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莫言說過:
“能說服一個人的,從來不是道理,而是南牆;能點醒一個人的,從來不是說教,而是磨難。
成年人只能篩選,不能教育,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夠。吃虧和吃飯一樣,吃多了自然就會成長!”
人生就是如此,撞的南牆多了,就會清醒;吃過的虧多了,就會反思;經歷的事兒多了,就會覺悟。
明白道理,跟覺悟道理,這是兩回事。別人說的,你未必懂,但你所經歷的,絕對會讓你印象深刻。
人到中年,需要有三次覺醒。越早清醒,越是有福氣。

一、這個世界,並不是講道理的,而是講利益的。
不論是人,還是由人構成的世界,都是講“利益”的。
去醫院看病,如果你沒有錢,誰給你開藥做手術治療呢?
去市場買菜,如果你沒有錢,誰會把青菜蛋肉賣給你呢?
去找人相親,如果你沒有錢,誰會跟你在一起過日子呢?
這,跟善惡無關,也跟道理無關,只跟利益有關。
有錢,哪怕這人是小人,也都會被人阿諛奉承、左擁右簇;沒錢,哪怕這人是君子,也都會被人看不起、各種嫌棄。
表面上看,確實是“有理走遍天下”。可從實際的角度來說,其實是“有錢走遍天下”。
這並非拜金主義,而是現實如此。

二、誰都靠不住,一切事,只能靠自己。
別人承諾,給你養老。事後,別人翻臉不認人,你能有什麼辦法呢?
伴侶承諾,不離不棄。事後,伴侶大難臨頭各自飛,你能有什麼辦法呢?
子女承諾,孝順父母。事後,子女啃老父母,還榨乾父母,你能有什麼辦法呢?
承諾什麼,跟兌現什麼,這不是一回事,而是兩回事。
比如金錢,錢財在你的手上,這才是屬於你的。反之,錢財不在你的手上,哪怕名義上屬於你,你也還是拿不到。
不論是錢財,還是資產,都需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能假手他人。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世界上,誰都靠不住。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不會背叛自己。
至於別人,用廣東一句老話來說,信他一成,都雙目失明。

三、重視自己,關注自己,而不是取悅別人。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人,要為了誰而活着?
不是為了別人而活着,而是為了自己而活着。人生是自己的,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
至於什麼唱高調,活成牛馬、韭菜的模樣,這不是聰明,而是幼稚以及愚蠢。
舉個例子。一個員工,為了老闆而活着,為了老闆拼死拼活,做牛做馬。如果有一天,這員工猝死了,老闆會有什麼反應?
老闆不會有任何反應,只會再招一個新員工。唯二悲慘的,是猝死的員工本人,以及他的一家老小。
說句不太好聽的話:沒有人會在乎我們的死活。
既然別人不會在乎我們的死活,那我們又何必為了別人而活呢?
重視自己,關注自己,取悅自己,做好自己,遠比取悅別人更重要。畢竟,人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別人而活。

寫到最後
談到這裡,肯定有人不理解,你說的,怎麼跟書本上寫的不一樣呢?
正如《大明王朝1566》所言:“聖人的書是用來讀的,而用來做事百無一用。
什麼雞湯,什麼勵志語錄,什麼名言金句,都不如“現實體會”來的有用。
當你吃過生活的苦,就會發現,什麼雞湯文學,都是用來騙小孩子的。
當你看透階層的真相,就會明白,什麼勵志語錄,都是用來麻痹心靈的。
當你越活越清醒,就會醒悟,什麼名言金句,不如兜裡邊的錢財管用。
這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根源。
好好經歷,好好體會,好好覺悟。我想,這就是成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