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座談會暨未來技術學院成立大會在珠海校區舉行。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校長於吉紅、常務副校長王守軍、副校長孫紅培,珠海市副市長黃振球等出席會議。
成立大會上,程建平強調,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北師大作為中國教師教育的排頭兵,必須勇擔時代使命,主動適應新發展要求。珠海校區是北師大“一體兩翼”辦學格局中的增量改革示範區,堅持“同水平、同標準”辦學,依託毗鄰港澳的獨特區位優勢和創新機制,積極布局新興交叉學科,已形成多個優勢學科集群,匯聚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平台,為未來技術學院的設立奠定了堅實基礎。希望未來技術學院立足全局、謀劃發展,打造一流創新高地,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兼容並蓄、開放合作,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會上,于吉紅宣讀《關於成立未來技術學院的決定》。程建平、于吉紅、王守軍、孫紅培、黃振球以及中國工程院院士、未來技術學院院長余剛共同為學院揭牌。未來技術學院的成立,標誌着北師大在建設工科學科和交叉學科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余剛介紹了未來技術學院的建設思路。他表示,未來技術學院將以制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科學問題為導向,聚焦支撐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低碳、健康、智慧技術,通過環境資源、生態生命、物質科學、系統科學、人工智能、工程技術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創新革命性和顛覆性技術;建設由前沿技術課、工程案例課、實踐訓練課組成的專業課程體系,探索科研項目引導的多元動態自主培養模式,培養具有系統思維並能綜合解決複雜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複合型交叉工程拔尖創新人才;以教育部科研能力建設專項為契機,依託珠海高新區建設城域級污水信息解析與預警系統,加快推動污水信息產業發展;利用學校賦予珠海校區增量改革示範區的機遇,探索“學院—研究院—書院”協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的機制,在學校面向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領域的世界一流學科群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努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事業以及構建清潔美麗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座談會上,文理學院院長仲佳勇、樂育書院黨委書記盧忠林、余剛,分別結合各自單位的實踐,分享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書院制育人模式創新、學科深度交叉融合與協同育人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經驗與思考,提出探索“學院—書院—研究院”協同育人體系新路徑。與會嘉賓熱烈討論,未來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凱介紹學院在教師教育方面推動學科交叉、科教融合的探索與思考,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院長劉凱分享學院在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方面的規劃與實踐。
于吉紅深入闡釋了“學院—書院—研究院”聯合培養模式的內在邏輯,希望通過優化課程設計、深化國際合作,結合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探索科研育人新路徑。她表示,在學校“一體兩翼”向“兩翼一體”推進的新階段,要勇於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的現實路徑,服務灣區、服務國家,打造北師大在南方的人才高地、教育高地、科技高地。
程建平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明確指出人才和教育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他強調,全校教師要抓住機會、勇於擔當、敢於爭先、創造一流,積極應對挑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學校全面深化改革,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
未來技術學院的成立是北京師範大學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舉措,彰顯了學校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優化學科布局、提升創新效能的戰略決心。作為北師大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的戰略支點,未來技術學院依託教育部、廣東省及珠海市的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北師大百年學府的學術積澱與珠海校區“特區+校區”的雙重優勢,重點構建“教研融合、產教協同、科教融匯”的創新生態體系。在教育維度,探索未來技術人才培養新模式;在科技維度,攻關制約可持續發展關鍵核心技術新突破;在人才維度,構建高端人才集聚新範式。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打通教育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為服務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提供北師大方案,貢獻北師大智慧。
文|何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