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叢之翔 左琳)4月3日下午,新京報記者來到緬甸曼德勒市最大的教理學院masoeyein monastery,地震中該學院的一棟三層教學樓塌毀,正在參加考試的200餘名僧侶被困。學院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學院已有38名僧侶遇難,50餘名受傷,仍有人被困在廢墟下,已無生命跡象。
學院負責人介紹,主樓建成超過60年。靠歷代負責人募捐、畢業僧侶化緣,一點點攢錢,搭建起這棟主樓。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地震當天,學院正在舉行佛法高級考試(相當於考取大學文憑)。該考試已有近100年歷史,設立的初衷是以公平的方式篩選具備真才實學的僧人。
曼德勒是緬甸乃至亞洲佛教氛圍最重的城市之一,數不清的佛塔和寺廟坐落於城市的各個角落。緬歷每月初一和十五,是當地的拜佛節,也是除了周末外的公休假期,大多數居民會放下手中的事,前往寺廟祈福。
3月28日地震時,正值曼德勒的拜佛節和佛法高級考試的第四個考試日。此次考試預計持續6天,每天考不同科目,11點開考,16點結束。
一棟教學樓中的考場維持着地震時的模樣,牆上的僧侶照片被震掉。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緬甸的僧侶制度嚴格。從小在各村鎮寺廟修行的僧侶,需要先參加地方的考試,通過層層選拔後,才可以參加由政府或更高級別學院主辦的考試。
通過考試後,會獲得相應的證書。以該學院主辦的考試為例,通過最初級的考試,便可以為當地居民講解佛理、做法事,或到其他寺廟修行。通過中級考試,去外地修行會獲得該學院的資助。通過高級別的考試,可以免費在全國坐飛機、乘船,入住酒店。
該學院主辦考試獲得的文憑,是緬甸認可度最高的證書之一。此次考試由政府組織,因參考人數過多,原本承辦的普通學校無法容納,政府便向學院求助。最終,1200餘名僧侶在學院內參加考試。學院負責人介紹,這次的考生,都是在各地考試中脫穎而出的僧侶,在當地有相當的聲望和功德。
震後,主樓外牆開裂。建築外牆上的名牌上,標明了捐助人的信息。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地震當天11時30分許,70多歲的學院負責人正準備進3號樓去找一名監考老師。那是他的朋友,一名50多歲的僧侶,他已經通過政府主辦的高級別考試,正努力備考該學院的考試。他性格開朗、愛笑,兩人經常在大巴車上嘻嘻哈哈地開玩笑、打趣彼此,“他是無論什麼情況都能笑臉面對的人。”
學院負責人走到3號樓前,還差一步踏上門口的台階時,被別人叫住,“還有別的事要做,你不要上去了,叫他下來,你在下面等着。”
等待的過程中,地震發生,樓房在劇烈的晃動中倒塌。
“我真是命大。”他感嘆。
震後,他和其他人一起在廢墟中救人、搬運遺體。“他們躺在學院空地上,被砸得面目全非,來認領的同學只能通過僧袍的顏色分辨。”如此多的生命離去,其中還有自己的摯友,他心痛到昏倒在地。
回家休養幾天後,4月3日,他回到學院繼續工作。講述時,他一直背對着廢墟,不敢回頭看,鼻樑上的眼鏡顫顫巍巍,嘴角也在抖動:“前幾天他還對我說,一定要通過更高級別的考試,弘揚佛法。”
在國外的緬甸僧人們聽說了這個消息,哭得格外凶。幾千年來,當地僧人們經歷過無數災害、戰爭,但從沒一次像這場地震一樣,同時失去了這麼多頂級的僧人。
“當我們面對死亡時,還是有很多恐懼。”一位緬甸僧人說,“根據傳統,僧人們結束這場考試後,也等於結束了學生身份,因此都會回到故鄉去見見親人,給當地的孩童開課。人生的最後一刻,還是希望可以跟家人、朋友好好道別,但現在他們卻沒有這個機會。”
曼德勒最大的教理學院masoeyein monastery一棟三層教學樓在地震中塌毀。4月3日下午,透過主樓的門窗望去,外國救援隊正在清理廢墟。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學院已經存在125年,靠80餘位負責人募集捐款、畢業僧侶們一點點化緣,先後建起多棟建築。此次塌毀的3層教學樓是十多年前修建的,屬於院內較新的建築。
原先,該學院接受僧侶來修行、學習,因學生人數不斷擴大,便在附近的街區建立new masoeyein monastery。此後,僧人在新學院學習,該學院只承辦自己主辦的考試,每年會舉辦20多次,包括口頭背誦和書面考試。此次是該學院首次承辦政府主辦的考試。
125年間,只有9名僧人通過該學院最高級別的考試,成為“偉大的和尚”,其中在世的僅存一位。該院主辦的考試分三個級別,類似於考取大學、研究生和博士文憑。
談及這次災難,負責人說:“這是無能為力的事,只能說瓦城(曼德勒市)跟天災閉合了。先前沒有任何徵兆、預報,我們無處可逃。”
學院負責人表示,地震後,學院歷史最久、建成超過60年的主樓被定性為危樓,“有80%坍塌的可能。”目前,學院已經收到超過2000餘萬緬幣捐款,捐款將用於重修主樓和新的教學樓。
3日15時許,金色的陽光灑下,照亮主樓房檐上的佛教裝飾物、外牆上記錄著捐贈人信息的黑板。如今,主樓黃色的外牆上遍布裂痕,部分外殼已經脫落,露出內部的磚牆,一支外國救援隊正在清理廢墟的建築碎塊。水車緩緩駛過,消毒水沖刷地面,四周是不斷徘徊的、尋找同學的僧侶。
4月3日下午,尋找同學的僧侶、外國的救援隊員在學院主樓前經過。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攝
學院迎來新一位捐贈者——一名剛工作不久、在城內開箱包店的華人女性,她從背包中掏出整齊摺疊的30萬緬幣,遞給負責人。負責人在賬本上填好信息,將收據遞給她。她握住一角,負責人握住另一角,誦讀經文,“希望災難遠離你們。”
新京報記者 叢之翔 左琳
編輯 楊海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