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疲軟,再遭特斯拉打壓,零跑的“豪華平權”能實現嗎?

2023年01月25日20:52:05 汽車 1915

2022年對於零跑汽車來說,可以算得上是收穫頗豐的一年。這一年裡不僅零跑成功在港交所敲了鍾,而且全年銷量還衝進了造車新勢力的五強。零跑2022年全年累計交付量突破11萬輛,算是邁過了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條“生死線”。如今的零跑手握融來的100多億現金流,自然是志得意滿,就連放話的膽氣也變壯了。

銷量疲軟,再遭特斯拉打壓,零跑的“豪華平權”能實現嗎? - 天天要聞

年初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朱江明既“全域自研”之後又拋出了一個“豪華平權”的新口號。朱江明表示:“零跑是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豪車,讓二十萬的車能達到四十到五十萬的水準,我們的口號是豪華平權。”

“豪華平權”的邏輯硬傷

豪華平權,這個口號聽起來相當有吸引力和煽動性,頗有一種當年陳勝吳廣振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感覺。然而在現實的消費市場中,讓二十萬的車達到四十到五十萬的水準,本身就存在邏輯上的硬傷。

銷量疲軟,再遭特斯拉打壓,零跑的“豪華平權”能實現嗎?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這是我們從祖輩就流傳下來的至理名言,是樸實的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這個道理當然並非絕對,但如果用今時今日的市場營銷理論來看,說的就是品牌溢價的道理。豪華品牌之所以豪華,並不僅僅是體現在產品力上,更多是品牌的調性、品味。

二十萬的車能不能達到四十到五十萬的水準?僅從硬件上說當然能,而且其實難度並不大。比如在燃油車時代屢屢被網友拿來吐槽的凱美瑞和雷克薩斯ES,從過去的核心三大件來看,二者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二者的差別在哪裡?看得見的是用料和做工的水準,看不見的是隱性的調教和使用體驗,最後是品牌的溢價。而且即使做工和調教可以努力提升,但人們對豪華品牌的認知往往是感性的,這種感性認知是無法輕易通過硬件來實現跨越的。

銷量疲軟,再遭特斯拉打壓,零跑的“豪華平權”能實現嗎? - 天天要聞

我們唯一可以相信的一點是,如果可以實現更高的品牌溢價,精明的企業家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也就是說,一款二十萬的車可以從硬件層面上追上四十到五十萬的水準,但它大概率仍然只能賣到二十萬。懂的都懂,僅僅在硬件層面上做到四五十萬的水準,並不能說明品牌達到了四五十萬的豪華水準。

因此,從邏輯上反推出來的所謂的“豪華平權”,只不過是零跑對性價比概念的一種重新包裝,試圖以新瓶裝舊酒的方式來拉近自己與豪華品牌之間的距離。

銷量疲軟,再遭特斯拉打壓,零跑的“豪華平權”能實現嗎? - 天天要聞

壓力仍然存在

事實上,雖然2022年順利跨過了10萬輛生死線,但並不意味着零跑已經安然無恙了。

2022年9月底零跑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但不僅股價在短短几日內就被腰斬,而且零跑的月銷量也在上市之後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上市之前,零跑一度保持着月銷過萬的趨勢,但上市之後立刻滑落到了月銷七八千輛的水平。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此前月銷過萬隻不過是零跑為上市的造勢操作。

銷量疲軟,再遭特斯拉打壓,零跑的“豪華平權”能實現嗎? - 天天要聞

零跑上市後的首份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車收入42.88億元,同比增加398.5%,環比增長38.8%;凈利潤虧損13.4億元,同比擴大86.11%。第三季度毛利率為-8.9%,雖然比去年同期的-44.5%有大幅改善,但仍未轉正。如果與蔚小理等定位高端的新勢力的毛利率相比,零跑汽車的毛利率仍有較大差距。更大的問題是零跑汽車第三季度的研發開支僅4.04億元,在所有成本開支中的佔比不足10%,三年累計的研發投入不到14億元。偏低的研發投入和負毛利率讓零跑汽車的“全域自研”更像是紙上談兵。

而正當零跑的銷量露出疲態之際,被視為是能夠走量並且提升毛利率的重要新車零跑C01,以及另一款2022年銷量主力之一的零跑C11,在2023年伊始又遭遇了來自特斯拉逆勢降價的壓力。這無疑給朱江明承諾的“2023年毛利將轉正,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目標蒙上了一層陰影。

銷量疲軟,再遭特斯拉打壓,零跑的“豪華平權”能實現嗎? - 天天要聞

目前,零跑C11與Model Y,零跑C01與Model 3的價格區間高度重疊,競爭壓力不言而喻。上述的種種問題,或許才是朱江明提出“豪華平權”這個新概念的初衷。

寫在最後:

七年時間,其實對於一個造車企業來說並不算長。但電動車的發展進程顯然比過去傳統燃油車快了不止一個數量級,行業內卷的激烈程度無疑會將企業的發展時間極度壓縮,讓競爭周期變得更短。在這幾年裡,我們看到太多的車企倒在了電動車賽道內,有時候並不是因為產品力不夠或是營銷策略問題,僅僅只是因為企業的發展速度跟不上整個市場變化的速度,市場競爭之殘酷,由此可見一斑。零跑目前雖然看起來尚有底氣,但2023年對於零跑來說未必是一路坦途。(文/優視汽車 老炮)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想買車別錯過長安啟源A07,空間、配置、動力均表現出色 - 天天要聞

想買車別錯過長安啟源A07,空間、配置、動力均表現出色

過去國產車一直給人以技術不行只會純堆配置的印象,在一代代中國汽車工匠的努力下,不但在質量、性價比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長安啟源A07 ( 參數 | 詢價 | 圖片 ) 的後期用車成本是它的潛在消費者比較關注的點。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 天天要聞

建議大家:汽車別買這“3種”!既貴又不實用,已經淪為智商稅

不知大家是否發現,現在的汽車市場,變化越來越快了。一方面,新技術、新平台層出不窮;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也早就不再只是“能跑、能裝”那麼簡單…但問題是——很多人買車時,思路還停留在五年前:覺得這個品牌靠譜、那款車口碑不錯,那再買一台,肯定
全新馬自達CX-5預告,2.5L插混,銷量能翻番嗎? - 天天要聞

全新馬自達CX-5預告,2.5L插混,銷量能翻番嗎?

今年3月馬自達6官宣全球停產,23年的銷售時間永遠停止,與此同時,馬自達3昂克賽拉還可以承擔銷量重任,儘管長安馬自達積極的電氣化升級,馬自達EZ-6的訂單數據不錯,但最近時間,馬自達CX-5才是銷量支柱。馬自達CX-5的銷量雖然只有兩三千台
福特美國電池工廠用寧德時代技術遭質疑,福特稱合法且必要 - 天天要聞

福特美國電池工廠用寧德時代技術遭質疑,福特稱合法且必要

IT之家 7 月 2 日消息,位於美國密歇根州的福特電動汽車電池工廠 —— 藍橢圓電池公園(BlueOval Battery Park Michigan)自開工建設以來便受到來自美國方面的質疑,一方面,當地居民擔心該項目會對社區環境和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另一方面,部分美國立法者則對福特計劃在此使用中國寧德時代(CATL)授權的磷酸鐵鋰(LFP)電...
2025車市半年考| 小米、比亞迪領銜中國車企市值排行榜 保時捷跌出全球TOP10 - 天天要聞

2025車市半年考| 小米、比亞迪領銜中國車企市值排行榜 保時捷跌出全球TOP10

財聯社7月2日訊(記者 徐昊)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場的風雲激蕩,在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榜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其中,中國大陸車企以銷量與技術雙輪驅動市值增長,在全球車企市值五十強中佔據17席,並正藉此重塑着行業競爭版圖。截至北京時間7月1日收盤,財聯社記者統計了全球車企市值排名前十位,其中特斯拉、豐田依舊排名第一、...
比亞迪公布上半年銷量,加快打造“出海艦隊” - 天天要聞

比亞迪公布上半年銷量,加快打造“出海艦隊”

7月1日,比亞迪發布6月產銷快報,6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38.25萬輛,去年同期為34.17萬輛,本年累計銷量為214.6萬輛,同比增加33.04%。按動力類型劃分,6月比亞迪純電動車銷量20.69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銷量17.07萬輛。加快打造“出海艦隊”開拓海外市場是比亞迪今年明確的戰略目標,也是比亞迪達成目標銷量的關鍵之一。...
最新兩輪電動車銷量榜出爐:雅迪穩第一、九號最迅猛 - 天天要聞

最新兩輪電動車銷量榜出爐:雅迪穩第一、九號最迅猛

快科技7月2日消息,奧維雲網公布了2025年1-5月中國兩輪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態勢。在這期間,雅迪以26.4%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憑藉在技術研發、品牌推廣以及渠道鋪設等多方面的深厚積累,雅迪持續鞏固其領先地位。愛瑪緊隨其後,市場份額達20.2%。愛瑪積極順應市場趨勢,不斷推陳出新,其產品在外觀設計和智能化功能上頗具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