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家長給叫叫媽媽留言,說他家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明顯,老師主動跟這位家長溝通,說孩子上課的時候總走神。
這位家長說,孩子的成績在班裡一向是名列前茅的,然而最近已經下降到接近倒數了,這讓她非常焦慮。不僅如此,孩子的精神狀態也不好,總是感覺他睡不醒似的。
於是,這位家長立馬質問孩子:“你最近上課是不是老走神?怎麼回事?”
孩子的回答讓家長哭笑不得:“是後面的同學不讓我學習,他老說話,打擾我聽課了。”
這種借口,家長肯定不會相信,但也拿孩子沒辦法。
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總找借口的情況,雖然每次家長都能識破,但是卻沒有好辦法讓孩子說出真實情況。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總愛找借口和撒謊,這是人品問題,應該嚴格教育,幫他改正。
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下面,叫叫媽媽將從心理學角度為各位家長解讀:為什麼孩子總愛找借口。
找借口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人們在受到挫折後,情緒會變得緊張,甚至是恐懼,於是心理上會產生迴避事實的現象,這 其實是人們為了防禦負面情緒給自己帶來的不好的感受。
孩子也是如此,在做錯事,或者受到挫折的時候,他會開啟這種防禦機制,來減輕自己的緊張和恐懼感。
當孩子開啟了防禦機制後,下一步就是採取心理上的防禦措施,比如撒謊和找借口。
舉個例子,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家長,在他質問孩子為什麼上課不好好聽講的時候,孩子感受到了緊張的情緒,所以他採取了心理上的防禦措施,就是找借口來合理化自己上課走神的事實。
其實,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是很正常的,這是一種自然的心理效應,但是如果缺乏正確引導,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會將找借口和撒謊當作是一種習慣。
想要幫助孩子糾正這種行為,家長要注意兩點:
1、不要在孩子犯錯後立馬去責罵他
叫叫媽媽說過,人們都會因挫折而產生緊張和恐懼感,孩子尤其如此。
如果在孩子犯錯或者經歷挫折後,家長先是責罵和質問他,那麼他就會在心理層面更加迴避這件事。
為了不讓自己過度緊張和恐懼,孩子會嘗試用借口合理化自己做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找借口。
2、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事情或承擔太多責任
叫叫媽媽一直向各位家長強調,盡量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事情,或者承擔太多責任,其實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不找借口。
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家長什麼都替孩子做好,那麼如果孩子在做事的時候出了錯,那麼他自然就會將責任推給父母,因為平時都是父母一手包辦所有的事情。
當孩子的內心對責任沒有明確的界限時,那麼他對自己的行為對錯與否就沒有清晰的認知。
很多家長可能想要問:如果我家孩子已經總愛找借口或者總撒謊,那該怎麼辦?
接下來,我們再一起探討下,如何幫助孩子糾正愛找借口和撒謊的行為。
其實,一味地講道理和指責孩子並不能幫助到他,反而會讓孩子的迴避心理加重,從而更愛找借口。
家長可以嘗試下面幾個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愛找借口的行為。
1、幫助孩子建立對錯誤和挫折的認知
很多孩子之所以愛找借口,原因是在他的內心中,錯誤或挫折都是負面的事情。每個人在心理上對負面的事情都難以接受,更何況是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
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幫助孩子建立對錯誤和挫折的認知,不要讓他覺得犯錯了或遇到困難了,是一件毫無意義且一定要被指責的事情。
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學會迎接錯誤和挫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經常對孩子說:“犯錯/遇到困難真好,這樣我又多了一個學習的機會!”
這裡的原理是引導孩子把對錯誤和挫折的認知從排斥到接納,從而不再因為害怕指責而逃避。
2、引導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勇於承擔責任的孩子,往往不會找借口,或者很少找借口,因為他們在犯錯了或者遇到挫折的時候,會內歸因,而不是一味地把責任推給別人。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引導孩子,讓他儘早學會承擔責任。
首先家長要避免出現下面的情況:
如果孩子摔倒了,家長可以安慰他,但是萬萬不可說“都怪媽媽/爸爸沒看好你”。
然後,在一些事情上,家長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去承擔,比如跟別的小朋友吵架了,那就要自己去道歉。
當孩子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時,他就不會凡是總找借口了。
寫在最後
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如果家長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那麼就能夠找到對應的育兒方案。
比如今天我們提到的,如果孩子愛找借口,那說明他對外界有很強的心理防禦機制,同時也說明了他對錯誤和挫折容易感到緊張。
所以,想要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孩子,各位家長要關注孩子的心理。
持續關注叫叫媽媽,了解更多關於孩子的心理小知識。