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古人欣賞殘缺美的傳統,其實早藏在很多通俗易懂的詩句里。
比如白居易看見池塘里殘破的荷葉,寫下"秋荷病葉上,白露大如珠",把枯葉上的露珠寫得比新鮮荷葉還美。
這種審美到了柳宗元筆下,變成"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老漁翁破舊的蓑衣和空蕩蕩的江面,反而成了最打動人心的畫面。
這種對不完美的偏愛,在民間俗語里也有體現。
就像老話說的"歪瓜裂棗格外甜",老百姓早就發現被蟲咬過的果子往往更甜。
這種樸素的認知,和詩人筆下的殘荷、孤舟其實是相通的。

這種對自然痕迹的欣賞,在茶葉市場上也有所體現。
茶葉市場上,有些茶商把荒野白茶葉片上的蟲洞當賣點,這和古人喜歡殘荷破船的道理差不多。
但真正懂茶的人都知道,蟲洞多只能說明茶樹沒打農藥,不能直接和茶葉品質劃等號。
就像山裡的野果雖然被鳥啄過,但不代表個個都甜。
比如,同樣有蟲洞的兩批荒野牡丹,一批茶湯鮮靈甘潤,另一批卻帶着青澀味——關鍵還得看茶樹年齡、採摘時機和制茶工藝。
許多茶友十分鐘意荒野白茶的野韻,可市面上的荒野白茶良莠不齊,價格有高有低,又該如何判斷自己買到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2》
荒野白茶為何如此稀缺?其實和它的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首先,荒野茶不成規模,分布地極為零散。
荒野茶樹往往生長在遠離人煙的深山野嶺之中,完全依靠這自然界的雨露和陽光,來獲取養分。
不同於已成規模的台地茶,它沒有任何人工干預的痕迹,包括灌溉、施肥、修剪等。
排列整齊的人為拋荒茶與之相比,只能在拋荒後恢復部分的野性,依舊能看出當初人工種植的痕迹。
因此,拋荒茶離真正的荒野茶,還有很長的距離。

其次,荒野白茶的特點,導致了它的產量極低。
畢竟物以稀為貴,稀缺的東西往往會得到更多茶友的關注。
事實上,隨着各大白茶產區的開荒,擠佔了荒野茶的生存空間。
所以,荒野茶的面積不斷地縮小。
再加上,從未修剪過的荒野茶樹普遍生得很高,主幹明顯。
到了春季,茶樹生髮出的新芽新葉,數量遠比台地茶要少。

另外,荒野茶的採摘難度較大。
藏在深山裡的荒野茶樹,需要有當地熟悉山路的人帶進山採摘。
路途上,到處都是雜草亂木,採摘時要踮起腳尖、壓低枝幹,才能採到頂上的茶青。
而且,一片地方只有幾棵茶樹可以采,采完馬上要轉移陣地,換下一片地方采。
總之,采荒野白茶是費時費力的過程,上面種種原因,讓它成為白茶中的稀有珍品。

《3》
那為何荒野白茶的價格那麼高,可以達到幾千的價位?
荒野白茶高價的背後,其實是因為高成本,包括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加工成本等。
正是因為荒野白茶的採摘難度大,花錢請採茶工時,需要額外增加工錢,才能請得到人手。
而且,為了採茶時不破壞荒野白茶的滋味,採茶的手段還要細細掂量。
採茶時的手法要輕柔,不能用力捏壓茶葉,否則會破壞茶葉的味道和香氣。
採茶的時間也很重要,要麼清晨采,要麼傍晚采。
這兩個時間段的荒野白茶,含水量少,葉片柔軟,茶葉品質也好。

另外,採茶時要采葉片舒展,芽頭齊整,葉色嫩黃的茶葉。
特定的採茶時間、細緻的採茶手法、偏貴的人工費,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荒野白茶的採茶成本。
況且,荒野白茶本就是在自然環境中生長出來的,經不住風吹雨打的茶樹更多,因而品質上乘的較少。
常常花了大量時間和力氣,採到的茶卻很少。
前期採茶時到手的原料就少,中期加工也需要精細的工藝手段,如此才能保證品質。
於是,荒野白茶的價格自然不低。
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只有優質的荒野白茶,才能對得起它的高價。
一些普通白茶偽裝成荒野茶,正是茶商設下的陷阱,所以許多茶友容易受騙。

《4》
鑒別荒野白茶要結合多個方面來判斷,從形態特徵、香氣滋味到市場溯源,缺一不可。
首先,從形態特徵來看,荒野白茶的干茶芽頭通常較為肥壯,帶有明顯的“馬蹄結”,這是老樹的重要標誌。
而普通台地茶,幾乎沒有馬蹄結。
這是因為荒野茶的茶樹不經過修剪,而台地茶的茶樹們需要定期修剪。
經過修剪後,不僅方便採摘,同時,在來年茶樹發新芽時,發芽量更密,畝產量更高。
葉片大小不均,邊緣或有蟲噬痕迹,白毫密而長,這些都是荒野茶的自然特徵。
但葉片上有蟲洞,跟荒不荒野沒有必然聯繫。
畢竟,啃食葉片的蟲子,只是低端生物,沒有太多的思辨能力,只要葉片能啃得動就行。
葉片肥厚、脈絡清晰,且無修剪痕迹,進一步印證了其荒野屬性。

其次,荒野白茶的香氣、滋味不同於正常白茶。
茶味里充滿野性,口感上比正常白茶更醇,帶着富有層次感的甘甜。
茶湯橙黃透亮,內質十分充沛,口感十分絲滑,而且非常耐泡。
最後,市場溯源也是確保荒野白茶真實性的重要環節。
選擇正規渠道,要求提供產區證明及採摘記錄,可以有效避免購買到假冒產品。
總之,荒野白茶因其自然稀缺性和高成本生產而價高,茶友們在購買時需結合外形、口感、產地信息多維度鑒別,才能避免以茶園茶冒充的“偽荒野茶”。

《5》
荒野白茶稀少的產量源於自然選擇的嚴苛,恰印證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法則
這也是為什麼,它能從一眾白茶中脫穎而出,頗受茶客的喜愛。
有許多商家,正藉著它的名號,賣着普通的白茶,這是茶圈內很常見的現象。
所以,對於市場上出現的荒野白茶,茶友們一定要擦亮眼睛。
不要盲目跟風選擇,若是高價購入不純正的荒野白茶,才是得不償失!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