Plant Journal》(Shi et al., 2020)等。

正如陳鋒團隊最近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的綜述文章里對本網站的描述和點評一樣:“The Triticeae Multi-omics Center (http://202.194.139.32) provides genome, transcriptome, proteome, and epigenome dataset resources for common wheat and relatives as well as useful tools such as the BLAST, sequence extraction, and the design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primers. It also aligned the flanking sequences of the Wheat 820K SNP array to the Chinese Spring reference genome V1.0”。通過閱讀這些文章發現,大家使用本網站最常見有兩個目的:一個偏正向遺傳學,為了群體分析進行SNP比較和marker設計;另一個偏反向遺傳學,主要對所研究的基因進行序列提取和比較、基於轉錄組和表觀修飾組的功能輔助分析等。

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目前麥類多組學網站上的轉錄組情況。這部分無論是對於正向研究來說-在定位區間中預測候選基因,還是對於反向研究來說-預測基因的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網站上比較全的是六倍體小麥的轉錄組信息,不僅有我們搜集的已發表的數據資源,還有包括復旦大學緱金營教授團隊等分享的獨家數據。不過目錄框里的排序現在略顯紛亂,為了方便大家使用,我梳理了一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中國春等常規品種背景的發育相關轉錄組:首先是來源於14年和18年Science專刊上整個生命周期的組織特異性轉錄組;其次一組比較全的數據是關於籽粒發育的轉錄組,多個版本,非常細;還有一套旗葉相關的轉錄組,涉及到衰老。另外,還有一套與蠟質發育相關的轉錄組。
二是抗病響應的轉錄組:包括赤霉病、鏽病、白粉病、Zymoseptoria tritici感染、Xanthomonastranslucens pathogen infection、Pyrenophora tritici-repentis inoculation等,個人覺得抗病相關的轉錄組非常全,讓做非生物脅迫的我好生羨慕O(∩_∩)O哈哈~
三是與非生物脅迫相關的轉錄組:以溫度脅迫最多(多達6套),另外還有乾旱脅迫(注意drought和PEG處理的不同)、鹽脅迫的轉錄組。營養脅迫的只有一套磷飢餓的轉錄組,後面我們還會補充一些。與抗病轉錄組比較好取樣(葉部或根部感染部分)的特點相比,非生物脅迫相關的轉錄組大家在使用時,一定要主要回到數據來源的文獻中,仔細查看取樣時間和組織。
四是外源噴施激素相關的轉錄組:來源於緱金營團隊的GA、6-BA、ABA、JA噴施後的轉錄組。
五是一些涉及特殊遺傳材料的轉錄組,例如攜帶與不攜帶Ph1的遺傳材料、紫粒小麥、粒重相關的NIL材料、葉綠素缺失的突變體、miR021b過表達系等。
誠然,目前的轉錄組還不是特別全,一些重要版圖還不完整;但是,以小編的切身體驗和與國外小麥組學網站比較來看,我們網站的轉錄組信息已經可以說最全的了(哈哈,不是自賣自誇哦)。我們由衷希望大家可以將自己的轉錄組(建議是2014年後的RNA-SEQ數據)放在我們網站與大家共享,也歡迎大家看到比較好的轉錄組文章和數據後,覺得適合放在網站上,告知我們-畢竟我們人數有限,不可能所有數據都看到。
最後強調一下,如果用到我們網站上的數據,引用我們網站我們歡迎,但一定要記得引用原始數據的文獻,相關文獻信息我們都在對應頁面的下面。另外,組學數據的樣本(生態型、發育時期、組織、脅迫處理劑量和濃度等)都不見得與你的實驗相同,數據只能作為參考,用實時定量等驗證才是嚴謹。
新生入門 | 高分分析思路中的WGCNA分析如何復現(下)
新生入門 | 高分分析思路中的WGCNA分析如何復現(上)
新生入門 | 小麥表達數據庫推薦
新生入門 | 快速設計KASP或CAPS/dCAPS標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