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耳鼻喉頭頸科門診,經常有孩子的家長急匆匆跑來,“醫生,孩子耳朵痛,怎麼回事?”
今天,讓我們來介紹一下小兒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粘膜性疾病,小兒急性中耳炎,是上呼吸道感染較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上呼吸道感染引發的急性中耳炎,主要臨床癥狀是疼痛、發熱及傳導型聽力缺失。
聽力缺失將直接導致兒童獲得性語言發育遲緩。
急性中耳炎為什麼好發於嬰幼兒?
兒童機體抵抗力低下,咽鼓管發育尚未完善,若有一處遭遇感染很容易連累其他器官感染、腫脹或堵塞,也會導致急性中耳炎。一些不當的生活方式,如餵奶體位不當,媽媽取平卧位餵奶,易造成寶寶嗆奶,奶液進入中耳;感冒時,擤鼻涕用力過度,也容易導致鼻腔分泌物被擠入咽鼓管或中耳腔內;挖耳垢不當,損傷外耳道黏膜或鼓膜引發感染,都容易導致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典型癥狀有哪些?
有急性中耳炎時,常常表現為陣發性耳痛,導致寶寶煩躁和大聲哭鬧,不肯吃東西,不願意入睡。年紀小的寶寶不會表達,通常會用手不停地抓耳朵或左右搖頭。出現莫名其妙的發熱。
當鼓膜穿孔時,內耳內會有黃色或白色的分泌物流出,中耳炎反覆發作會使鼓膜穿孔增大、使聽力進一步下降,出現反應遲鈍等表現。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寶寶出現更難醫治的混合型耳聾。
急性中耳炎嚴重時,膿液可向顱內蔓延,導致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長要留心觀察寶寶的耳朵,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以免引發嚴重不良後果。
為孩子滴耳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孩子患了中耳炎,每天按時給孩子滴耳是必做的事情。滴耳前,需將藥物放在手心中加溫。先將孩子抱在懷中,使頭偏向一側坐於自己的一側腿上,然後把外耳道向下拉直,滴入藥液,用手指輕按壓幾下孩子的耳屏,幫助藥物迅速達到患處。滴完葯後,讓孩子側卧10-15分鐘,等藥液徹底滲入組織後,再讓孩子起來活動。
怎樣讓孩子遠離急性中耳炎?
注意讓孩子防寒保暖,積極預防感冒;孩子感冒流涕時,家長不要用力給孩子擤鼻涕,以免鼻腔分泌物進入咽鼓管;不要隨意給孩子掏挖耳朵;孩子游泳或洗澡後,家長及時用棉簽吸出耳道中的污水;平時讓孩子養成側卧的睡姿,以促進中耳部位黏液的排出;給寶寶餵奶時,最好讓寶寶坐起來,或者傾斜體位吃奶,避免橫抱,降低急性中耳炎的風險。
中醫有哪些方法預防小兒急性中耳炎?
穴位按摩,耳前三穴。取穴方法:張口時耳朵前面會隆起一個骨性突起,在這個突起的後面,耳朵的前面則出現一個縱向的凹陷,其中自上而下排列的三個治療中耳炎的穴位:耳門、聽宮、聽會。
按摩方法:孩子仰卧位,媽媽在操作的時候,不必拘泥這3個穴位的具體位置,只需要將食指側立起來,來回擦熱這個縱向凹陷,3-5分鐘,雙耳可同時按摩,亦可兩耳交替,每天操作2-3次。
看完這些您長知識了嗎?但願您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建立科學的健康行為方式。
作者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李靈
編輯丨張皖波
校對丨鄭柯
二審丨張越
終審丨劉慧英 張如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