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濟南高新區東部的一所中學,濟南高新區雅文學校從學生特點入手,“啟動”學生學習興趣。該校校長魏慶峰說,學校鼓勵各班級積極開展班級活動,旨在讓老師更好地掌握學情,積極開展教學工作。
近日,該校七年級3班的學生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話劇表演——經典文學名著《孔乙己》。這場由學生自導自演的話劇不僅展現了學生們的藝術才華,更體現了對魯迅先生筆下經典人物的深刻理解。
活動籌備階段,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深入研讀《孔乙己》原著,精心設計劇本。從情節編排、角色設定,到台詞創作,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着學生們的心血。飾演孔乙己的學生說:“為了演好這個角色,我反覆閱讀小說,揣摩孔乙己的矛盾心理——既清高又卑微,既可笑又可悲。希望通過我們的表演,能讓觀眾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代小人物的命運。”
演出當天,學生們用精湛的演技和對角色的深刻理解,將魯迅筆下咸亨酒店的孔乙己、掌柜、店小二、短衣幫等角色“搬”到了校園。孔乙己的“茴香豆”“之乎者也”、酒客們的鬨笑、掌柜的冷眼……一個個經典場景被生動還原,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隔壁的七年級2班則用《駱駝祥子》開展主題閱讀活動。這場以“經典新讀,青春同行”為內核的讀書分享會,不僅展現了少年與經典的深度對話,更見證了跨學科素養在閱讀實踐中的生動融合。
分享會上,傳統閱讀與現代技術展開奇妙共振。ai復原的民國街景與手繪四合院思維導圖相映成趣,人物關係大數據模型與傳統文本細讀形成對話,心理學曲線圖與文學意象分析碰撞出新的解讀維度。這些跨越學科疆界的嘗試,不僅深化了對祥子命運的理解,更讓同學們在實踐中領悟到創新思維的魅力。
活動特別設置的“三維評價體系”掀起思維浪潮——小組互評聚焦邏輯建構,個人點評關注獨特視角,教師總評啟迪價值思考。在這場沒有標準答案的討論中,既有對“個人奮鬥與時代局限”的哲學思辨,也有對“經典作品的現實映照”的深度追問,少年們用多元視角編織出一張立體的文學認知網絡。
在該校,這樣的班級活動還有很多。
各班主任在總結中認為,“真正動人的不是成果的精緻度,而是同學們在協作中展現的包容力,在創新中突破的勇氣,在思辨中成長的銳氣。”這樣的班級活動播下的不僅是文學的種子,還是終身學習的火種。
記者:李鵬 編輯:曹夢佳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