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2025年05月12日23:50:26 育兒 9045

“媽媽,我嘗一顆可以嗎?就一顆。”

超市水果區,一個3-4歲的小男孩,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紅艷艷、圓滾滾的櫻桃,眼裡滿是期待。

媽媽湊過去看了一下價格,明顯愣了一下。

她回過頭笑着說:“這個不能吃,是辣椒,吃了嘴巴會爛的,小孩子不能吃。”

小男孩看了看果子,又看看媽媽,眼神里的光慢慢淡了下去:“哦,不能吃啊。”

媽媽鬆了口氣,一句話就解決問題,太省事了,真是太聰明了!

她自以為聰明,可沒想到,這種“善意的謊言”,卻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誤導他的人生。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一:“不說實話”的聰明,其實是育兒偷懶

當媽之後,我們也許做過這樣的事:

孩子想吃糖,我們說:“吃糖牙齒全爛光。”

孩子睡不着,我們說:“再不睡,外面的小偷就來偷小孩。”

孩子想玩水,我們說:“玩水要長濕疹,起泡,痛得跳腳。”

孩子纏着要玩具,我們說:“警察抓不聽話的小孩,誰吵着要玩具,他就抓誰。”

我們不想滿足孩子的要求,倒也不是真想騙他,而是怕他鬧、怕他哭、怕他糾纏,怕公共場合下不了台。

直接說“不”,又怕傷他心。於是下意識地“嚇一嚇”,圖個安靜、圖個省事。

有時候我們還挺得意:帶娃不是挺容易的嗎?輕鬆搞定,沒矛盾、沒眼淚。

但你知道嗎?

當我們一次次用謊話阻止孩子的好奇心、需求感,我們不是在教育他,而是在把他推向一個混亂的認知世界。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二:騙一下,娃就不鬧了,對他真的沒影響嗎?

一個小孩子,聽誰的最多?

是老師嗎?不是。

是同齡小朋友?也不是。

他最信的,是爸媽。

小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張白紙,所有對世界的認識,都要靠大人一筆一划幫他“畫”出來。

你說這是蘋果,他就記住了蘋果長這樣;

你說糖不能多吃,他就會克制。

但如果你說:“這是辣椒,不能吃”,他信了。

結果有一天,他在別人家吃到櫻桃,才發現根本不辣,他心裡就會產生第一絲懷疑:“原來媽媽說的,也不全是真的。”

你以為他只是覺得好笑?

其實他心裡是在動搖:“那以後,媽媽說的,我還要信嗎?”

有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反覆經歷“被大人騙”,他們會變得更加多疑、敏感,不輕易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因為他們學會了:有些事不能問,有些話不能信。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更嚴重的是,孩子可能學會模仿。

他發現:原來“說點謊話,就能逃過一劫”。

你說水果是辣的,他以後可能也會說:“我肚子疼,不想上學。”

不是他天生就狡猾,是他在大人身上學會了這種“避麻煩”的方式。

你不想讓他哭,你說了個善意的謊。

他不想被罵,也會說個無傷大雅的假話。

孩子的行為,其實都是大人言語的鏡子。

而最讓人心疼的是,這種從小建立起來的不信任,會延續到親子關係中。

他長大後遇到事,不找你商量,不是因為叛逆,而是他早就不確定,你會不會認真聽、會不會給他一個真實的回應。

所以啊,哪怕我們是好心、是為了他好,但一句“騙一騙”的話,不只是處理一個眼前的小麻煩,而是在潛移默化地決定,他怎麼看世界、怎麼看你、怎麼看自己。

與其讓他誤會世界是錯的,不如坦誠地告訴他:

“這個世界,有些東西不能立刻得到,但我們可以一起學會怎麼面對。”

那才是教育,才是真正的愛。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三: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騙一嘴”?

說實話,我們很多人都有“騙孩子”的經歷。

有時候布妞纏着要買什麼東西,我不想買,但又不想跟她糾纏,就會騙她:“這個小孩不能吃,大人才可以吃。”

我們騙孩子,有時候是怕丟臉,怕孩子在外面鬧得厲害;

有時候是真的囊中羞澀,捨不得花大幾十買那一點點性價比不高的東西;

有時候只是太累了,實在沒空一遍一遍地解釋“為啥不能吃”。

更現實的是,現在很多媽媽一個人帶娃,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裡,帶孩子時身心疲憊。

孩子一纏人,我們就容易“口快腦慢”,張嘴就是一句騙娃的話。

但是,看着孩子一副信以為真、恍然大悟的樣子,我們其實也會搖擺:“這樣騙他,真的好嗎?”

事實是,真的不好。

你撒了一個謊,一旦出現破綻,就要撒無數個謊圓回來。

“媽媽我嘗一顆櫻桃行嗎”,寶媽回答自認聰明,卻耽誤孩子一生 - 天天要聞

四:敢說真話,也懂得怎麼說

有些東西,我們不給孩子買,可以理所當然地不給買。

但重點是,要告訴他真實的原因,並引導他理解“想要”和“能要”是兩回事。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說:

“寶貝,媽媽覺得這個太貴了,不划算。如果你真的很想吃,那我們就這周不吃別的零食了,只買一點點這個,你覺得呢?”

這幾句話的重點,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知道:

●媽媽認真聽到了你的想法;

●媽媽表達了真實感受——這個太貴了,不划算;

●我們可以一起面對現實,做選擇——你也可以擁有,但你要捨棄其他東西。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他要什麼你都滿足,而是在面對不能滿足的時候,有人願意理解他、和他一起面對。

有一句話我很認同:“拒絕,不是傷害,是教育。”

我們可以拒絕孩子,關鍵在於,用什麼方式拒絕。

用騙?

還是真實的想法,以及有餘地的選擇?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兩顆櫻桃的事。

而是在每一次他想問、想要、被拒絕、被回應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起對世界的理解、對人的信任、以及面對現實的能力。

有時候,真話雖然不好說,但說出來,是一種更智慧的愛。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全知讀者視角》曝預告 安孝燮、李敏鎬VS異形! - 天天要聞

《全知讀者視角》曝預告 安孝燮、李敏鎬VS異形!

1905電影網訊 5月12日,電影《全知讀者視角》(전지적 독자 시점)首曝預告及6大主演角色海報。影片由《恐怖直播》金炳宇執導,首次觸電的安孝燮,將攜手李敏鎬主演。預告中,二人對戰各種異形怪物,動作戲帥度爆表!主演Jisoo金智秀(BLACKPINK)、蔡秀彬、申承浩、林珍娜、朴浩山、崔英俊也紛紛亮相。故事講述了金獨子(...
汪小菲發朋友圈陪兒子過生日,一雙兒女送賀卡給感謝馬筱梅! - 天天要聞

汪小菲發朋友圈陪兒子過生日,一雙兒女送賀卡給感謝馬筱梅!

黃春梅昨晚的一張合影,又掀起不小的波瀾,暴瘦的具俊曄還有打馬賽克的小女生!讓大家一度以為原來黃春梅也是愛兩個孩子,兩個孩子也是願意和她親近的。誰知,原來又是黃春梅的一計!照片中的小女生是誰?照片中的小女生被打了馬賽克,她是誰呢?有人說是小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