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觀|跟着小米走?車企應該握好自己的方向盤

2025年07月04日20:52:07 汽車 1638

導讀:車企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造一輛有堅持、有方向的車?

出行觀|跟着小米走?車企應該握好自己的方向盤 - 天天要聞

(文/觀察者網周盛明 編輯/高莘)從小米YU7上市至今已經過去8天。在這8天里,圍繞小米YU7的訂單與交付,人聲鼎沸,熱議不斷。

根據小米汽車官方發布的數據,YU7開售3分鐘大定數量突破20萬,開售1小時大定數量突破28.9萬。雷軍自己在直播時表示,在開放鎖單後的18小時內,已有24萬用戶完成不可撤銷下單。從小米汽車的APP上也可以看到,小米YU7的最長交付周期已經達到了58—61周——換算一下,也就是一年零兩個月左右。

在巨大訂單數量和產能有限的背景下,雷軍在直播中表示,着急用車的用戶可以看看其他國產新能源汽車。

不過,雷軍的表態似乎並沒有緩解同行的焦慮。觀察者網就注意到,一些車企開始在宣傳海報的設計上借鑒小米汽車,還有一些車企為了吸引用戶轉定自己品牌的新車,甚至願意全額補償小米准車主5000元的違約金。

某車企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觀察者網,在小米YU7發布後,公司就開始要求員工研究小米汽車的產品和宣傳優勢。但該工作人員也坦言:“小米汽車具有的很多優勢和特點是其互聯網公司和手機公司的屬性帶來的,不是那麼容易學會的。”

小米汽車的確擁有很多與生俱來的優勢。比如,由於擁有手機、平板和車機共用一套操作系統,跨設備流轉的體驗會更好;再比如,由於米家豐富的智能設備,小米汽車實現生態互聯的可能性也會更多。

但歸根結底,那些關於系統生態的優勢,更多是加分項。小米汽車之所以能迅速破圈,背後的原因或許並不複雜,也不神秘。本質上,它只是做好了推出一款新產品應該做的事。

首先,理解消費者需求,做好定位。

從設計風格到性能調校,小米汽車對標得最直接的是保時捷。從首款產品SU7開始,小米汽車在外觀設計上就採用了運動造型、寬體輪拱等典型跑車語言。此外,通過SU7 ULTRA的原型車、量產車在德國紐格柏林賽道上的優秀圈速,小米汽車明確打出了“運動感”標籤。

同時,雷軍在發布會上多次將SU7與特斯拉進行參數對比,涉及空間、續航、充電速度、加速等多個維度,強化了產品力認知。

但與這兩個“參照系”相比,小米汽車在價格上明顯更低——既沒有保時捷的品牌門檻,也優於特斯拉主力車型。它精準切入了一個中間地帶:面向一群看重性能與設計、追求智能體驗、但預算有限的年輕消費者。這一定位策略,使小米汽車迅速在市場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

其次,煥發人性,而非行業慣性。

新能源車發展至今,創新不斷,但多數產品卻更強調家用屬性,設計中庸,體驗偏重實用與均衡。這樣的選擇當然有其合理性,但它是否忽略了另一部分消費者的期待——年輕人對駕駛感受、對美感的需求被滿足了嗎?

而小米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就是將汽車放回了創造一個新產品最初的位置——它能夠滿足什麼需求。小米的人車家生態的確是其一個特殊的亮點,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在於它將產品的設計、色彩、性能、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疊加,激發了年輕用戶的購買慾望。因此,在千篇一律的家用電動車型之外,小米為市場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激發了消費者的“嚮往感”。

最後,雷軍親身下場的感染力與可信度。

小米不是第一個下場造車的互聯網企業。此前,極越也曾在產品定義上有類似探索,但最終未能走通。當然,問題不在產品本身,而在於品牌和組織的承托力。

而小米則不同,儘管經歷過外界的質疑和信任危機,但雷軍持續親身下場,為產品親身背書,而這樣的戰略正在更長遠的維度上取得成果。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百花齊放的環境中,企業信譽,也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最基本標準。

我們再回顧一下汽車工業的發展歷史,其實不難發現,真正被記住的產品都是因為它們準確回應了時代。

比如,大眾甲殼蟲誕生於戰後德國,滿足了普通家庭對可靠、可負擔交通工具的迫切需要;寶馬MINI誕生在石油危機時期的英國,它用緊湊設計和良好操控滿足了城市用戶對經濟實用型小車的需求;豐田普銳斯誕生於環保意識升溫的上世紀90年代,它以混合動力技術回應了節能減排需求,成為新能源家用車的開端……

放眼當下,中國汽車產業正擁有着前所未有的機遇。在過去十年間,我們經歷了從追趕到領跑的躍升,擁有了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技術、智能化水平和產業鏈效率,這些優勢其實都為車企提供了研發和製造的土壤。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接受度也在快速提升,越來越多的用戶主動選擇新能源產品、願意嘗試新品牌。這是中國汽車從製造大國邁向品牌強國的關鍵階段。

但也正因如此,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正在加速變化,消費者也不再滿足於沒有特點、堆砌功能的新能源汽車產品。這就向新能源品牌提出更多滿足消費者情感和價值主張的要求。“在競爭加劇的當下,產品能否清楚地表達自己是誰、為誰而造?”是車企需要回答的問題。

小米YU7的走紅確實引人注目,但其他車企如果只是在銷售和營銷層面去模仿,這就有些捨本逐末了,行業也會走向無序和焦慮。不妨冷靜下來,重新思考——自身的產品面向誰,滿足什麼樣的使用場景,有沒有滿足他們的嚮往和期待,能否形成差異化的價值。

最終,熱度會過去,節奏也會回歸常態。留在市場上的,永遠不是最會製造聲量的產品,而是那些真正理解自己用戶、做出清晰選擇的品牌。小米的成功值得研究,但更值得每一家車企思考的,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造一輛有堅持、有方向的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年輕人的第一台新能源“瓦罐”,被比亞迪造出來了 - 天天要聞

年輕人的第一台新能源“瓦罐”,被比亞迪造出來了

今年比亞迪的新車跟下餃子一樣密集,7月4日又發布了一款全新車型海豹06DM-i旅行版。沒錯,這是一台“瓦罐”,比亞迪能造一台這樣的車出來還是挺讓人意外的,畢竟“瓦罐”在國內算是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市場,網絡上呼聲很高,但現實中銷量並不突出。這背後的原因是多層次的,但價格絕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這次比亞迪...
比亞迪海洋網拓界 海豹06DM-i低價切入新能源旅行車市場 - 天天要聞

比亞迪海洋網拓界 海豹06DM-i低價切入新能源旅行車市場

金車賞 7月4日,比亞迪海豹06DM-i旅行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格為10.98萬元-12.98萬元。新車搭載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採用標準旅行車造型,為用戶帶來轎車和SUV之外的選擇。外觀方面,海豹06DM-i旅行版採用海洋美學設計,通過控制車身比例,用線條勾勒出動感車身姿態,既承襲了轎車的駕控基因,又擁有SUV級大空間。新車共提...
出行觀|跟着小米走?車企應該握好自己的方向盤 - 天天要聞

出行觀|跟着小米走?車企應該握好自己的方向盤

導讀:車企如何用自己的方式,造一輛有堅持、有方向的車?(文/觀察者網周盛明 編輯/高莘)從小米YU7上市至今已經過去8天。在這8天里,圍繞小米YU7的訂單與交付,人聲鼎沸,熱議不斷。 根據小米汽車官方發布的數據,YU7開售3分鐘大定數量突破
比亞迪海豹06DM-i旅行版怎麼選 優先考慮150KM尊享型 - 天天要聞

比亞迪海豹06DM-i旅行版怎麼選 優先考慮150KM尊享型

想買帥氣的旅行車就得承受純燃油動力的高成本?想要豐富的配置就得承受進口車的高價格?難倒旅行車和三廂轎車之間永遠無法做到平權嗎?從現在起,這樣的不公平由比亞迪宣布終結啦!海豹06DM-i旅行版打出了10.98-12.98售價,超過70項全系標配再次做到了起步就是高配。不過您也先別激動,咱還是得分析一番這全系3個“高配車”...
從 “中國造” 到 “巴西產”!比亞迪拉美首車下線,開啟新的里程碑 - 天天要聞

從 “中國造” 到 “巴西產”!比亞迪拉美首車下線,開啟新的里程碑

當地時間 7 月 1 日,巴西巴伊亞州卡馬薩里沉浸在熱烈的氛圍中,比亞迪巴西乘用車工廠首車下線儀式在這裡盛大舉行,這一里程碑事件標誌着比亞迪全球化戰略迎來全新階段。巴西巴伊亞州州長傑羅尼莫以及比亞迪執行副總裁李柯等眾多重要嘉賓親臨現場,共同見證比亞迪又一歷史時刻。比亞迪巴西乘用車工廠絕非普通的產業項目,它...
為1080P遊玩主流3A打造 映眾RTX 5050曜夜X2 8GB評測 - 天天要聞

為1080P遊玩主流3A打造 映眾RTX 5050曜夜X2 8GB評測

與本代甜品級的RTX 5060剛見面不久,NVIDIA又帶來了定位更加入門的RTX 5050,這張顯卡能行么? 入門級市場向來是PC硬件領域舉足輕重的部分,哪怕是遊戲玩家雲集的Steam平台,其硬件調查結果也時刻提醒我們這一點。根據2025年6月最新調查,使用RTX 4060 Laptop、RTX 3060、RTX 4060顯卡的玩家用戶份額排名前三,分別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