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小魚
- 事件來源:網友投稿
高三,一個讓人聽起來就緊張的字眼。
在我們的成長中,家庭是第一學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師。
本文話題——與孩子的溝通
事件始末:女兒高三,生病在家休息卻引發了爭吵。
圖源網絡
對此該網友發了求助,表示說為什麼自己的女兒總是因為各種莫名的小事發脾氣,是一件小事還是累計得到的?她的心理是什麼?
對此,其實就是溝通與理解的問題。
- 好比如我是一個滴滴司機,我的乘客說想去北京朝陽,我想也差不多,還能吃點東北菜。就自作主張給他帶到遼寧朝陽了。
- 又好比如我愛吃脆桃,我媽愛吃軟桃。
於是買的桃子總有幾個脆桃。我媽(嫌棄):給你,你的石頭買回來了。我不愛吃茴香,但是我家如果吃茴香餃子,我媽會單給我弄一些韭菜餡的。所以我媽一直說我很乖,不哭不鬧,不嗷嗷亂叫。
你還不知道你女兒真的是為一袋泡麵發脾氣嗎?不是!而是為了以前、以後許許多多的“泡麵”在抗爭。
- 工作的時候,客戶要求訂A型號的貨,你說好。生產的時候,你覺得B型號性價比更高,不徵求客戶意見,換成了B型號。
你覺得交貨的時候,客戶是會感謝你體貼還是給你個大嘴巴子?老闆是給你個紅包還是給你封辭退信?
首先,作為一個過來人發言:高三真的,每天死盯着題目資料,又面對着各種壓力,還會迷茫,看似很平靜事實上一點就着,因為每天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本來計劃好的吃泡麵,結果感覺好像計劃被打破了一樣,再加上如果本身有些敏感的話,也有一種好像不被父母尊重的感覺。
而且。。。。。。煮的面確實沒有泡的好吃(我覺得半生不熟的好吃)
- 這不是非常民主嗎,你合理提出訴求,我合理全部否決[酷拽]
結語
高三,作為孩子們人生旅途中的關鍵階段,不僅承載着他們的夢想和希望,也充滿了壓力和挑戰。
咱們今天聊了聊,發現啊,真正管用的聊天不光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更是心裡的那種交流。
這事兒得咱們先拋開自己的老觀念,好好聽聽對方是怎麼想的,還得咱們懂得對方現在有多不容易,多給點幫助和打氣。最最重要的是,得用愛心和耐心,把咱們之間的那座溝通的橋給搭起來。
所以呢,我想跟所有的爸爸媽媽說,你們的支持和理解,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堅實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