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出爐了。
小鵬汽車最是春風得意,交出了94008輛的銷量成績單,而理想汽車則是緊跟其後,交付量為92864輛,後起之秀零跑汽車排名第三,終端累計交付量為87552輛,並且這三位,均實現了同比增長。
曾經的“蔚小理”,格局儼然已經生變。
蔚來汽車的表現則最為尷尬。據銷量數據顯示,蔚來的終端累計銷量不容樂觀,僅交付27313輛,同步下滑9.1%,也是榜單中唯一下滑的品牌,總裁艾鐵成也因此卸任,並在官方APP中留下了這樣一段話。
“必須承認,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們並未讓這台競爭力極強的好車,達到與他產品力相匹配的銷量,在營銷層面,有很多的欠缺不足。我作為團隊負責人,暴露了很多短板,辜負了大家的期待,深感歉疚,也必須為此承擔責任。”
因此,外界對李斌和蔚來的質疑發酵到了頂點,一種聲音正在飛速蔓延開來:如果蔚來再不壯士斷腕,很可能就是下一家出局的新能源車企。
儘管這個說法似乎有些誇張,但是蔚來的日子不好過卻是真的。
3月21日,蔚來汽車發布2024年財報,全年凈虧損達224億元,平均每售出一輛車虧損約10萬元。
財報數據顯示,儘管蔚來全年汽車交付量同比增長38.7%至22.2萬輛,收入增長18.2%至657.3億元,但凈虧損卻同比擴大8.1%。
在研發方面,蔚來2024年的研發投入為130.37億元,折算到每台車上高達5.87萬元,而小鵬和理想分別為3.4萬元和2.2萬元。
財報實在難堪,優勢也正在被瓦解。
眾所周知,蔚來汽車的優勢一直都是換電。可是進入到2025年,特斯拉超充、小鵬超充的快速普及,以及比亞迪的兆瓦閃充,都正在瓦解換電模式的效率優勢。
而私以為,蔚來汽車除了研發成本的控制不佳,還有一個致命傷——戰略失誤。
2022年李斌提出“多品牌戰略”,試圖覆蓋全價格帶,遂推出樂道品牌。
樂道品牌作為規模增長的關鍵落子,首款車型L60因交付混亂、負面輿情及品牌認知度不足,1-2月僅完成目標銷量的三分之一,銷量表現一塌糊塗。
螢火蟲品牌定位10萬級市場,計劃2025年4月上市,但這一細分領域裡,比亞迪海鷗已佔據70%份額,螢火蟲又有幾分勝算?
我不相信蔚來汽車沒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是否真的想要破釜沉舟的解決,或者換句話說,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只是看有沒有這個魄力,畢竟小鵬汽車從ICU到KTV,僅僅用了半年時間。
結語
既要守住高端調性,又想要在中低端市場貼身肉搏;既要滿足資本市場的增長預期,又難以擺脫虧損泥潭。這種多線作戰的疲憊感,才是蔚來汽車走到今天如此擰巴的關鍵原因。
說實話,蔚來汽車真的想要翻身的唯一解藥——就是一款真正能讓蔚來見到真金白銀的爆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